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若能及時發現這些信號, 並採取相應措施, 就可將營養不良扼制在"萌芽"狀態。 專家的最新研究表明, 以下信號特別值得父母們留心。
通常根據營養不良的輕重程度將嬰幼兒的營養不良分為:輕度營養不良、中度營養不良和重度營養不良。
實踐中判斷輕重度營養不良的主要指標:體重。
若小兒體重低於同年齡參照值(可以用平均近似值代替)的15%~25%屬於輕度營養不良;體重低於該值的26%~40%屬於中度營養不良;體重低於該值的40%以上時屬於重度營養不良;
腹部脂肪厚度。
Advertisiment
腹部脂肪厚度在0.4~0.8釐米之間為輕度營養不良;0.4釐米以下是中度營養不良;脂肪幾乎完全消失者是重度營養不良。
身高:輕度營養不良兒的身體基本正常;中度營養不良兒的身高比正常值有所降低;重度營養不良兒的身高則明顯低於正常值。
一、情緒變化
當寶寶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 應考慮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
1、寶寶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 應多給寶寶吃一點水產品、肉類、乳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質的食品。
2、寶寶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 表明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 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益處。
3、寶寶情緒多變, 愛發脾氣則與吃甜食過多有關,
Advertisiment
二、行為反常
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寶寶行為反常, 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 多為體內維生素C缺乏的結果。
1、行為與年齡不相稱, 較同齡寶寶幼稚可笑, 表明體內氨基酸不足, 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蛋等勢在必行。
2、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 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 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乳製品、魚肉鬆、蝦皮等。
3、喜歡吃紙屑、泥土等異物, 稱為"異食癖"。 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微量元素有關。
Advertisiment
三、過度肥胖
以往常將肥胖籠統地視為營養過剩。 最新研究表明, 營養過剩僅是部分"胖墩兒"發福的原因。 另外一部分胖寶寶則是起因於營養不良。 具體說來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造成某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所致。 "微量營養素"不足導致體內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謝為熱量散失, 只得積存于腹部與皮下, 寶寶自然就會體重超標。 因此, 對於肥胖兒來說, 除了減少高脂肪食物(如肉類)的攝取以及多運動外, 還應增加食物品種, 做到粗糧、細糧、葷素之間地合理搭配。
小編總結:人們通常把消瘦、發育遲緩乃至貧血、缺鈣等營養缺乏性疾病作為判斷寶寶營養不良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