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個要點杜絕嬰幼兒意外事故

嬰幼兒常見的事故傷害類型

類型1:窒息

根據報章媒體的調查資料, 1歲以下嬰幼兒, 非疾病原因所造成最嚴重的問題是溢奶窒息, 因溢奶而發生的事故約占總體傷害比率的6成。 寶寶喝完奶之後, 一定要先拍嗝至少15分鐘, 喝完奶後的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最容易溢奶, 這段時間都不要離開寶寶。 選購嬰兒床時, 挑選可移動的款式, 儘量讓寶寶在照顧者的視線內, 以便事故發生時可以立即處理。

類型2:跌摔傷

大部分成人的身材比例是八頭身, 而孩子的頭部卻占全身的1/4, 重心不穩容易跌倒。 家長並非要控制孩子不跌倒,

Advertisiment
而是儘量營造安全的環境, 讓寶寶跌倒時不至於造成重大傷害。

家長必須蹲下來從孩子角度出發, 才能發現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會遇到的危險。 例如:低矮的茶几只會撞到大人的大腿, 卻會撞到孩子的眼睛、頭部, 建議家長做好周圍的防護措施。 如在沙發周圍鋪上軟墊, 桌椅、牆角等尖銳處設置防撞條等。

類型3:燒燙傷

目前已有正確觀念要將危險物品放置在高處, 如熱水瓶、烤箱、開飲機等。 然而, 3C產品崛起後, 家裡充斥著手機、平板的電源線, 最近急診室常收到的嬰幼兒燒燙傷案例, 就是父母未將行動裝置的電源線拔掉, 被孩子拿來含在嘴巴裡, 造成口腔嚴重燒灼傷。

居家電器的電源線也不能疏忽, 觸電和拉扯飲水機等電器電線而產生的事故也不少,

Advertisiment
許多人為了美觀而鋪上桌巾, 卻因孩子貪玩將桌巾扯下來, 使得桌上的熱水瓶掉落而發生事故。 林月琴執行長提醒家長, 電線一定要放在傢俱後方, 或釘在牆壁上, 行動電話充完電即將插頭拔走, 多一個動作雖然麻煩, 卻能避免孩子遭受重大傷害。

類型4:誤食

林月琴執行長提到, 臺灣家長在喂孩子吃藥時常哄騙孩子這是吃糖果, 造成孩子對於藥品的認知錯誤, 日後發生誤食的機率增加。 建議爸爸媽媽直接表明這是吃藥, 不要讓孩子誤會。

若是要將清潔劑以另外的空瓶放置, 一定要將瓶身外包裝拆掉, 並且寫上內容物, 再放置高處。 因為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會感到不安,

Advertisiment
看到沒有外包裝的空瓶會產生不確定性, 大大降低誤用的機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