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步選好學步鞋

寶寶會站立以後, 開始嘗試著邁開小腿, 搖搖晃晃地學走路了。 在這個時期, 為寶寶穿上學步鞋, 可以更好地保護寶寶的小腳丫不受傷害。

1.瞭解“小腳丫”

腳趾短, 足弓未發育

寶寶腳掌的足弓尚未發育完全, 加上腳趾頭較短, 無法完全減震, 站立的時候, 腳趾頭總是呈現張開的狀態, 走起路來也總是搖搖晃晃, 無法像大人一般穩定重心。

新陳代謝快, 易出汗

寶寶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 活動量大或室溫較高時, 很容易滿身大汗, 易出汗的部位當然也包括小腳丫, 所以很多寶寶都是一雙“小汗腳”。

Advertisiment

2.認識“學步鞋”

“學步鞋”一般是指適合1-3 歲正處於學步期的寶寶穿著的鞋子。 挑選學步鞋, 可不僅僅是美觀、舒適就好, 一雙好的學步鞋, 應具備以下4 大功能特點。

穩定小腳丫的後跟骨和腳踝, 幫助寶寶穩固重心;

具有很強的耐磨性和防滑性;

柔軟且貼腳, 舒適性極高;

Advertisiment

所選材料無毒、環保、健康。

3.學步鞋要分段選

第一階段:爬行期至學步初期(8-15個月的寶寶)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開始嘗試站立及學習走路。 在室內時, 媽媽應多鼓勵寶寶光腳, 讓小腳丫直接接觸地面, 可以增加足底的抓地感, 培養寶寶的平衡能力。 如果怕寶寶著涼或碰傷小腳丫,

Advertisiment
也可以選擇軟面、軟底的室內步前鞋。

第二階段:學步期(15-24個月的寶寶)

這個階段的寶寶, 開始有較多的時間學習走路, 但步態還不夠穩定。 寶寶正處在足弓發育期, 好的學步鞋能保護足弓, 緩衝在走路時由地面產生的大部分震盪, 不僅保護腳踝、膝關節、腰部、脊椎骨, 還能保護寶寶的腦部不受震動的損傷。 這個階段, 應為寶寶選擇鞋底較薄、鞋身柔軟、前部易彎曲的幼兒學步鞋。

第三階段:穩步期(24-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 已經可以逐漸擺脫父母的扶持, 穩穩地自己走路了。 應為寶寶選擇鞋身較為硬挺、後跟較為結實, 可以溫和承托足弓的學步鞋。 鞋底要易彎曲, 不僅有助於寶寶起步, 還可以控制腳型, 減少扁平足所引起的後遺症。

Advertisiment

1.學會“看尺碼”

在挑選學步鞋之前, 先瞭解尺碼的分類和學會看尺碼, 也是十分重要的“準備工作”。 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學步鞋, 尺碼標識都比較混亂, 總結起來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

歐洲碼

歐洲品牌的學步鞋, 通常按寶寶的出生月齡(m)標識,

Advertisiment
共分為6 個尺碼, 分別為:0-3m、3-6m、6-9m、9 -12m、12-15m、1 -18 m。

國內碼

國內品牌的學步鞋, 通常按鞋的外長標識, 共分為7 個尺碼, 分別為:10.5 釐米(12 碼)、11 釐米(13 碼)、11.5 釐米(14 碼)、12 釐米(15 碼)、12.5 釐米(16 碼)、13 釐米(17 碼)、13.5 釐米(18 碼)。

選購學步鞋的4個小提醒

1.試穿後再購買:由於各個品牌所設計的學步鞋的尺寸及尺碼都不盡相同, 寶寶的腳掌厚度也不同,所以最好能夠帶寶寶試穿後再購買。如果實在沒有條件到現場試穿,應仔細測量寶寶腳的尺寸後,再購買。

2.可適當挑選大半碼-1 碼:寶寶腳丫的發育速度很快,且穿鞋時,腳丫和鞋之間需要一定空隙,再加上襪子的厚度,所以購買時通常可以選擇大半碼~ 1 碼的尺寸。

3.學步鞋需定期更換:寶寶4 周歲前,小腳丫以每年1 釐米的速度飛快成長。因此,每3 個月要為寶寶測量一次腳的尺寸,或是按壓鞋的前部,如果感覺腳趾已頂到鞋頭,則需要及時更換。

4.儘量選擇“魔術貼”鞋帶:“魔術貼”設計能根據不同的腳掌寬度和腳背厚度,自由地調節鞋的腳背尺寸,更好地貼合寶寶的小腳丫,還可以避免普通鞋帶鬆開或過長導致的摔跤。

文章來源:《我和寶貝》雜誌

寶寶的腳掌厚度也不同,所以最好能夠帶寶寶試穿後再購買。如果實在沒有條件到現場試穿,應仔細測量寶寶腳的尺寸後,再購買。

2.可適當挑選大半碼-1 碼:寶寶腳丫的發育速度很快,且穿鞋時,腳丫和鞋之間需要一定空隙,再加上襪子的厚度,所以購買時通常可以選擇大半碼~ 1 碼的尺寸。

3.學步鞋需定期更換:寶寶4 周歲前,小腳丫以每年1 釐米的速度飛快成長。因此,每3 個月要為寶寶測量一次腳的尺寸,或是按壓鞋的前部,如果感覺腳趾已頂到鞋頭,則需要及時更換。

4.儘量選擇“魔術貼”鞋帶:“魔術貼”設計能根據不同的腳掌寬度和腳背厚度,自由地調節鞋的腳背尺寸,更好地貼合寶寶的小腳丫,還可以避免普通鞋帶鬆開或過長導致的摔跤。

文章來源:《我和寶貝》雜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