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招糾正孩子的粗心大意

孩子粗心大意看似是小問題, 但是對於以後學習和工作就會造成影響, 請父母們學學這5招, 讓孩子變成一個細心嚴謹的人。 這對孩子以後有好處。

孩子粗心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大多數孩子都有, 這是孩子愛動的天性, 可是這一特性一旦體現在學習和生活上, 父母往往就很著急了。 那麼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什麼呢?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一、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培養兒童的責任心要靠平日裡的習慣培養。 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

Advertisiment
小的時候讓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 大一點時幫著洗碗。 讓他負責掃地或者洗碗, 這就是他的責任, 幹好了要給予鼓勵或獎勵, 幹不好家長不能客氣, 應該要求他重來一遍, 直至幹好為止。 家長要讓孩子正視粗心的壞處, 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細心的好處, 必要時可以讓孩子承擔因為“粗心”所導致的後果。 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細活兒”, 如寫毛筆字, 縫紐扣等, 這些都能鍛煉孩子的細心程度。 總之, 就是讓他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來。 這樣, 就能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 孩子在遇事時就不會敷衍了事。

自理能力差, 責任心欠缺, 導致孩子做事馬虎、粗心。 學習中出現的粗心現象正是孩子不良生活習慣的一種表現。

Advertisiment
建議父母擯棄以往過於保護、包辦等不當的教育方式, 從身邊的小事開始, 培養孩子生活的井然有序性,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孩子多做細活,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耐心。

二、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孩子“粗心”, 往往也會表現在生活的許多方面。 如果孩子生活在雜亂無章的家庭中, 就會養成粗心、馬虎、無序的生活習慣。 所以, 建議家長們在家庭中為孩子創造有序的生活環境, 培養孩子井井有條的生活習慣, 慢慢地, 孩子在學習上也會逐漸細心起來。

孩子在學習時, 要創建安靜的環境, 家長應避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 做一些干擾孩子注意力的事。 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生活上, 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不僅僅是學習用品, 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櫃子裡, 自己保管。 學習上, 要培養孩子養成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後要複習等好習慣。

三、要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 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犯了一點錯誤, 父母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 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 如果家長一再地強調孩子馬虎粗心, 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粗心。 相反, 如果家長能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細心之處並加以表揚, 孩子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細心”的心理暗示。 同時讓孩子看到細心的好處, 從而讓其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 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四、注意孩子的細心訓練和習慣培養

Advertisiment

經常讓孩子做一些精細和對比訓練, 做一些類似“找不同”等提高注意力辨別力的訓練, 在實際操作中一點點提高認知能力和視覺辨別能力。 通過努力發現並及時肯定孩子的細心來糾正粗心, 以強化細心、淡化粗心來達到改變粗心的目的。

五、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能培養愉悅平和的心境, 讓孩子做事不驕不躁

這要求家長有足夠的耐心, 不遷就, 不粗暴。 這樣, 就可以通過改變孩子的行為來改變他的習慣, 以至於最後改變個性。

對待孩子的粗心問題, 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不能過分地指責和批評。 家長要充分認識到, 孩子粗心是與其心理發展水準相適應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孩子的粗心現象會越來越少。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