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5歲想懷孕成功率高嗎?

45歲高齡的女性想要懷孕生孩子, 備孕必須多做準備, 一般女性過了35歲即算高齡產婦, 自然受孕的概率降低, 如果備孕不注意, 受孕成功的概率將更低?

首先, 隨著年齡增長卵巢功能下降, 高齡女性(≥38歲)卵子也老化, 不容易懷孕, 懷孕後又容易發生流產。 您的年齡已經45歲, 一般不主張再次試管嬰兒, 因為成功率不到5%。 如還是打算再做, 建議先進行卵巢功能的評估。 其次, 您多次流產刮宮, 現在月經量少, 要排除宮腔粘連;第三, 如果卵巢功能可以、子宮環境也不錯, 鑒於您的情況可以考慮胚胎著床前遺傳學篩查,

Advertisiment
剔除有染色體結構或數目異常的胚胎, 降低再次流產風險。

高齡女性如何正確備孕

1、調理身體

從中醫的角度看, 高齡產婦容易有流產現象, 因為年齡大難免氣衰或血氣不足, 陰血偏虛, 陽氣上亢, 而導致眩暈;或因氣血不調, 運氣不暢, 以致胎死腹中, , 或胎萎不長或流產。 因此, 對孕婦進行安胎和調養也非常重要。 此外, 高齡產婦如需要進補, 要根據自身體質的寒熱虛實來對症進補, 最好請教醫師。 身體調理最好從飲食開始, 中醫自古就推崇食療法, 安全又沒有副作用。

2、均衡飲食

高齡產婦在飲食方面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哦!專家建議以高蛋白、低脂肪、性溫和的食物為宜。 像茶、酒、煙、咖啡, 以及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食品都不適宜。

Advertisiment
身體調理好, 經期也會正常, 不會有過多負擔。

⊙ 備孕前期口服葉酸尤為重要

隨著備孕媽媽的年紀越大, 發生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的概率也就越高, 而口服葉酸可以幫助預防胎兒神經系統發育不良等問題。 而葉酸不足的准媽媽很容易患上巨幼紅細胞貧血, 使先兆子癇、胎盤早剝的發生率增高, 甚至出現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以及新生兒低出生體重等現象。 特別是孕早期葉酸缺乏, 可以引起胎兒神經管畸形。 專家建議, 夫妻二人從準備懷孕時起每日增補葉酸, 能夠降低胎兒神經管畸形以及其他出生缺陷的概率。

⊙ 葉酸劑量必須是0.4毫克

醫學上, 大劑量葉酸(如5毫克葉酸)是預防及治療一般貧血的人群。

Advertisiment
而斯利安作為國內最權威的葉酸品牌, 歷經25萬例臨床證實, 備孕女性每日增補0.4毫克斯利安葉酸可以有效預防出生缺陷。 同時0.4毫克葉酸也成為了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推廣應用的國際標準補充劑量。 因此對於高齡備孕人群來說, 每日增補0.4毫克的小劑量葉酸是正確、適宜的。

3、調理月經

想要高齡受孕, 調經理帶是孕前的重要事項。 所謂調經是指調整月經, 使行經時間規律, 經期長短合宜, 經量多而正常, 因為量少也有可能是內膜太薄, 會使卵子著床不易。 此外, 血色深淺和經痛的情況, 都在調經的範圍內。 理帶是指調整陰☆禁☆道的分泌物。 太多分泌物是體濕的表現, 會造成不孕;太少又會造成陰☆禁☆道乾澀, 行房困難, 當然受孕也難。

Advertisiment

4、生活有規律

高齡產婦需要有規律的生活, 放鬆身心, 特別是情緒。 每天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營養、適當身體鍛煉有助於懷孕後的機體平衡。

5、孕前檢查

每個備孕媽媽都會選擇的一個檢查, 孕前檢查能幫助你在懷孕前發現異常、及時治療和避免潛在問題, 將身體和心理都調試到最佳狀態, 並在醫生指導下有計劃地懷孕, 以減少寶寶出生缺陷, 平安度過孕期和分娩。 懷孕必經是夫妻雙方共同完成的事情, 所以老公最好也一起做檢查和備孕前的準備, 可以輔助女性提高懷孕機會。

⊙ 糞常規

檢查目的:消化系統疾病、寄生蟲感染診斷, 例如弓形蟲感染, 如果不及早發現, 會造成流產、胎兒畸形等嚴重後果。

⊙ 肝功能(兩對半)

Advertisiment

檢查目的:各型肝炎、肝臟損傷診斷。 如果母親是病毒性肝炎患者, 沒有及時發現, 懷孕後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早產, 甚至新生兒死亡。 肝炎病毒還可垂直傳播給孩子。

⊙ 婦科內分泌全套

檢查目的:月經不調等卵巢疾病診斷, 例如患卵巢腫瘤的女性, 即使腫瘤為良性, 懷孕後常常也會因為子宮的增大, 影響了對腫瘤的觀察, 甚至導致流產、早產等危險。

切記:高齡產婦需控制體重

臨床上把年齡在35歲以上的產婦歸為高齡產婦。 高齡產婦容易得妊高症和糖尿病, 要更加嚴密監控各種身體資料。 另外, 高齡產婦胎兒的畸形率也較高, 一定要做產前篩查。

高齡產婦在懷孕期間比二十多歲懷孕更容易發胖, 體重過度增加就易患上糖尿病。 這時就需要控制體重,一般妊娠40周的孕婦體重增加不要超過12.5千克,其中胎兒約占3-3.5千克。一定要少吃含糖分過量的食物,以免引起過度肥胖。

這時就需要控制體重,一般妊娠40周的孕婦體重增加不要超過12.5千克,其中胎兒約占3-3.5千克。一定要少吃含糖分過量的食物,以免引起過度肥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