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特別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 我們從心理學角度講的“敏感期”的問題, 也越來越被父母所認識和接受。 由此, 可能會讓父母產生更多焦慮的情緒, 生怕自己的孩子錯過什麼敏感期。 似乎總要有一個行程表來看一下, 幾歲到幾歲是什麼什麼的敏感期, 這樣父母就可以有目的性的、有計劃的給孩子做一些教養, 以及教育上的支持。
父母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做得特別多了, 就容易適得其反。
也就是說孩子還沒有準備好, 父母就供給了他太多的啟示和啟發, 就容易導致孩子對很多事物的瞭解和認知,
Advertisiment
敏感期≠關鍵期, 父母要正確區分
談到這個“敏感期”, 我們還是有必要和“關鍵期”做一個區分。
關鍵期是多年前由美國的一個心理學家提出來的。 他講到, 包括小動物和人在內, 都會有這種特點:有些能力在年幼的時候就只有特定的時間段會出現, 過了這個時間段就不會再出現了。 當然, 那做的是一個小鴨子的實驗, 大家可以通過各種網路資料和一些書籍查閱到。
但是敏感期不一樣, 所以, 我覺得很多父母實際上是混淆了敏感期和關鍵期。
從時間上來看, 關鍵期的時間是比較長的, 不是一年或者兩年, 有的甚至長達了十幾年。
Advertisiment
6歲之前, 沒有孩子會錯過自己的敏感期
確實有這樣的研究結果表明,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14歲之前去學鋼琴, 是可以引發他腦結構的生理變化的。 但是, 如果孩子是14歲之後才去學習, 雖然表面上看到他也會彈琴, 也會獲得這種技能, 但是他不會引發他腦結構的這種變化。
所以, 這樣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就告訴我們, 如果我們的孩子想去學習, 或者您擔心他會錯過什麼敏感期, 那麼在他6歲~14歲之間,
Advertisiment
我們說6歲之前這個年齡段, 如果您也擔心他錯過什麼敏感期, 其實這是有定多慮的。 因為,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多的是以興趣驅動為主, 如果他什麼敏感期到來了, 對什麼內容感興趣了, 他會表現出這種語言上和行為上的一種驅動, 父母只要稍微注意觀察, 給他做必要的支援和引導就可以了。
總結
最後, 我覺得從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來講, 我們給他積極的、恰當的、累積的引導就夠了, 不建議更多的去預設, 或者是刻意的去做一些東西。 因為這樣很有可能會把孩子的發展引上一個不恰當, 或者是非正常的一條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