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歲是樹立是非觀念關鍵期

隨著孩子與周圍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 幫助他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的時候也到了。
瞭解對與錯的最佳時期已經來到了
孩子的道德感在他出生的那天起就開始逐漸形成了, 三歲以後, 你的孩子開始與其他的小朋友有了更多的交往, 而與其他小朋友成為朋友的先決條件就是公平友好地相處。 這個時候, 你就需要幫助他樹立是非觀念了。 專家說:“缺少了道德準則, 他就不可能和別人融洽相處。 ”
所幸的是, 孩子的語言水準在突飛猛進地發展, 他已經可以理解並接受一些道理。 另外有利於你的一點,
Advertisiment
就是孩子總是希望能夠討好你, 讓你高興。 對孩子所說的話或做的事情, 你可以通過語言、表情、獎勵或懲罰來表達你是贊同還是反對, 從而引導他的行為, 説明他適應相應的規則。
孩子眼裡的對錯標準, 可能與你完全不同。
道德感不只是你告訴孩子那麼簡單, 你需要把它變成孩子內心的東西。 孩子們需要這種成長的知識、情感和社會經驗。 你需要從根本上讓他明白為什麼有些舉止是錯誤的, 有些是正確的。 不過孩子們區分對錯的標準, 可能與你不太相同。 而要幫助孩子樹立道德準則, 你必須先瞭解他們眼中的是非觀。
首先, 孩子們看待事情非常簡單, 而且非黑即白, 而且更看重結果。 比如, 一個孩子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
Advertisiment
不讓媽媽繼續刷碗, 一連打碎了4個杯子, 另一個孩子為了拿高處的糖果打碎了一個杯子。 誰的行為更錯誤, 孩子們的判斷是打碎杯子多的人當然更錯誤。
同時, 孩子們的心中還有這樣的想法:他們玩遊戲的時候喜歡贏, 所以他們會忽略規則。 當孩子非常想要一個不屬於他的東西, 這種感受足以讓他覺得這真的是他的, 所以拿了它也沒有什麼錯。
另一方面, 當他們知道自己犯了錯, 他們會想辦法掩飾。 比如, 如果你告訴3歲的孩子不要碰一樣東西, 一般的孩子都會去碰, 而且有80%的孩子不會承認。
道德準則入門練習
換位思考
一位媽媽這樣介紹自己的經驗:“如果我的女兒在幼稚園裡搶別的小朋友玩具, 我就會找機會重演當時的情景,
Advertisiment
但由她來充當那個小朋友, 讓她來親自體會那個小朋友的感受。 ”你也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 可以和他一起討論故事中的主人公為什麼高興或傷心。
對孩子的教育要少量多次進行
教導孩子應該從以下幾點開始:打人、嘲笑或侮辱別人、不經允許拿別人的物品等都是錯誤的行為。 這些規則對學齡前兒童的幫助非常大。 比如, 毛毛的媽媽經常告訴毛毛, 說別人“愚蠢”是不對的。 後來有一次, 毛毛當著很多人的面說保姆屁股大時, 媽媽對她講:“說保姆有一個大屁股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這時毛毛說:“就像說別人‘愚蠢’一樣, 都是錯誤的, 對嗎?”這時, 毛毛已經完全理解了。
正確的獎懲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盲目地沖他喊叫,
Advertisiment
相反, 應該給他改正的機會。 如果必須要懲罰, 應該就事論事, 比如當孩子用玩具打別的小朋友時, 你就乾脆拿走玩具。 另外, 每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都應該適當地給予鼓勵:“你剛才擁抱了正在哭的小朋友, 安慰了她, 媽媽很高興你能這樣做。 ”
需要耐心
有時候孩子即使知道做某件事是錯誤的, 可還是做了, 也許是因為忘記了, 又或者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在必要時父母需要重複上面提到的步驟。 專家說:“到了4歲, 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懂得打別人或私自拿別人的物品是錯誤的行為, 不是因為怕被大人看到, 而是已經懂得那樣做是有違道德規範的。 ”
父母做在先
2~3歲的孩子最愛模仿大人的言行,
Advertisiment
如果你給孩子建立了規矩, 你就得首先做到。 假如你自己經常在背後說朋友的壞話, 那麼當你的孩子稱自己的夥伴為“豬頭”的時候你就無法理直氣壯地責備他。 如果你在責駡過丈夫之後自己都不能主動道歉, 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向別人說“對不起”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