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6-8月寶寶動作訓練遊戲

建業滿臉疲憊地把朵朵交給陳蓉:“朵朵怎麼這麼興奮, 一直動來動去, 快把我累死了。 ” 陳蓉鄙視地說:“才讓你抱了半天就這樣了, 我可是整天看著呢!”方建業撇撇嘴:“你一直是讓她自己坐在床上玩。 ” 陳蓉馬上像專家似地說:“朵朵現在正是有力氣的時候, 像你那麼一直抱著, 自己累壞了對她也沒有好處呀, 有力氣就要她使出去啊。 ”倆人鬥嘴的時候, 朵朵一個人兀自在床上不安分地爬來爬去, 小手抓起橡皮鴨子奮力一丟, 正砸在剛坐到她旁邊的方建業頭上。 方建業慘叫一聲, 很“悲壯”地倒在了床上。

寶寶到了六七個月大時,

Advertisiment
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硬朗”起來, 脊部、背部、腰部已漸漸茁壯, 因此他(她)從翻身到坐起的動作已經很連貫。 通常, 他(她)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 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 並以雙手在兩側輔助支撐。

身體硬朗起來, 寶寶的整個生活就充滿了無窮的活力。 給他(她)餵奶或洗屁股時總是扭來扭去;抱他(她)時又弓背又彎身;潛臺詞似乎在說“媽媽快把我放下, 我有別的事情要做呢。 ”

這個時候, 大部分寶寶都慢慢發展出直立平衡的能力, 於是他們好奇、探索的重點也發生了改變, 媽媽和寶寶遊戲時, 稍微留意就可發現, 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 他(她)會主動爬向感興趣的玩具, 伸手抓取, 並嘗試坐起把玩:當身邊有支撐物,

Advertisiment
如牆壁、桌椅、人體等, 寶寶們會不斷地進行站立實驗, 而且樂此不疲;在媽媽的牽扶下, 他(她)的兩隻小腳會忙碌地蹣跚向前, 雙手向外伸展, 認真體驗邁步的感覺。 這正是進行增強下肢力量與身體平衡遊戲的最佳時機。

在運動方面, 此時的寶寶主要還是繼續練習爬行。 千萬不要小看小傢伙們的笨爬, 因為“爬行”是全方位的大腦感覺綜合能力的訓練。 所以, 家長必須讓寶寶充分爬行, 否則, 將可能影響寶寶一生。 父母可以讓寶寶在地上手足爬行, 也可以讓寶寶在床上手膝爬。

還可以讓寶寶和其他同齡寶寶在鋪有地毯或塑膠地板的地上, 互相追逐爬著玩, 或推滾著小皮球玩。 這樣做既開發了腦潛能,

Advertisiment
使左右腦協調發展, 又開發了體力, 還培養了寶寶的社交能力。

雖說寶寶的身體已然“硬朗”起來, 但安全性還是媽媽需要特別留意的。 尤其是在練爬時, 要做好防護措施。 可以在爬行區域周圍設置一些矮的圍欄, 讓已經會熟練爬行的寶寶隨時可以扶著站起來, 再逐漸從站到扶走, 再到會獨走。 在精細運動方面, 6個月後的寶寶手部運用亦有所精進。 玩玩具時, 除了用拍、丟、敲打等方式挑戰不同玩法外, 也試著以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合作抓握物品, 或是單獨伸出食指觸摸;偶爾還能用拇指、食指配合捏拿。 但靈活控制能力還不強, 因此媽媽與寶寶有意識的遊戲訓練幫助寶寶未來靈活操作工具的基礎。

“前傾後倒”

遊戲目的:

鍛煉寶寶的腿部和腳底肌肉,

Advertisiment
練習平衡能力;訓練寶寶腳底彈性, 運動腳趾, 刺激運動神經。

遊戲步驟:

1、媽媽坐在地毯上, 寶寶赤腳, 直立在媽媽腿部近膝蓋處。

2、拉動寶寶的雙臂, 使寶寶往媽媽胸前靠。

3、讓寶寶的臉貼著媽媽的臉, 媽媽和寶寶親一親。

4、熟練以後, 可以小心地做幅度更大一點的“前傾後倒”動作, 如果寶寶害怕要及時給他(她)鼓勵和讚美。

遊戲互動:

寶寶直立媽媽的身上會很害怕, 媽媽要在寶寶沒有哭之前親到寶寶, 寶寶會因為這突然的驚喜而忘記害怕。 媽媽要有規律地做這個動作。 當然速度不要太快, 太快的速度不容易讓人把握住。 寶寶會因為這種規律性, 而充滿期待。

于博士溫馨提示:

這項遊戲一定要注意, 不要太大力拉扯寶寶手臂,

Advertisiment
否則容易使寶寶受傷。 在做動作的時候, 隨時關注寶寶的情緒變化。

媽媽須知:

寶寶的生活世界由三個鏡頭構成的, 睡眠、飲食以及運動, 彼此交替、晝夜上演。 其中的運動畫面,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 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活動量也越來越驚人。 小寶寶的動作如果發展得好, 可以促進神經、肌肉以及骨骼的生長, 對自我體形的建立, 及對外在環境的認識均會有説明。

拿到球球了

遊戲目的:

發展寶寶眼、手、腳協調動作的能力, 促進全身肌肉活動及鍛煉意志。

遊戲步驟:

1、準備幾顆小球球(或其他替代玩具)。

2、讓寶寶俯臥在床上或桌上。

3、在他(她)前面放一個球(或其他玩具)誘引寶寶向前爬行。

3、在寶寶躍躍欲試移動身體時, 媽媽要鼓勵寶寶說:“小球在前面喲,寶寶乖,快爬過去拿小球。”

4、如果寶寶還不會熟練爬行,媽媽可用兩手掌頂住寶寶的左右腳掌,用力向前交替推動,使寶寶的腳借著推力蹬著向前移動身體,爬去取球。經過反復練習,寶寶就能逐漸獨立爬行。

遊戲互動:

寶寶學習爬行時,媽媽的鼓勵是少不了的。當寶寶去追小球時,他(她)是全心全意在用力氣爬行。媽媽一邊鼓勵,一邊讓寶寶借助自己推力向前蹬,不僅賜予了寶寶外力,更重要的是會讓寶寶信心倍增。在媽媽和寶寶共同的努力下,寶寶終於拿到小球時,媽媽要非常高興地抱著寶寶親幾下,這樣寶寶才會對這種賣力的遊戲充滿好感。

于博士溫馨提示:

爬行是比較難學的動作,媽媽必須耐心地訓練寶寶,方能突破這艱難的一關。寶寶剛學時,只會後退或以腹部為中心轉圈爬。經訓練後,才會向前爬行。

媽媽須知:

爸爸媽媽不僅僅需要給寶寶鼓勁,也可以成為寶寶的成長動力,在寶寶笨拙地努力的時候扶一把、拉一下等等,都是寶寶運動的助推力。寶寶會覺得有爸爸媽媽參與的運動不再孤獨,充滿快樂。

運球小專家

遊戲目的:

通過互動遊戲和對手的鍛煉,增加寶寶手腦靈活性,達到運動益智的目的。

遊戲步驟:

1、準備好一個大球球和地毯。

2、媽媽與寶寶面對面坐在地毯上,腿伸開,四腳相對。

3、媽媽將一個大橡皮球向他(她)滾去,然後鼓勵寶寶將球向自己滾回來。

遊戲互動:

寶寶會因為媽媽和他(她)同等相對而感到高興,這個時候媽媽將皮球滾給他,他(她)會十分開心。媽媽要不斷地告訴寶寶,要把球滾回來。期間不停地鼓勵寶寶,讚美寶寶。

于博士溫馨提示:

沙灘球做這一遊戲非常合適。因為寶寶太小,所以媽媽滾球的時候不要太大力避免把寶寶撞倒。如果寶寶不能把球滾給媽媽,媽媽記得要幫助寶寶。

媽媽須知:

運動能夠提高腦組織內與認知功能有關的化學物質的分泌,鼓勵和引導寶寶增加運動量對發育中的大腦能產生持久的益智效果。手的高度靈活是和大腦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手的運動越頻繁,思維會變得越敏捷,對大腦的發育也越有利。

人肉獨木橋

遊戲目的:

培養寶寶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訓練寶寶爬行動作的靈活性。

遊戲步驟:

1、媽媽躺在床上,採取仰臥式。

2、讓小寶寶趴在自己身上,把寶寶的身體擺放成適宜爬行的姿勢。

3、用兩隻手做成護檔狀放在自己身體的兩側,開始讓寶寶在媽媽身體上爬行。

遊戲互動:

寶寶在媽媽身上爬行時,他(她)會覺得具有挑戰性,一方面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另一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害怕。大人這個時候要給寶寶鼓勵,,尤其是大人的笑聲對在跋涉中的寶寶十分重要。

于博士的溫馨提示:

由於人體的結構和呼吸的不斷運動,寶寶在爬行時,媽媽要特別注意維持自己身體的平衡,不要讓寶寶掉下去。

媽媽須知:

最新科學研究顯示:會爬、早爬與多爬的寶寶動作舉止比較靈敏,協調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欲強;相反,不喜爬行的寶寶多顯呆板、遲鈍、情緒低,不愛接觸新人、新事。此外,爬行好和好爬行的寶寶認知力強,看圖識字、語音構成與發聲能力,以及日後行走、跑步的平穩程度等均好于遲爬或爬動少的寶寶。

紙兒碎了飄飄飛

遊戲目的:

訓練寶寶小肌肉精細動作的發展,並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

遊戲步驟:

1、準備一堆五顏六色的廢紙,放在寶寶的面前。

2、媽媽坐在一邊。先把紙給寶寶玩,如寶寶主動撕,則不要干涉,可在適當時候把已撕過的稍大紙片再次遞給寶寶,引導寶寶繼續撕得更小。

3、如寶寶不撕,媽媽不必強迫,可以自己先故意撕著玩,也可待寶寶隨意玩一會兒之後,再引導寶寶雙手向前後不同方向用力,把紙撕開。

4、撕完之後,寶寶的小手也累了,這時候媽媽可引導寶寶把碎紙片一片片捏起,放到媽媽的手中,媽媽一口氣吹散,五顏六色紛飛的紙屑會令寶寶開心不已。媽媽緊接著鼓勵寶寶也吹吹。

遊戲互動:

寶寶喜歡聽紙被撕碎的聲音,媽媽應該做出很驚喜的表情,鼓勵寶寶把紙撕得更碎一些。寶寶撕得十分起勁時,媽媽可以握住寶寶的手,教給寶寶不同的撕法,然後表揚寶寶撕得好,學得快。在吹碎紙時,寶寶因為氣力小,可能吹不動,會很沮喪,媽媽要及時鼓勵或者收工。

于博士溫馨提示:

一定要小心看護寶寶,避免寶寶把紙屑放到嘴裡。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寶寶有吃紙的習慣,就要準備一些相對乾淨的紙。

媽媽須知:

手的活動在肢體運動中尤為重要。人的大拇指運動區在大腦皮層中的面積相當於大腿運動區的10倍。而人手上有100萬根神經和大腦聯繫在一起,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經常活動手指可促進大腦功能的保持與強化。

小馬噠噠噠

遊戲目的:

訓練寶寶腿部的力量,為爬行和行走做準備;增強其前庭覺;加強其對頭部和頸部控制能力;使寶寶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刺激其語言的發展。

遊戲步驟:

1、媽媽在椅子上坐好,腿上放一塊毛巾或小毯子,以免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從媽媽的腿上摔下來。

2、把寶寶抱到媽媽的腿上坐好,媽媽邊念兒歌邊晃動雙腿,讓寶寶感覺好像騎在馬上,體會騎馬的快樂。

3、媽媽可以隨意編一些兒歌,或者播放CD做背景音樂,跟著CD唱兒歌。遊戲時,還可以配上一段草原騎馬的音樂,增強遊戲的效果。

遊戲互動:

在媽媽腿上的顛簸,會讓寶寶感到快樂。如果沒有播放騎馬音樂,媽媽要用口技製造一種氛圍,如果已經播放著騎馬音樂,媽媽可語言描述騎的是什麼,白馬還是黑馬,草原上綠草如菌……要讓寶寶有騎馬的快感。

于博士溫馨提示:

注意防護寶寶的頭和頸部,遊戲動作不要過於激烈。關注寶寶的情緒,給寶寶讚美和鼓勵,讓寶寶快樂起來。

媽媽須知:

平衡能力對於寶寶將來穩穩走路,以及提高協調性和注意力非常重要。寶寶動作的發展是在腦和神經中樞、神經、肌肉的控制下進行的,寶寶動作平衡協調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又可促進腦的發育。

四肢騰空的絕技

遊戲目的:

翻滾打轉訓練寶寶全身肌肉運動,訓練運動協調性。

遊戲步驟:

1、在平坦的地墊上,先用一件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

2、用玩具吸引寶寶的視線,不斷引導寶寶從仰臥變側臥再俯臥,再從俯臥變側臥、仰臥。

3、寶寶如果翻滾困難,媽媽可以用浴巾裹住寶寶幫助寶寶翻滾。注意浴巾包裹時,雙手要垂直在身體兩側旁,一起裹住。

4、在做了一段側臥、仰臥的熱身之後,媽媽開始引導寶寶打轉。就是繼續用玩具做引誘,改變位置,讓寶寶以腹部為支點,四肢騰空。寶寶上肢在夠玩具時,下肢也隨之搖動,整個身體開始打轉。

遊戲互動:

寶寶被玩具吸引時,會全心全意隨著玩具而改變姿勢,媽媽可以給寶寶適當的輔助。當寶寶終於開始打轉時,媽媽要鼓勵寶寶堅持更長的時間,如果察覺寶寶堅持不住了,就趕緊把玩具給寶寶,不然寶寶會哭的。

于博士溫馨提示:

如果寶寶興趣不高,哭鬧起來,進行遊戲就會適得其反。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因為打轉太頻繁而傷了寶寶的筋骨。

媽媽須知:

潛能開發要從零歲開始。0~3歲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需要父母創造各種條件,除悉心護理與保證營養外,還需要根據寶寶身心機能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徵,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地進行各種遊戲活動,以增強寶寶的體質,促進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讓我們蕩起雙槳

遊戲目的:

此遊戲可訓練寶寶的臂力,鍛煉腹肌。

遊戲步驟:

1、準備一根60釐米左右的木棍或竹竿。

2、讓寶寶背對著坐在媽媽的懷裡,媽媽和寶寶一起握住木棍,寶寶握中間,媽媽握兩端。

1、 媽媽引導寶寶一起做划船類比動作,媽媽可用語言提示說:“寶寶來劃小船,劃呀劃。”

開始時,母子一起劃,等寶寶掌握了划船的動作後,就讓寶寶自己拿著小木棍一前一後地搖動,模仿著一推一拉地做划船的動作,媽媽在旁邊唱划船歌助興。

遊戲互助:

寶寶拿著小竹竿,聽媽媽說划船就會顯得十分興奮。媽媽不斷地作出划船的動作,並且念兒歌,寶寶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媽媽這個時候就可以說“寶寶劃得真好,寶寶真棒。”寶寶喜歡聽表揚的話,他得到表揚一定會更賣力划船。

于博士溫馨提示:

媽媽要小心不要讓竹竿碰傷寶寶。為了讓遊戲效果更好,可以在遊戲的時候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曲做背景音樂。

媽媽須知:

別把“陪寶寶玩耍”這件事想得太複雜。對於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寶寶,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動作的學習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從最初的躺臥,到用軀幹支撐著坐起來,到四肢協調爬行,再到後來的站立和行走,在一連串的動作學習中,你只需和寶寶做一些簡單的遊戲,就能幫上他的大忙。

抓呀抓秋千

遊戲目的:

刺激寶寶的聽覺和視覺系統發育,並且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力。

遊戲步驟:

1、用顏色鮮豔的絲帶栓上一個毛絨玩具或者塑膠環。

2、在寶寶面前緩緩地上下、左右移動,吸引寶寶用眼神去追逐。

3、媽媽一遍遍在靠近寶寶小手的地方做小幅度搖晃,鼓勵寶寶伸手去抓。

遊戲互動:

寶寶看到玩具在眼前飄來飄去,會很感興趣地去抓。也許寶寶的小手並不能準確抓到玩具,這時媽媽可以配合寶寶,讓寶寶抓到玩具。

于博士溫馨提示:

遊戲玩具還可以選擇會發聲的毛絨玩具,效果會更好。因為能發出聲音的玩具能刺激寶寶的聽覺。

媽媽須知: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利用視覺形象可大大提高寶寶的注意力、記憶力及綜合能力。寶寶會把他見到的物件,整個地、不加思索地、清晰地印在腦子裡,形成牢固的腦映語言,這是寶寶智力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

媽媽要鼓勵寶寶說:“小球在前面喲,寶寶乖,快爬過去拿小球。”

4、如果寶寶還不會熟練爬行,媽媽可用兩手掌頂住寶寶的左右腳掌,用力向前交替推動,使寶寶的腳借著推力蹬著向前移動身體,爬去取球。經過反復練習,寶寶就能逐漸獨立爬行。

遊戲互動:

寶寶學習爬行時,媽媽的鼓勵是少不了的。當寶寶去追小球時,他(她)是全心全意在用力氣爬行。媽媽一邊鼓勵,一邊讓寶寶借助自己推力向前蹬,不僅賜予了寶寶外力,更重要的是會讓寶寶信心倍增。在媽媽和寶寶共同的努力下,寶寶終於拿到小球時,媽媽要非常高興地抱著寶寶親幾下,這樣寶寶才會對這種賣力的遊戲充滿好感。

于博士溫馨提示:

爬行是比較難學的動作,媽媽必須耐心地訓練寶寶,方能突破這艱難的一關。寶寶剛學時,只會後退或以腹部為中心轉圈爬。經訓練後,才會向前爬行。

媽媽須知:

爸爸媽媽不僅僅需要給寶寶鼓勁,也可以成為寶寶的成長動力,在寶寶笨拙地努力的時候扶一把、拉一下等等,都是寶寶運動的助推力。寶寶會覺得有爸爸媽媽參與的運動不再孤獨,充滿快樂。

運球小專家

遊戲目的:

通過互動遊戲和對手的鍛煉,增加寶寶手腦靈活性,達到運動益智的目的。

遊戲步驟:

1、準備好一個大球球和地毯。

2、媽媽與寶寶面對面坐在地毯上,腿伸開,四腳相對。

3、媽媽將一個大橡皮球向他(她)滾去,然後鼓勵寶寶將球向自己滾回來。

遊戲互動:

寶寶會因為媽媽和他(她)同等相對而感到高興,這個時候媽媽將皮球滾給他,他(她)會十分開心。媽媽要不斷地告訴寶寶,要把球滾回來。期間不停地鼓勵寶寶,讚美寶寶。

于博士溫馨提示:

沙灘球做這一遊戲非常合適。因為寶寶太小,所以媽媽滾球的時候不要太大力避免把寶寶撞倒。如果寶寶不能把球滾給媽媽,媽媽記得要幫助寶寶。

媽媽須知:

運動能夠提高腦組織內與認知功能有關的化學物質的分泌,鼓勵和引導寶寶增加運動量對發育中的大腦能產生持久的益智效果。手的高度靈活是和大腦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手的運動越頻繁,思維會變得越敏捷,對大腦的發育也越有利。

人肉獨木橋

遊戲目的:

培養寶寶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訓練寶寶爬行動作的靈活性。

遊戲步驟:

1、媽媽躺在床上,採取仰臥式。

2、讓小寶寶趴在自己身上,把寶寶的身體擺放成適宜爬行的姿勢。

3、用兩隻手做成護檔狀放在自己身體的兩側,開始讓寶寶在媽媽身體上爬行。

遊戲互動:

寶寶在媽媽身上爬行時,他(她)會覺得具有挑戰性,一方面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另一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害怕。大人這個時候要給寶寶鼓勵,,尤其是大人的笑聲對在跋涉中的寶寶十分重要。

于博士的溫馨提示:

由於人體的結構和呼吸的不斷運動,寶寶在爬行時,媽媽要特別注意維持自己身體的平衡,不要讓寶寶掉下去。

媽媽須知:

最新科學研究顯示:會爬、早爬與多爬的寶寶動作舉止比較靈敏,協調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欲強;相反,不喜爬行的寶寶多顯呆板、遲鈍、情緒低,不愛接觸新人、新事。此外,爬行好和好爬行的寶寶認知力強,看圖識字、語音構成與發聲能力,以及日後行走、跑步的平穩程度等均好于遲爬或爬動少的寶寶。

紙兒碎了飄飄飛

遊戲目的:

訓練寶寶小肌肉精細動作的發展,並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

遊戲步驟:

1、準備一堆五顏六色的廢紙,放在寶寶的面前。

2、媽媽坐在一邊。先把紙給寶寶玩,如寶寶主動撕,則不要干涉,可在適當時候把已撕過的稍大紙片再次遞給寶寶,引導寶寶繼續撕得更小。

3、如寶寶不撕,媽媽不必強迫,可以自己先故意撕著玩,也可待寶寶隨意玩一會兒之後,再引導寶寶雙手向前後不同方向用力,把紙撕開。

4、撕完之後,寶寶的小手也累了,這時候媽媽可引導寶寶把碎紙片一片片捏起,放到媽媽的手中,媽媽一口氣吹散,五顏六色紛飛的紙屑會令寶寶開心不已。媽媽緊接著鼓勵寶寶也吹吹。

遊戲互動:

寶寶喜歡聽紙被撕碎的聲音,媽媽應該做出很驚喜的表情,鼓勵寶寶把紙撕得更碎一些。寶寶撕得十分起勁時,媽媽可以握住寶寶的手,教給寶寶不同的撕法,然後表揚寶寶撕得好,學得快。在吹碎紙時,寶寶因為氣力小,可能吹不動,會很沮喪,媽媽要及時鼓勵或者收工。

于博士溫馨提示:

一定要小心看護寶寶,避免寶寶把紙屑放到嘴裡。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寶寶有吃紙的習慣,就要準備一些相對乾淨的紙。

媽媽須知:

手的活動在肢體運動中尤為重要。人的大拇指運動區在大腦皮層中的面積相當於大腿運動區的10倍。而人手上有100萬根神經和大腦聯繫在一起,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經常活動手指可促進大腦功能的保持與強化。

小馬噠噠噠

遊戲目的:

訓練寶寶腿部的力量,為爬行和行走做準備;增強其前庭覺;加強其對頭部和頸部控制能力;使寶寶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刺激其語言的發展。

遊戲步驟:

1、媽媽在椅子上坐好,腿上放一塊毛巾或小毯子,以免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從媽媽的腿上摔下來。

2、把寶寶抱到媽媽的腿上坐好,媽媽邊念兒歌邊晃動雙腿,讓寶寶感覺好像騎在馬上,體會騎馬的快樂。

3、媽媽可以隨意編一些兒歌,或者播放CD做背景音樂,跟著CD唱兒歌。遊戲時,還可以配上一段草原騎馬的音樂,增強遊戲的效果。

遊戲互動:

在媽媽腿上的顛簸,會讓寶寶感到快樂。如果沒有播放騎馬音樂,媽媽要用口技製造一種氛圍,如果已經播放著騎馬音樂,媽媽可語言描述騎的是什麼,白馬還是黑馬,草原上綠草如菌……要讓寶寶有騎馬的快感。

于博士溫馨提示:

注意防護寶寶的頭和頸部,遊戲動作不要過於激烈。關注寶寶的情緒,給寶寶讚美和鼓勵,讓寶寶快樂起來。

媽媽須知:

平衡能力對於寶寶將來穩穩走路,以及提高協調性和注意力非常重要。寶寶動作的發展是在腦和神經中樞、神經、肌肉的控制下進行的,寶寶動作平衡協調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又可促進腦的發育。

四肢騰空的絕技

遊戲目的:

翻滾打轉訓練寶寶全身肌肉運動,訓練運動協調性。

遊戲步驟:

1、在平坦的地墊上,先用一件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

2、用玩具吸引寶寶的視線,不斷引導寶寶從仰臥變側臥再俯臥,再從俯臥變側臥、仰臥。

3、寶寶如果翻滾困難,媽媽可以用浴巾裹住寶寶幫助寶寶翻滾。注意浴巾包裹時,雙手要垂直在身體兩側旁,一起裹住。

4、在做了一段側臥、仰臥的熱身之後,媽媽開始引導寶寶打轉。就是繼續用玩具做引誘,改變位置,讓寶寶以腹部為支點,四肢騰空。寶寶上肢在夠玩具時,下肢也隨之搖動,整個身體開始打轉。

遊戲互動:

寶寶被玩具吸引時,會全心全意隨著玩具而改變姿勢,媽媽可以給寶寶適當的輔助。當寶寶終於開始打轉時,媽媽要鼓勵寶寶堅持更長的時間,如果察覺寶寶堅持不住了,就趕緊把玩具給寶寶,不然寶寶會哭的。

于博士溫馨提示:

如果寶寶興趣不高,哭鬧起來,進行遊戲就會適得其反。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因為打轉太頻繁而傷了寶寶的筋骨。

媽媽須知:

潛能開發要從零歲開始。0~3歲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需要父母創造各種條件,除悉心護理與保證營養外,還需要根據寶寶身心機能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徵,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地進行各種遊戲活動,以增強寶寶的體質,促進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讓我們蕩起雙槳

遊戲目的:

此遊戲可訓練寶寶的臂力,鍛煉腹肌。

遊戲步驟:

1、準備一根60釐米左右的木棍或竹竿。

2、讓寶寶背對著坐在媽媽的懷裡,媽媽和寶寶一起握住木棍,寶寶握中間,媽媽握兩端。

1、 媽媽引導寶寶一起做划船類比動作,媽媽可用語言提示說:“寶寶來劃小船,劃呀劃。”

開始時,母子一起劃,等寶寶掌握了划船的動作後,就讓寶寶自己拿著小木棍一前一後地搖動,模仿著一推一拉地做划船的動作,媽媽在旁邊唱划船歌助興。

遊戲互助:

寶寶拿著小竹竿,聽媽媽說划船就會顯得十分興奮。媽媽不斷地作出划船的動作,並且念兒歌,寶寶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媽媽這個時候就可以說“寶寶劃得真好,寶寶真棒。”寶寶喜歡聽表揚的話,他得到表揚一定會更賣力划船。

于博士溫馨提示:

媽媽要小心不要讓竹竿碰傷寶寶。為了讓遊戲效果更好,可以在遊戲的時候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曲做背景音樂。

媽媽須知:

別把“陪寶寶玩耍”這件事想得太複雜。對於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寶寶,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動作的學習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從最初的躺臥,到用軀幹支撐著坐起來,到四肢協調爬行,再到後來的站立和行走,在一連串的動作學習中,你只需和寶寶做一些簡單的遊戲,就能幫上他的大忙。

抓呀抓秋千

遊戲目的:

刺激寶寶的聽覺和視覺系統發育,並且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力。

遊戲步驟:

1、用顏色鮮豔的絲帶栓上一個毛絨玩具或者塑膠環。

2、在寶寶面前緩緩地上下、左右移動,吸引寶寶用眼神去追逐。

3、媽媽一遍遍在靠近寶寶小手的地方做小幅度搖晃,鼓勵寶寶伸手去抓。

遊戲互動:

寶寶看到玩具在眼前飄來飄去,會很感興趣地去抓。也許寶寶的小手並不能準確抓到玩具,這時媽媽可以配合寶寶,讓寶寶抓到玩具。

于博士溫馨提示:

遊戲玩具還可以選擇會發聲的毛絨玩具,效果會更好。因為能發出聲音的玩具能刺激寶寶的聽覺。

媽媽須知: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利用視覺形象可大大提高寶寶的注意力、記憶力及綜合能力。寶寶會把他見到的物件,整個地、不加思索地、清晰地印在腦子裡,形成牢固的腦映語言,這是寶寶智力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