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5歲女孩應該如何教育

針對女寶寶慢慢長大, 有時也越來越不聽話了, 這樣子4到5歲的女兒童我們又該怎麼進行教育呢?

瞭解了這一階段小女孩的特點, 父母們還需要瞭解以下幾點知識和技巧。

方法一:這一年齡階段的女孩需要父母為她做決定

在這一年齡階段, 女孩喜歡的東西會有很多, 如漂亮的頭花、不同款式的衣服、大大小小的洋娃娃……但父母不能為她們提供過多的選擇, 因為選擇太多, 她們反而會感到無所適從。

例如, 如果媽媽這樣問女孩:“你晚飯想吃點什麼?”這個問題對於還外在形象思維階段的人來說太難了,

Advertisiment
她們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但如果媽媽這樣問她:“寶貝, 你晚飯是想吃饅頭, 還是想吃包子?”這樣女孩就能很快做出決定。

有些父母認為, 如果給女孩很多選項, 讓她自己做出選擇, 這不是很好的教孩子怎樣做決定的機會嗎?但是, 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為女孩提供的選擇範圍太寬泛了, 她們會因不能理性思維而對這些選擇感到很困惑。

其實, 在女孩7歲之前, 許多事情必須由成人來做主, 例如吃什麼水果、什麼時候刷牙、什麼時候睡覺等等。

又如, “你想去莉莉家玩嗎?”這種問題是小女孩無法自己決定的, 這時, 父母就要根據女兒平時是否喜歡和莉莉玩之類的線索來判斷, 如果她確實喜歡, 父母可以向她建議:“你可以去找莉莉玩一會呀!”這樣女兒就會高高興興地找小夥伴去玩。

Advertisiment

很多父母也許會認為這樣養育女孩有點“專制”了, 他們會問:“我們的女兒是怎樣想的?”“她自己喜歡怎樣做呢?”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 如果還沒有理性思維的能力, 小女孩更喜歡父母替她做決定。 如果父母在做決定時態度和藹而又堅決, 是很容易贏得女兒的合作的, 這樣會使她有安全感, 因為她知道父母再為她負責。 當然, 當7歲之後, 當女孩有了理性思維的能力, 她就不再需要父母再為她做決定了。

方法二:不要讓小女孩過早地進入成人世界

那麼, 怎樣才能避免使女孩受到成人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慮的影響呢?

首先, 我們不能把小女孩看作一個小大人一樣來對她開玩笑,

Advertisiment
如:“你長大後打算找一個什麼樣的男朋友呀?”或者, 稱她為小淑女, 並希望她的行為像大人一樣, 這些通常都會使這一年齡段的女孩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

其次, 當女孩做出一些符合她們年齡段的事情時, 父母應該及時表揚她, 這樣她才不會對成人世界感興趣, 或者被成人世界所吸引。

方法三:尊重這一年齡段女孩的情緒

嬰兒時代, 女孩常常用哭來表達她們感情上或身體上的痛苦。 如尿布濕了, 感覺到餓了、冷了, 或者是孤獨了, 女孩都會哭。 這時, 由於女孩還不會表達, 父母總會去耐心地尋找原因, 直到嬰兒不哭不鬧為止。

當女孩會說話之後, 她們哭鬧的原因也複雜起來, 有時是因為她需要父母的關注、有時是她感覺父母不再愛她了、有時還可能是因為她與小夥伴之間發生了誤會等。

Advertisiment
但此時的父母開始不相信女孩, 他們開始否認女孩的情緒。 如他們經常這樣對女兒說:

“你一定不是這樣感覺的!”

“你一定是裝的!”

“沒事的, 打針一點都不痛!”

……

於是, 在情緒被父母否定之後, 女孩開始變得不再喜歡與父母合作, 她們有時甚至會像小男孩那樣跟父母對著幹。 這時, 女孩的父母開始疑惑了:“我的女兒為什麼越來越不聽話呢?”

其實, 並不是我們的女孩越來越不聽話, 而是她們長大了, 她們有了自我意識。 當她們的感覺、情緒被父母否定後, 她們就會不高興, 於是便有了不與父母合作的行為。 所以, 要想讓我們的女孩一直做“乖乖女”,

Advertisiment
父母就要學會尊重她們的自我意識、尊重她們的情緒。

對此, 一位明智的父親很有經驗:

一個4歲的小女孩對爸爸說:“爸爸, 我不想去看醫生, 醫生會傷害我的。 ”

“我知道, 去看醫生, 醫生就有可能給你打針。 你很怕打針是嗎?

“嗯, 我不想打針, 打針很痛。 ”小女孩很認真地說。

“爸爸知道打針很疼, 爸爸小時候也這樣認為, 不過你不用怕, 爸爸會在你身邊一直陪著你的。 ”

終於, 在爸爸的耐心引導下, 小女孩同意去看醫生。

與男孩相比, 女孩要敏感得多, 當她的感覺和情緒被父母否定之後, 她的反應要比男孩強烈得多。 因此, 有時, 認同她的感覺和情緒, 往往是促使女孩更樂意與父母合作的主要因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