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5歲幼兒分享意識和行為的研究

分享行為是幼兒與他人共同使用某種資源的行為, 是親社會行為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分享行為的發展對於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的發展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是幼兒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形成健康關係的基礎。 本文闡述了4-5歲幼兒分享意識及行為的現狀, 探討了幼兒分享教育的干預途徑。

隨著社會環境發生的變化, 幼兒成了“家庭中心”, 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多保護、遷就, 造成幼兒與同伴間的交往明顯減少,

Advertisiment
均不利於幼兒的社會化, 也為幼兒“獨佔”、“獨享”行為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有的孩子玩玩具時, 自己不玩的玩具也不讓別人玩;有的孩子吃東西時總是把最大的、最好的搶到自己的手中, 類似這樣的行為稱之為“獨佔”行為。

一、4-5歲幼兒分享意識和行為的現狀

1.幼兒分享行為的概述

幼兒分享行為是幼兒與他人共同使用某種資源的行為, 艾森伯格的研究表明:主動分享是幼兒成長過程中考察幼兒親社會行為的指標之一。

2.幼兒分享行為發展的意義

(1)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發展

幼兒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各界研究的特點, 良好的心理健康表現為:有良好的意志、積極的情緒、對現實的積極態度(如分享、謙讓等)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等。

Advertisiment
由此可見, “分享”不僅僅屬於社會教育,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分享行為的發展, 對健康心裡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促進幼兒語言表達、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

分享是幼兒間交流的一種方法, 幼兒的分享行為可以幫助幼兒贏得玩伴, 促使幼兒間關係的和諧, 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語言表達、人際交流等技能。 對於幼兒而言, 善於與人分享不僅是時代的要求, 也是人際交流的需要, 更是幼兒日後生存與發展所需的品質。

(3)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

分享行為可以幫助幼兒正確地與他人和睦相處, 促使幼兒的社會化。 在分享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幼兒, 往往在解決社會性問題、幫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比較好。

Advertisiment
可見, 分享行為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行為的發展可以幫助幼兒進行良好的道德判斷、做出正確的社會行為, 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二、影響4-5歲幼兒分享意識和行為的因素

1.自身因素

如:某幼稚園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進行“手把手聯誼活動”, 在活動中, 教師說每個小朋友可以將自己手中的蛋糕分一半給自己結交朋友一半, 60個小朋友中, 只有十位小朋友自願與新朋友分享, 其中有三位小朋友是看到新朋友自願分享給自己時才慢騰騰地將自己的蛋糕掰開一小半遞給新朋友。

2.家庭因素

如:小英看動畫片, 突然門鈴響了, 是貝貝來找小英玩的。 這時, 小英的媽媽說:“我得趕緊把今天買的桃子藏起來,

Advertisiment
要給她吃完就沒有了。 ”小英和貝貝一起玩的時候, 貝貝將自己的糖果分給了小英, 直到貝貝回家之後, 小英笑嘻嘻地從口袋裡拿出糖果炫耀:“媽媽你看, 這是貝貝給我的糖果, 她給我了, 我都沒把好吃的給她, 像媽媽一樣聰明。 ”小英的媽媽一聽忙把小英抱在懷裡親了又親說:“這才是我的好寶貝。 ”

3.社會因素

笑笑和爸爸去公園裡玩, 看到一位老奶奶在乞討, 笑笑拉著爸爸的衣角說:“爸爸, 那位老奶奶好可憐啊, 我把甜甜圈給她吃, 好嗎?”爸爸笑著說:“寶貝, 都沒有人給她東西吃, 咱也不給了。 ”笑笑看了半天, 人來人往, 果然沒有一個人願意與這位老奶奶分享自己的食物和東西:“爸爸, 果然一個人都沒有把食物分給老奶奶,

Advertisiment
那我也不分給她吃了, 可能是騙子吧?咱們走吧!”

三、解決的具體措施

1.家庭教育

分享行為是可以通過強化而得到有效鞏固的, 當幼兒因為分享而受到家長的鼓勵和表揚時, 他們會逐漸產生相應內在的自我獎勵傾向。 不管幼兒是與同伴主動分享還是在家長的要求下被動分享, 家長都應用適當的言語肯定幼兒的行為, 強化幼兒愉快的體驗, 從而激發幼兒再次分享的願望。

2.教師的策略

雖然家庭是幼兒分享能力形成的最初場所, 但是當幼兒進入幼稚園後, 教師也起到重要作用,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將分享融入一日的活動中, 教師要抓住每個教育機會, 將分享行為和內容滲透到一日生活和活動中。

(2)移情訓練法:移情訓練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分享行為與意識。訓練的具體方法有:聽故事,引導理解、續編故事、角色表演等。

(3)角色扮演法:教師將富有分享行為意識的活動內容編入故事之中,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從表演中體驗分享的快樂,激發幼兒分享行為的願望。

(4)訓練幼兒的分享技能:知道怎樣與人分享,對於提高幼兒的分享行為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幼兒雖然願意與他人進行分享,但是不知道怎樣分享比較好,也就沒有表現出實際的分享行為。

(5)建立分享規則

分享規則分為:平等分享,共同分享,交流分享等。在相應的活動中,教師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幼兒分享行為的規則建立,讓幼兒懂得無論在什麼活動中,都自如地進行歡樂的分享行為。

3.利用社區環境教育

要正確把握社區文化對於幼兒分享行為的影響,我們應對社會傳媒進行有效管制,淨化社會環境,對社會風氣進行正確引導,使其與主流的價值觀相一致,使大眾傳媒在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結論

通過以上對幼兒分享行為的研究可知,幼兒的分享行為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道德判斷、社會價值的獲得、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幼兒分享行為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長、教師對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發展的影響尤為突出。因此,家長、教師應積極總結,探索發展幼兒分享行為的策略,共同提高幼兒的分享水準,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2)移情訓練法:移情訓練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分享行為與意識。訓練的具體方法有:聽故事,引導理解、續編故事、角色表演等。

(3)角色扮演法:教師將富有分享行為意識的活動內容編入故事之中,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從表演中體驗分享的快樂,激發幼兒分享行為的願望。

(4)訓練幼兒的分享技能:知道怎樣與人分享,對於提高幼兒的分享行為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幼兒雖然願意與他人進行分享,但是不知道怎樣分享比較好,也就沒有表現出實際的分享行為。

(5)建立分享規則

分享規則分為:平等分享,共同分享,交流分享等。在相應的活動中,教師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幼兒分享行為的規則建立,讓幼兒懂得無論在什麼活動中,都自如地進行歡樂的分享行為。

3.利用社區環境教育

要正確把握社區文化對於幼兒分享行為的影響,我們應對社會傳媒進行有效管制,淨化社會環境,對社會風氣進行正確引導,使其與主流的價值觀相一致,使大眾傳媒在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結論

通過以上對幼兒分享行為的研究可知,幼兒的分享行為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道德判斷、社會價值的獲得、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幼兒分享行為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長、教師對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發展的影響尤為突出。因此,家長、教師應積極總結,探索發展幼兒分享行為的策略,共同提高幼兒的分享水準,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