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正常嗎

一位4歲孩子的母親來信說, 她的女兒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不太好, 令她很苦惱。 表現在孩子上幼稚園回家後, 父母問她老師教的東西, 她都說不知道, 而別的孩子很樂意向父母表演從幼稚園學來的歌舞等;剛給她講的故事, 她就講不出來;認幾個數字, 也老分不清2和5;畫畫時, 她的手不能靈活地控制筆, 叫她畫個圓, 往往“呼”地一筆就完, 但壓根兒不是圓。 父母很擔心孩子智力是否比別的孩子弱, 並問:“有什麼辦法讓她變得機靈一些?”就這個問題, 我們請北師大陳幗眉老師來和這位母親聊一聊。  

這位父母朋友,

Advertisiment
請你放心, 別為你的孩子發愁。 我認為你的孩子是一個完全正常的幼兒。 您所列出的一些表現, 也是正常幼兒的表現。 我們不妨仔細分析一下。  

信中所說“注意力不集中”, 這是4歲左右幼兒的年齡特點。 這個年齡的孩子, 注意力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 他們往往不能按照成人的要求去集中注意。 你要他們注意聽講, 他們卻去注意窗外的小鳥。 按照兒童心理學書上的理論來說, 這個年齡孩子的注意, 是以無意注意為主。 也就是說, 他們會去注意外界那些有聲有色的、新奇的東西和能夠吸引他注意的東西。 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在無意中注意到的, 或者說, 是被動地受吸引的。 即使如此, 這種無意注意, 對這個年齡的幼兒,

Advertisiment
能夠穩定集中注意的時間也比較短暫。 這和他們大腦的生理發育程度也有關係, 是不可強求的。  

你說“她記憶力不太好”, 主要的根據, 是從幼稚園回家後, 問她老師講過什麼東西, 她都說不知道。 剛給她講的故事, 她也講不出來。 其實, 這也是4歲左右孩子的年齡特點。 你叫她回憶的時候, 她常常不能做到有意識地、努力地去想。 但是, 不知你有沒有發覺, 她有時會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自己念起兒歌或唱起歌來, 或是冒出一句使你驚訝不已的話來, 那都不是剛剛學會的。 孩子的記憶, 常常有一種現象:剛剛學過的, 馬上說不出來, 到了第二天, 他說出來了。 這也是正常的。  

信中說“孩子老是分不清2和5”。 4歲左右孩子的一個特點, 是能認識具體的東西,

Advertisiment
不能接受抽象的東西。 再說, 這個年齡的孩子是將文字或數位看做圖形、符號, 常常容易混淆不清。 2和5正是抽象的符號, 她分不清也不足為怪。 我們提倡教4歲的孩子認數字要結合實物進行, 不必急於去認識抽象的數位。 比如, 在穿鞋的時候, 讓她認識是2只腳, 2只鞋;教她數手指, 每只手有5個手指頭, 等等。 這樣, 她會漸漸地認清2和5字是什麼意思, 懂得數字的實際意義。 如果她不清楚"2"和"5"字代表什麼意思, 就是認識了這兩個數位, 對她來說, 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她的手不能靈活地控制筆”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幼兒的小肌肉發展較晚, 4歲孩子大腦控制手的能力也有待發展, 所以她還不能靈活地控制筆。 同時, 圓是幾何圖形概念,

Advertisiment
孩子的腦子裡還沒有形成這種概念, 所以, 畫出來“壓根兒不是圓”。 因此, 應該說, 你的孩子是一個很正常的幼兒。  

“有什麼辦法讓她變得機靈一些?”首要的是不要攀比, 不可用別家孩子之長, 去比自家孩子之短。 要多對孩子自身做今昔對比, 多做縱向比較, 要看到她的進步。  

其次, 要多鼓勵, 注意多發現她的優點, 多肯定她的進步, 哪怕她有一點點微小的進步, 也要加以肯定。 有一位年輕媽媽, 講她讓孩子畫畫的體會。 她以前總對孩子說:"你這是畫什麼呀!一點都不好, 撕了, 重畫!"後來, 孩子不願畫畫了。 這位媽媽汲取失敗的教訓, 改用鼓勵的方法。 看完孩子的畫, 她說:“畫得不錯, 今天這裡(某個小節)比昨天畫得好, 再用力一點就更好了。

Advertisiment
”她沒料到, 過了一會兒, 孩子又畫了一張, 拿來請她看, 使她很受感動。 她說:“態度的轉變, 立竿見影啊!” 

再次, 避免

孩子情緒緊張。 比如, 讓孩子背兒歌, 她一時想不起來, 你千萬不要急。 如果你急了, 還說些嚴厲的話, 孩子就更加緊張。 她越緊張, 越是想不起來。 讓孩子放鬆一些, 她也許就背出來了。  

還有, 要注意發現孩子的興趣。 從興趣入手, 加以引導。 給孩子講故事, 要力求生動、具體、形象, 這樣才能讓孩子產生興趣。 比如, 讓孩子練習畫圓, 就叫她畫大餅、太陽或其他圓形的東西, 而不乾巴巴地說畫圓, 也就是把任務編進故事裡去, 讓孩子愛聽。 而且, 你在講故事時, 不要照書上念, 要有自己的表情, 有聲有色、生動形象。 比如說開門, 講“門吱地一聲開了”,就比“門開了”更生動有趣,孩子喜歡聽。 

一般來說,幼稚園老師比較瞭解孩子,父母要多主動和老師交流,加強聯繫,共商培養辦法。這樣做對雙方都大有裨益。

學前教育

講“門吱地一聲開了”,就比“門開了”更生動有趣,孩子喜歡聽。 

一般來說,幼稚園老師比較瞭解孩子,父母要多主動和老師交流,加強聯繫,共商培養辦法。這樣做對雙方都大有裨益。

學前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