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言:“3歲看大。 ”意思是, 從一個人3歲左右的狀態就能看到他成年後的狀況。 這不是謬論。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就能形成, 從幾歲孩子的身上可以預測出他成年後的一些行為。
1980年, 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進行了試驗觀察, 他們的研究物件是當地的1 000名3歲兒童。 測試結果表明, 這些孩子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五大類。 到2003年, 當這些孩子長到26歲時, 卡斯比等人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 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調查,
Advertisiment
這個實驗報告作為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了“3歲看大”的觀點, 並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 卡斯比教授還指出, 在孩子的幼年成長中, 父母和幼稚園老師有著不可忽視的重任。 他還認為, 雖然一個人的性格到成年後會隨著閱歷和各種教育方式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Advertisiment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1920年, 在印度發現了兩個“狼孩”, 大的七八歲, 小的兩歲左右。 牧師辛格將這兩個“怪物”帶到了村裡, 送進了當地的一所孤兒院, 並給大的取名卡瑪拉, 小的取名阿瑪拉。
為了使這兩個“狼孩”學會和適應人類的基本生活方式, 辛格牧師夫婦做了種種努力, 終未成功。 阿瑪拉在第11個月就死掉了;卡瑪拉用了5年時間才學會了兩腳步行, 7年學會了45個單詞。 卡瑪拉一直活到17歲, 但她直到死時也沒有真正學會說話,
Advertisiment
這個例子說明, 如果錯過孩子3歲左右的學習關鍵期, 就會影響孩子今後各種能力的發展, 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3歲前是孩子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的幼兒有著強大的學習和吸收能力。 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 對幼兒大腦的發育進行了掃描觀察, 發現孩子在出生之後, 由於視、聽、觸覺因此, 我們應該及早開發孩子大腦的潛能, 但是, 如果我們把開發腦潛能理解成背古詩、認生字、算算術等, 那麼, 我們的做法就有失偏頗了, 因為這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規律, 是“揠苗助長”。 我們要讓孩子多體驗、多感受、親自動手, 讓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不要怕孩子搞“破壞”、故意搗亂、犯錯誤,
Advertisiment
從諸多的科學實驗中, 我們發現, 0~3歲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 通過研究發現, 3歲左右孩子的學習關鍵期有如下幾個方面:
2~3歲是計數能力(口頭數數、按物點數、按數點物、說出總數)發展的關鍵期;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期, 5歲左右是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
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範的關鍵期;
3歲左右是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
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 不同的敏感期就會接踵而至。 我們要細心觀察,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有些做父母的很愛孩子, 生怕孩子受苦受累, 時時處處限制孩子的行動,
Advertisiment
懂得了這些道理的父母, 請讓您的孩子為自己的將來做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