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6-7個月寶寶的潛能遊戲

藏貓貓升級版

● 找爸爸, 爸爸藏在媽媽身後, 媽媽對著寶寶說:“爸爸哪裡去了?”寶寶會到處搜尋, 爸爸突然出現了:“爸爸在這裡呢。 ”寶寶高興得手舞足蹈, 臉上露出了歡快的笑容, 甚至咯咯笑出聲來。

● 尋找媽媽手, 媽媽把手藏在身後, 問寶寶:“媽媽的手哪去了?”寶寶不知道, 這時媽媽把手拿出來:“媽媽的手在這裡呢。 ”在遊戲中寶寶認識了媽媽的手。

● 尋找寶寶手, 媽媽拿著寶寶的手, 放到寶寶的身後:“寶寶的手哪去了?”再把寶寶的手拿過來:“寶寶的手在這裡。 ”寶寶也開始認識自己的手。

● 尋找玩具奶瓶, 媽媽可以把玩具、奶瓶等物品藏到身後,

Advertisiment
再把它拿出來。 在遊戲中讓寶寶認識更多的物品, 知道更多物品的名稱, 這比單純教寶寶認識東西要有趣得多。

認識人

教寶寶認識人, 可以讓寶寶理解人與稱謂的關係。 當外公外婆來到時, 媽媽對著寶寶說:“寶寶, 你看誰來了?是寶寶的外公和外婆。 ”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 寶寶就會知道他的外公外婆就是他媽媽的父母。 這樣逐漸建立寶寶與人的交往。

玩兩塊積木

媽媽遞給寶寶積木A, 當寶寶握住後, 再遞給寶寶積木B。 寶寶可能有三種接積木的方式:

(1)把積木A扔掉, 再接積木B;

(2)用另一隻手接積木B;積木A仍然握在手裡;

(3)把積木A傳到另一隻手, 騰出手來接積木B。

三種不同接法, 揭示三種不同含義:

● 如果用另一隻手接積木B,

Advertisiment
表明寶寶已經懂得了兩隻手可以分開使用;

● 如果把積木A傳到另一隻手, 再去接積木B, 寶寶已經會兩手配合使用了;

● 如果把積木A扔掉, 再接積木B, 說明寶寶可能還沒有學會運用一雙手。 媽媽就要告訴寶寶, 寶寶還有一隻手啊, 並把積木遞到另外一隻手裡。 這個遊戲對手的鍛煉非常有意義。

玩抓積木

手抓物體的動作先是大把的抓, 後是拇指和其他四指對捏, 然後是拇指食指對捏。 這個月可能會拇指和其他四指對捏, 拇指和食指對捏能力還要經過2~3個月的時間。 讓寶寶練習抓小積木, 能夠鍛煉寶寶手指的運動能力。 鍛煉指尖細小肌肉的協調動作, 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

藏貓貓升級版

親子遊戲

第一步:媽媽仰臥在床上,

Advertisiment
兩腿屈曲;

第二步:讓寶寶坐在媽媽的腹部, 背靠在媽媽的大腿上, 媽媽兩手握住寶寶的小手;

第三步:當媽媽的兩腿慢慢伸直的同時, 媽媽也逐漸向上坐起(就像仰臥起坐), 這時寶寶就成仰臥位躺在了媽媽的腿上;

第四步:媽媽再慢慢躺下, 躺下的同時兩腿慢慢屈曲。 兩手輕輕拉著寶寶的手(不要用力拽, 以免拽傷寶寶的關節), 寶寶又重新坐在了媽媽的腹部, 靠在媽媽的腿上。 這個遊戲, 會鍛煉嬰兒的仰臥起坐, 媽媽也鍛煉了腹肌, 寶寶會高興地大笑。 這是在愉快的親子遊戲中鍛煉身體。

打轉遊戲

這個月的嬰兒, 會有一種讓媽媽爸爸捧腹大笑的動作, 當寶寶俯臥位時, 會把下肢和上肢同時騰空離開床面, 只是腹部著床。

Advertisiment
這時, 媽媽爸爸拿一個好玩的東西或吃的東西, 在寶寶的眼前, 寶寶會用手去夠, 媽媽爸爸就向一邊移動手裡的東西, 寶寶就會跟著移動。 這時, 寶寶就是以肚子為支點在床上打轉, 真是可愛極了。 媽媽爸爸會高興地笑, 寶寶也會被媽媽爸爸的喜悅所感染, 也高興地笑。

如果媽媽爸爸總讓寶寶夠不到東西, 寶寶就會失去樂趣, 還會因為受挫而哭。 這時寶寶就會生氣, 對這種遊戲失去興趣。 所以, 媽媽爸爸要把握時機, 適時讓寶寶夠到東西。 點頭yes, 搖頭no媽媽爸爸站在寶寶跟前, 媽媽指著爸爸問寶寶:“他是媽媽嗎?”爸爸就搖搖頭, 並說“不”。 媽媽又問:“他是爸爸嗎?”爸爸點點頭, 並說“是”。

遊戲規則提示:

● 爸爸不要說:“是的”或說“我是爸爸”,

Advertisiment
也不要說“我不是媽媽, 我是爸爸”或說“我是的”, 因為, 這麼大的寶寶對一句話的理解比較難, 對單字理解容易些。

● 用單字“是”或“不”配合點頭或搖頭, 使寶寶很快學會搖頭和點頭的含義。

● 不要用複雜的事物教寶寶, 那會讓寶寶感到為難。

● 反過來, 爸爸也可以這樣指著媽媽問。

● 用媽媽和爸爸來練習, 寶寶最容易區分, 因為這個時期嬰兒對爸爸媽媽已經比較熟悉了。 寶寶第一個認識的是爸爸媽媽, 會說的第一句話也是爸爸媽媽。 利用寶寶對爸爸媽媽的認識和依戀來開發嬰兒的智慧是最好的辦法。

照鏡子

照鏡子是嬰兒喜歡的一項遊戲, 當看到鏡子裡的寶寶時, 雖然寶寶意識不到這就是他自己, 但寶寶會非常興奮。 對著鏡子裡的寶寶又是笑, 又是說(發出音節,好像要和鏡子裡的寶寶說話),又是拍打,又是往鏡子裡抓。這是天性,嬰兒都喜歡和嬰兒在一起,小嬰兒也是一樣,看到小嬰兒要比看到大人興奮得多。媽媽可以利用這一點。教寶寶認識五官的名稱和作用。媽媽對著鏡子,指著寶寶(寶寶本人,而不是指向鏡子)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告訴寶寶,它們的名稱和作用。這是很有趣的活動。寶寶不但看到鏡子中媽媽指的五官部位,還能感受到五官的存在。如果指向鏡子,一是寶寶感覺不多,二是指的部位不準確。當寶寶看到鏡子裡的媽媽時,會現出驚訝的神情: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有兩個媽媽?這時,寶寶會看看鏡子裡的媽媽,再看看抱著他的媽媽:哇!太不可思議了,媽媽和鏡子裡的人一模一樣!媽媽就告訴寶寶,這是鏡子,鏡子能把人照出來,鏡子裡的人就是媽媽,鏡子裡的小孩就是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寶寶就會悟出這個道理。

唱兒歌學動作

如“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立起來,立呀立,跑下去”。媽媽一邊唱著,一邊比劃著。這個兒歌使寶寶認識了小動物兔子,接觸白色概念,熟悉耳朵的位置,知道什麼是跑。媽媽可以買一隻玩具兔,唱“小白兔,白又白”。然後,把兩隻手的食指和中指伸開,做成剪子樣,放在自己頭頂上,唱著“兩隻耳朵立起來”。這時媽媽就站起來,做出跑的樣子,邊唱著“立呀立,跑下去”,邊跑幾步,讓寶寶知道跑是怎麼回事。這比摸著玩具兔的耳朵,讓白兔跑更能引起寶寶的興趣,因為嬰兒持久的注意能力很差。不斷變化事物和場景,寶寶不感到疲勞,不會失去興趣。

又是說(發出音節,好像要和鏡子裡的寶寶說話),又是拍打,又是往鏡子裡抓。這是天性,嬰兒都喜歡和嬰兒在一起,小嬰兒也是一樣,看到小嬰兒要比看到大人興奮得多。媽媽可以利用這一點。教寶寶認識五官的名稱和作用。媽媽對著鏡子,指著寶寶(寶寶本人,而不是指向鏡子)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告訴寶寶,它們的名稱和作用。這是很有趣的活動。寶寶不但看到鏡子中媽媽指的五官部位,還能感受到五官的存在。如果指向鏡子,一是寶寶感覺不多,二是指的部位不準確。當寶寶看到鏡子裡的媽媽時,會現出驚訝的神情: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有兩個媽媽?這時,寶寶會看看鏡子裡的媽媽,再看看抱著他的媽媽:哇!太不可思議了,媽媽和鏡子裡的人一模一樣!媽媽就告訴寶寶,這是鏡子,鏡子能把人照出來,鏡子裡的人就是媽媽,鏡子裡的小孩就是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寶寶就會悟出這個道理。

唱兒歌學動作

如“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立起來,立呀立,跑下去”。媽媽一邊唱著,一邊比劃著。這個兒歌使寶寶認識了小動物兔子,接觸白色概念,熟悉耳朵的位置,知道什麼是跑。媽媽可以買一隻玩具兔,唱“小白兔,白又白”。然後,把兩隻手的食指和中指伸開,做成剪子樣,放在自己頭頂上,唱著“兩隻耳朵立起來”。這時媽媽就站起來,做出跑的樣子,邊唱著“立呀立,跑下去”,邊跑幾步,讓寶寶知道跑是怎麼回事。這比摸著玩具兔的耳朵,讓白兔跑更能引起寶寶的興趣,因為嬰兒持久的注意能力很差。不斷變化事物和場景,寶寶不感到疲勞,不會失去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