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一:鼓勵男孩生活自理
男孩兩歲左右就開始有獨立意識, 動手能力也大大提高, 有自己做事的願望。 此時, 媽媽就要開始放手, 培養男孩的自理能力。 吃飯時鼓勵他自己進食, 一些簡單的衣物讓他自己穿。 無論男孩完成得是否出色, 媽媽要大加讚賞:“寶寶, 你真棒, 做得越來越好。 ”
陳高洋2歲了, 媽媽對他說:“今天, 你自己來穿衣服吧, 穿好了, 媽媽帶你去公園玩。 ”陳高洋馬上答應了, 他不費勁就穿好了衣服。 中午到了, 媽媽和他去餐館吃飯。 媽媽又鼓勵他說:“你自己吃吧, 媽媽等你, 你別著急。 ”服務員拿來一把小勺子,
Advertisiment
媽媽讓兩歲左右的男孩開始自理, 並非不疼愛男孩, 而正是愛他的表現。 男孩自己動手, 成功之後, 成就感會更強烈。 如果男孩習慣了被“服侍”, 再想讓他自己動手, 就十分困難了。 男孩經常能從自理中獲得成就感, 慢慢就會愛上自我服務。
建議二:讓男孩獨立解決問題
男孩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了難題, 媽媽別馬上幫他擺平, 要鼓勵他自己獨立解決。 學習上, 媽媽別陪學, 別幫男孩檢查作業, 要讓他自己來。 生活中, 男孩有困難了, 媽媽只給予引導, 不要親自動手包辦。
陳海不小心把皮球扔到窗外去了, 他焦急地看著媽媽。 媽媽說:“兒子, 你自己下樓撿上來吧, 媽媽在視窗幫你看著球, 別讓人撿走了。 ”陳海剛3歲,
Advertisiment
男孩遇到了問題, 習慣于依賴父母, 小到一道數學難題, 大到打架傷人。 媽媽面對男孩的種種問題, 要鼓勵他獨立解決, 媽媽只給建議, 不親自插手。 男孩學會依靠自己, 就能勇敢面對更多生活、學習難題了。
建議三:鼓勵男孩勇於嘗試
媽媽過度包辦, 男孩就會害怕失敗, 凡事輕易不敢嘗試, 總是害怕失敗。 媽媽要鼓勵男孩對任何興趣進行嘗試, 在失敗中成長, 在嘗試中突破自我。 每一次新的嘗試, 都是一次新的自我實現, 是男孩獨立性的體現。
夏雨是個嬌生慣養的男孩, 他過著“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的生活。 同學們都在玩滑板,
Advertisiment
男孩有了新想法, 想去嘗試又害怕失敗時, 媽媽要給予鼓勵。 如今眾多的男孩都處於過度保護的狀態中, 變得不敢去嘗試了。 媽媽想要彌補曾經包辦的過錯, 就要鼓勵男孩勇於嘗試, 改變害怕失敗的心理。
建議四:營造不溺愛的家庭氛圍
溺愛是大家的溺愛, 只有媽媽愛或爸爸愛, 都不能成全男孩的溺愛。 一般是一大家子人都在贊成包辦, 男孩也就被順理成章地包辦了。 溺愛的家庭氛圍, 導致男孩成為家裡的“小皇帝”。 媽媽不能鼓勵大家寵著“男孩”, 事事“順”著男孩, 要營造一種不溺愛的家庭氛圍。
Advertisiment
媽媽要舉出鮮明的旗幟, “男孩的事情自己辦”, 並與每位家庭成員達成統一意見, 大家共同配合, 才能讓男孩早日學會獨立, 不依賴於他人。
建議五:尊重男孩的意願
媽媽喜歡將一些學習任務、生活習慣強加給男孩, 讓他按媽媽的意願來行事。 如果男孩違背了, 媽媽就會施加更多壓力。 男孩在這種狀況下, 會慢慢習慣于媽媽的包辦, 不再做任何的反抗。 男孩太“老實”了, 男孩沒“活力”了, 與媽媽的強制包辦關係密切。
媽媽要學會尊重男孩的意願, 別亂給男孩報培訓班、請家教, 讓男孩完全按媽媽設定的人生軌跡行事。 男孩失去了自主性, 失去了個人意願, 就只能生成一種依附型人格, 凡事都想依靠別人, 不願發揮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