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歲的孩子讓人不勝其煩

兒童心理發展過程有一個有趣的奇偶現象:幼兒1歲剛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是順利平衡階段, 2歲期是不平衡階段, 稱為第一反抗期;3歲期又是平衡階段, 4歲期又是不平衡階段;5歲期又變成了平衡階段……正巧奇數年齡是平衡期, 容易看管;偶數年齡是不平衡期, 難於管教。 呈現出一條波浪式的發展曲線。 這一奇偶現象得到了普遍的證實。
曾接到過一位4歲孩子母親的來信, 說她因為工作忙, 常把女兒托給外婆照管。 現在, 孩子的行為沒一點規矩:到外面凡人不叫, 一發脾氣就坐在地上大喊大叫, 看中了的東西得不到就沒完。

Advertisiment
更離譜的是, 前不久, 她喜歡上了幼稚園老師穿的一條裙子, 竟然把自己的新裙子剪爛, 硬要買和老師一樣的……
這位被母親“投訴”的小女孩正處於我們上面所說的特殊心理年齡階段。 這一階段孩子的共性之一就是情緒不穩、脾氣暴躁、變化無常, 常以哭泣、發牢騷等表現自己的不安。 他們精力旺盛、話語不斷, 喜歡戲劇性表演, 愛做模仿性☆禁☆遊☆禁☆戲。 他們表現粗野, 毫不顧忌別人的感覺, 是典型的軟硬不吃的“小暴徒”:他們的語言是小暴徒式的, 一些使父母不知所措的“污言穢語”冷不丁會從他們的嘴裡冒出來;他們的行為是小暴徒式的, 動輒踢打哭鬧, 激怒時揮舞拳頭, 無所顧忌;他們處理人際關係也是小暴徒式的,
Advertisiment
喜歡拒絕別人的要求, 和別人對抗。
具體到這個4歲兒, 其表現更顯突出, 這與孩子出生後常在外婆家生活, 父母對她關注不夠有很大關係。 一來孩子可能對父母產生怨恨、報復心理;二來孩子在外婆家很可能受到溺愛, 形成任性等不良性格。 總之, 正是寄養生活加劇了孩子在4歲這個不平衡階段的心理年齡特徵。

瞭解了4歲孩子讓人煩的原因後, 也就容易“對症下藥”了。
一是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讓孩子親近父母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就是讓孩子回到父母身邊, 父母多和孩子在一起, 積極參與孩子的遊戲。
二是強化管教。 不能因為要增進感情就不敢管教, 也不要因為覺得自己欠孩子的就處處遷就。 比如在遊戲中,

Advertisiment
如果遇到孩子故意耍賴, 就可以關她的禁閉:既然你不會和別人一起玩, 那就一個人玩吧!
三是注意管教方法。 當孩子任性耍賴時, 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不予理睬, 孩子感到沒趣反倒會平靜下來;
及時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不要等孩子哭鬧了再來答應她;
轉移注意力, 如播放一張孩子平時喜歡看的影碟, 或談論一些會令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讓孩子嘗嘗胡鬧的後果。 如把孩子扯爛了衣服的直接後果落在她身上, 讓她穿著破衣服去幼稚園, 或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再給她買新衣服, 直到她認識到錯誤。
遺憾的是, 不少家長在孩子還沒有體驗到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不良後果之前往往就沉不住氣了, 令孩子失掉了“學習”怎樣做的機會。
Advertisiment

不管怎樣對症下藥, 有一點是不能忘記的, 那就是孩子正處在讓人煩的年齡, 許多情況還需要坦然面對。 良好的心態、適當的方法是幫助孩子順利度過4歲這個不平衡期的關鍵所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