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條金科玉律 寶寶遠離中耳炎

除了當寶寶患上耳疾時, 媽媽要特別照顧以外, 日常的護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怎樣呵護寶寶的耳朵呢?下面就介紹5種常見的方法。

呵護寶寶耳朵要怎樣做

1、餵奶時, 最好讓寶寶採取半坐位

由於小寶寶的耳部尚未發育完善, 咽鼓管還比較短, 而且位置低而平直, 如果你橫抱著寶寶餵奶、讓他平躺著吃奶、奶瓶口開得過大、奶瓶豎得過直等等, 都容易造成寶寶嗆奶, 使乳汁沿著咽鼓管流入中耳, 誘發中耳炎。

正確的餵奶姿勢是:如果是坐著餵奶, 應將寶寶斜抱在懷中, 讓寶寶呈半坐位,

Advertisiment
寶寶上半身靠著的那一條腿可以用小凳子墊高些;如果是側躺著餵奶, 媽媽要用手臂將寶寶的上身和頭部支起, 以取得一個最適宜的角度。

2、給寶寶清理耳垢需要去醫院

前面我們說道, 如果耳垢比較少的話, 不需要清理。 但是, 如果耳垢已經比較多了, 形成了團狀, 像個塞子一樣塞在耳朵裡面, 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 請醫生幫助清理。

但是,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為這點兒小事跑醫院很麻煩, 於是就自己給寶寶弄起來了。 實際上, 這種做法很危險。 一旦在挖耳的過程中, 不小心有外力撞擊, 比如旁人經過不小心碰了媽媽的手等等, 有可能會捅破鼓膜。

而醫生可以通過耳燈或者反光耳鏡直接觀察耳道內部的情況, 耳垢較多時,

Advertisiment
可直接用棉簽或醫用鑷子取出。 當耳垢已經形成耳垢石很難取出時, 醫生還可以選用滴耳液軟化耳垢。 軟化的耳垢會從外耳道排出, 也很容易清理。

3、呼吸道感染後, 詢問寶寶是否有耳部不適

當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時, 致病菌非常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 引起中耳炎。 不過, 這種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後7~10天才會發作, 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視。 在寶寶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已經消失後, 父母還需要關注寶寶是否表現出中耳炎的症狀。 另外, 積極預防感冒或者盡可能縮短感冒週期是避免兒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4、寶寶患了感冒、中耳炎時, 不要坐飛機

在孩子身體狀態很好的情況下, 乘坐飛機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

Advertisiment
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 可以讓孩子通過吃奶或者吸吮安撫奶嘴等方法來減輕耳部的壓迫感。 但是在寶寶患有感冒和中耳炎的時候, 最好不要坐飛機。 因為這時候咽鼓管處於一種水腫的狀態, 會加重對耳部的壓迫。

5、不要讓寶寶長時間戴耳機

有些父母感覺MP3很時尚, 於是也想讓小寶寶“享受”一下。 但是, 因為寶寶的年齡比較小, 他們可能控制不好音量。 如果音量很大的話, 對於寶寶的聽力是有損害的。 另外, 耳機的耳塞直接被塞到耳朵裡面, 聲音直接刺激鼓膜, 然後通過鼓膜來傳導, 時間長了, 鼓膜很容易疲勞, 也容易造成聽力下降。 所以, 在讓寶寶聽音樂、聽故事的時候, 最好還是採用外放的方式, 而且音量不要過大。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重視呵護寶寶的耳朵, 相當於保護了寶寶的聽力發展。 家長還可以醫院的聽力檢查, 進一步瞭解如何保護小孩的耳朵, 避免影響或損害寶寶的聽覺發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