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的健康家長們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那麼如何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呢?其實, 細心的媽媽們從寶寶的日常飲食、睡眠以及體重上的變化就能觀察到了!
情緒和性格改變
首先, 是情緒和性格改變。 健康的孩子精神飽滿, 兩眼有神, 不哭不鬧。 若煩躁不安、面色發紅、口唇乾燥, 多為發熱徵象 ; 目光呆滯、兩眼直視、兩手握拳, 常是驚厥預兆;兩腿屈曲、陣發性哭鬧、翻滾是腹痛表現 ; 嗜睡、嘔吐、前囟飽滿、脖子發硬, 是腦膜炎症狀;哭聲無力或一聲不哭, 往往提示病情嚴重。
其次, 是飲食改變。 如平時吃奶、吃飯很好,
Advertisiment
第三是睡眠改變。 孩子一般入睡較快, 睡得安穩, 睡姿自然, 呼吸均勻, 表情自如。 如睡前煩躁不安, 睡眠中踢被子, 或睡醒後顏面發紅、呼吸急促, 常是發熱反應;睡眠中驚醒啼器, 睡醒後大汗淋漓, 平時易激怒, 對環境興趣減弱, 加上囟門閉合晚, 常是患有缺鈣引起的佝僂病;若入睡前愛用手搔抓肛門, 可能是患了蟯蟲病;睡覺前後不斷做咀嚼動作或磨牙, 則可能是睡前過於興奮或有蛔蟲感染等。
注意呼吸改變
第四是呼吸改變。
Advertisiment
第五是體重改變。 嬰幼兒出生後, 隨著增長, 體重增加速度頗快。 如體重增長速度減慢, 不增加或下降, 必然存在某些疾病, 如腹瀉、營養不良、發熱、貧血等症狀或疾病。
Advertisiment
第六是寶寶抽搐。 寶寶抽搐時除了比較引人注目的全身性或身體某一部分(如面、某一肢體或幾個手指)的陣發性或強直性抽搐外, 更多見的是眼球震顫、雙眼凝視、反復眨眼、面肌顫動、前臂來回擺動等輕微的動作, 有的寶寶表現為反復的、短暫的呼吸暫停、面色青紫等。
感染性疾病的預防
第七是寶寶舌苔白又厚、腹中積食多。 正常時嬰幼兒舌苔薄白清透, 呈淡紅色。 若舌苔白而厚, 呼出氣有酸腐味, 一般是腹內有濕濁內停、或胃有宿食不化, 此時要著眼消食化滯,
Advertisiment
第八是寶寶手足心熱, 常有病痛。 正常嬰幼兒手心腳心溫和柔軟、不涼不熱, 若手心腳心發熱, 往往是要發病的徵兆, 這時要注意寶寶的精神狀況和及時調整寶寶的飲食穿著。
第九是寶寶大便幹、呈羊屎狀。 正常嬰幼兒的大便為軟條狀, 每天定時排出。 若大便呈羊屎小球狀, 且乾燥難以排出, 或2-3日一次幹大便者, 多是腸內熱氣過重。 內熱過久, 寶寶不僅容易出現上火症狀, 而且容易感冒發燒。
第十是若寶寶患感染性疾病:體溫非但不高, 反而下降, 還有不吃、不哭或哭聲低下, 反應遲鈍, 體重不增, 出現黃疸等非特異性的症狀、體征;遇到上述情況應去醫院診治,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常言道, 要想小兒安, 常保三分饑和寒。 饑不是說要讓寶寶餓肚子, 寒也不是要讓寶寶受涼受凍, 而是指寶寶飲食穿著要適量, 不偏食、不過熱, 並根據季節變化作相應調整。 吃得過飽、或過熱出汗太多, 都會使寶寶的抵抗力下降, 從而引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