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3歲左右幼兒的語言能力

嘗試著說複合句

父母總是有意無意地用自己的語言方式和寶寶說話, 但寶寶卻能發展出自己的語言模式, 比父母的還要精彩, 還要豐富。 寶寶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是我們成人無法想像的。

當寶寶能夠說出比較完整的簡單句時, 就開始嘗試著說複合句了。 但這麼大的寶寶, 還不會把複合句用連接詞恰當地連接起來。 寶寶複合句的運用能力, 是與簡單句的運用能力平行發展起來的。 在不斷完善簡單句的同時, 複合句的運用能力也在不斷得到發展。

基本掌握母語口語對話

3歲的幼兒, 基本上掌握了母語口語的表達。

Advertisiment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是循序漸進的。 3歲前, 寶寶的語言表達基本上是對話形式, 或回答父母的問題, 或向父母提出問題, 獲得解答, 自己創造性的語言獨白少之又少。 這是為什麼呢?一方面與幼兒詞彙相對貧乏有關, 另一方面也與幼兒語言運用能力有關, 但更重要的是幼兒剛剛開始獨立活動, 還沒有自己積累起經驗、體會、印象, 也就是說幼兒還缺乏對世界的認識。 隨著幼兒獨立性的發展, 對世界認知能力的提高, 獨立表達自己意願的需求開始出現並日益強烈, 幼兒語言獨白的能力也就隨之不斷提高了

情景性語言

3歲以前的幼兒, 語言主要是情景性的, 只有結合此時此刻的情景,

Advertisiment
並輔以手勢、表情, 甚至是帶有表演性的動作, 才能夠表達出比較完整的意思, 才可能讓成人理解幼兒的思想。 3歲以後的兒童, 開始逐漸向連續性語言發展, 能夠離開具體情景表述一些意思了。

自言自語階段

3歲左右的幼兒開始沉浸在自言自語的語言快樂中。 有的媽媽會因為寶寶總是自言自語而感到不解, 認為寶寶出現了心理問題。 事實上, 寶寶在語言發展的這個階段, 就是喜歡自言自語, 嘴裡常常嘟嘟囔囔。

有時媽媽能清晰地聽到寶寶在說什麼, 如寶寶對著玩具娃娃或玩具說話, 聽起來仿佛還有實際意義;有時媽媽就不能清晰地聽到寶寶說什麼了, 這更讓媽媽感到莫名其妙, 比如寶寶一邊玩, 一邊嘟囔, 似乎與目前的情景沒有什麼關係。

Advertisiment
媽媽不必擔心, 這是幼兒語言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表現, 是幼兒語言概括和調節功能的發展過程。 隨著幼兒知識、經驗的豐富, 思維能力不斷發展, 語言的概括能力逐漸增強, 自言自語、嘟嘟囔囔的現象就會逐漸減少, 直到完全消失。

開始對父母的語言產生反應

回想一下, 寶寶在嬰兒期, 其行動是不受語言調節的;隨著月齡的增加, 寶寶開始逐漸受父母語言的影響, 但還需配合手勢、表情等身體動作。 比如, 媽媽對嬰兒寶寶說“媽媽要給寶寶餵奶了”, 寶寶不會有什麼反應, 因為嬰兒還沒有根據語言調節行為的能力。 但如果媽媽總是在說話的同時配合一定的動作, 一邊說“媽媽要給寶寶餵奶了”, 一邊把乳☆禁☆頭露出來,

Advertisiment
或舉起奶瓶餵奶, 寶寶就會把語言和行為聯繫起來了。 慢慢地, 寶寶語言發展到一定水準, 就能對父母的語言產生反應了, 其行為也就開始受父母語言的調節了。 快3歲的寶寶, 行為就開始受父母語言的調節了。

幼兒語言的自我調節

幼兒語言的自我調節功能開始逐步發展起來。 當幼兒能以自己的語言調節自己的行為時, 幼兒的心理活動也隨之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我們成人思考做什麼事情時, 使用的是“內語言”, 無聲的內語言説明我們去作出某種決定。 幼兒則是用“外語言”表達內心思考, 這就是前面所說的自言自語。 當“外語言”發展到一定程度, 寶寶就會產生“內語言”能力。 寶寶嘟嘟囔囔的時候, 正是“外語言”與“內語言”相互交叉的過渡期。

Advertisiment
3歲以後, 寶寶思考問題, 就越來越不需要“外語言”, 寶寶更像成人一樣, 靜靜思考, 用“內語言”來指導自己的外在行為。 在成人的視覺、聽覺、味覺、感覺中, 經驗事實告訴我們, 有許多時候, 我們不用真地去看、去聽、去聞、去感, 一樣能在內心中產生看、聽、聞、感以後的心理感受。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 這是因為我們成人有完善的內視覺、內聽覺、內味覺和內感覺。 寶寶各項能力都在發展, 會看了, 會聽了, 會聞了, 會感覺了, 這都是發展的臺階。 如今, 寶寶更加出色了, 更“高級”了, 開始全面向成人的內視覺、內聽覺、內味覺、內感覺前進, 真正開始了心靈之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