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個錢罐——讓孩子對金錢最初體驗

4個錢罐——對金錢最初的體驗

5歲安安在家吃晚飯, 由傭人一口一口喂她, 但她老是愛邊吃邊玩電動玩具, 上半小時都吃不了幾口, 飯菜冷了, 媽媽又讓傭人把舊的飯菜扔掉, 重新換過一碗熱騰騰的熱飯, 一個晚餐斷斷續續至少換了三遍。 安安每次看傭人把冷掉的飯菜扔掉都沒什麼感覺, 瞄一瞄後, 只會繼續打她的遊戲機。

現代的小孩都寶貝得很。 食物不新鮮不食, 衣服天天新款。 有些才穿了一兩次就扔在衣櫥不穿了。 現代社會物質豐富, 但是百物騰貴, 如此浪費食物, 浪費金錢, 小孩從小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Advertisiment
而恰恰相反, 這才是一個問題!

基本上, 要孩子理財, 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0~8歲:從小讓小孩體會金錢是什麼?有何意義及功能?

第二階段:8~14歲:讓孩子加深理財的知識, 比如:儲蓄學問, 保險的概念, 投資的知識等。

第三階段:14~18歲:可瞭解更多的經濟金融學問, 如環球經濟氣候, 股票及基金等概念。

現代的小朋友對金錢概念模糊, 很多只見到父母由提款機拿錢, 卻看不到父母幹活賺錢的幸苦。 父母最初應教導他們金錢的來源, 並要懂珍惜身邊的人事物。 如食物, 衣服, 鞋襪, 玩具, 文具, 房子, 汽車等。 從小灌輸他們所有東西並非不勞而獲, 而是父母辛勤工作賺錢所得, 不能把一切物質視為理所當然。

本人在之前的文章都說過,

Advertisiment
要讓小朋友學習金錢的概念, 零用錢是第一堂實習的開始。 最初期我都建議給硬幣。 可讓小孩把硬幣直接放入錢罐, 那種“實在”的感覺, 可讓小孩感覺到, 錢罐的錢一天比一天多, 一天比一天滿。 以後大約一個月, 再跟他們換成紙幣。 月複一月。 小朋友很快理解金錢最基本的來源不是不勞而獲。 除了用勞力及能力賺回來, 還需要積累及儲起來。 最重要是他們感受到擁有自己金錢的滿足感及安全感。

正是因為知道擁有自己的金錢不容易, 需要很好的表現才有零用錢, 之後又需要很長的時間及耐性, 才能把金錢留住。

或許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到底多少歲給零用錢才合適, 給多少?其實多少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最重要是,

Advertisiment
讓小朋友從小開始明白金錢的概念, 目的不是花錢, 而是一種習慣, 一種記帳和節儉習慣。

“四個錢罐”的理論

第一個錢罐用來儲“需要”買的東西

第二個錢罐是用來儲“想要”買的東西。

第三個錢罐用作“儲蓄”用途。

第四個錢罐是用作“慈善”用途。

其實, 這主要是教導小朋友學習如何分配零用錢“收入”的用途。 訓練小朋友在花費金錢時候的思考模式。 有些家庭更細分六個或八個的錢罐, 有些用來買書本文具, 有些用來買玩具及糖果等。 錢罐的分類主要是從小訓練小孩的特定消費模式及紀律, 不會亂花錢, 花錢前用那個錢罐較為合適, 能否每次都用“想要”的錢罐呢?讓小孩從小存錢及花錢, 都要有先後次序。

四個錢罐的分類只是概念性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只屬初步理財的開始, 小朋友掌握以後, 讓他們如何靈活理財, 才是一個合適的做法。 文/劉曉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