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6歲兒童應該具備的能力

幼兒入小學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 這已是小學教師、幼兒教師和幼兒父母的共識, 但是, 哪些準備是最重要的呢?
有些人認為:所謂準備應是物質方面的準備, 如準備好書包、文具等。 相當一部分教師及父母認為:幼兒入學準備應是提前讓幼兒學習一部分小學一年級的知識, 如認拼音、做數學題等, 以為這樣可減少幼兒入學後的學習難度和學習量, 約兒能較快地適應小學學習。
但是“幼小銜接”(國家教委“八五”重點科研課題)研究結果表明:
第一, 幼兒入學後學習感到困難的真正原因是幼兒能力發展水準低,

Advertisiment
即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差, 表現為學生對小學的學習內容——符號學習(文字, 拼音、數位均為符號)感到聽不懂、不理解、沒掌握。
第二, 幼兒入學準備不足的另一個方面是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得差, 即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發展水準低, 這直接導致一部分幼兒入學後不能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不如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等。
以上研究結果給我們的兩點關鍵性啟示是:我們不能就知識準備論知識準備, 而要看到學習困難背後的能力原因。
6歲兒童應該具備的能力
在思維方面:有些6歲兒童已經具備了歸類的能力。 比如同樣的一個問題:“什麼是貓。 ”只有6歲的兒童會說:“貓渾身長著毛、有鬍子, 喜歡吃魚,
Advertisiment
會抓老鼠。 ”而6歲以前的孩子一次只能說出某種特徵。
這個例子說明兒童到了學齡前期的晚期, 兒童的思維已由初期的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 不僅考慮到了事物的外部特徵, 而且能認識其內部特徵和內在聯繫並進行概括, 這為入學後語言、文字的學習做了準備。
觀察、注意、記憶:逐漸發展了有意注意、有意識記和有目的、有組織的觀察能力, 這些能力均有益於入學後的學習。
語言:6歲兒童約能掌握3500個詞彙, 量詞的正確使用率顯著高於5歲兒童, 副詞的應用不但更經常也更多樣化、更準確, 能恰當地使用“根本”、“簡直”、“大概”、“永遠”等副詞, 使語言的感情☆禁☆色彩更鮮明。 對代詞、助詞的運用比以前更為得當。 由於詞彙和句子的品質有顯著提高,
Advertisiment
在講述事情時內容更豐富、句法更正確、語言更連貫、層次也更清楚。 此時能把1套3~5張的圖片。 按情節順序做出正確排列並進行有頭有尾的敘述, 使聽者能領會。 出聲的自言自語開始減少, 逐漸向內部言語(無聲言語)過渡。 有些6歲兒童能夠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書面言語。 開始識字。
數的概念:大部分6歲兒童能掌握20以內的數概念, 能按成人的要求從一群物體中取出20個。 能將1~10的阿拉伯數字依正確順序排列起來並開始能夠不依靠實物運用數字做10以內的加減運算。
時間知覺:對一周的時序基本都能掌握, 在辨別“今天”、“明天”、“昨天”的基礎上, 開始延伸到能辨別“後天”、“前天”、“”大前天“。 最難掌握的是認識鐘點,
Advertisiment
只有很少數的6歲兒童認識鐘錶, 會報出時間。
空間知覺:大多數6歲兒童能以自我為中心。 正確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詞聯繫起來。 從而產生最初的左右概念, 但常常只限於自身的方位。 而不能辨別對面人的左右方位。
社會性發展:6歲兒童的遊戲更有計劃性, 喜歡用簡單的工具, 如滑輪、橫杆等來玩建築性☆禁☆遊☆禁☆戲, 也開始玩用言語推理的遊戲(猜謎語);能自己選擇朋友, 當小夥伴出現困難時, 會加以安慰並給予幫助會明確表達自己的情感, 如:憤怒、快樂及愛等, 而在遊戲中發生的爭執, 一般都能用遊戲規則來解決, 不需成人監督。
6歲兒童開始能在成人的説明下擬定一個目標去實行, 如制定一個“每晚不需提醒就刷牙”的目標,
Advertisiment
然後自己畫個圖表。 每天做到後就打個鉤, 定期檢查。 父母應對兒童按目標執行的行為給以鼓勵。
生活自理:6歲兒童除了基本上能夠生活自理外, 還能在家中及幼稚園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夠獨自去鄰居家及旁邊的商店;懂得過馬路時先看紅綠燈及兩邊, 要走斑馬線;認識男女洗手間的標誌, 選擇正確入口;坐車會主動系上安全帶。
給6歲兒童的父母的建議:
1.培養孩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鼓勵和督促孩子, 上課時用心聽講, 課後認真完成作業“今日事, 今日畢”, 不拖拉, 不敷衍。 愛惜書本及學習用品, 保持清潔整齊, 每晚睡前整理自己的書包做好次日上學的準備。 孩子能做到這些就會取得較好的成績和老師的讚揚, 這些又能進一步激勵孩子認真學習。取得更大進步形成良性迴圈。
2.建立合理的的作息制度,培養良好的的學習習慣:保證孩子做到按時吃飯、按時睡眠和起床,準時到校。課後回家也要合理安排時間,合理分配做功課和遊戲的時間。建議父母不給孩子額外增加作業,如果課餘時間完全被功課占滿剝奪了孩子的遊戲時間,會引發孩子的厭學情緒,效果與父母的期望適得其反。孩子做功課時,要給他創造安靜的環境,父母來回走動、談話、看電視均會造成孩子分心,影響他的有意注意的發展。對孩子的作業既不要放任自流,也不要包辦代替,孩子有困難時可給予提示。鼓勵他自己思考解決。從上學開始就鼓勵孩子養成做完作業後自己檢查並改正錯誤的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3.培養孩子熱愛學習、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的情感:一般剛入學的兒童都是非常喜歡和尊敬老師的,對老師的情感常常是推動兒童喜歡上學、努力學習的動力。老師和父母都應重視這份情感。有時父母常說自己的孩子。”我講話你一點都不聽,老師的話跟聖旨似的!“這種消極的語言不講為妙。當然,父母在孩子面前議論和批評老師更是不恰當的。
4.父母與教師即時溝通、密切配合:孩子剛入學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如上課時講話、忘記老師留下了哪些作業等等。如教師與父母能及時溝通、步調一致地去幫助孩子。很多問題都能儘早解決。不至於拖延成不易解決的難題。還應強調的一點是不允許孩子在學校與家中有相反的行為表現。

這些又能進一步激勵孩子認真學習。取得更大進步形成良性迴圈。
2.建立合理的的作息制度,培養良好的的學習習慣:保證孩子做到按時吃飯、按時睡眠和起床,準時到校。課後回家也要合理安排時間,合理分配做功課和遊戲的時間。建議父母不給孩子額外增加作業,如果課餘時間完全被功課占滿剝奪了孩子的遊戲時間,會引發孩子的厭學情緒,效果與父母的期望適得其反。孩子做功課時,要給他創造安靜的環境,父母來回走動、談話、看電視均會造成孩子分心,影響他的有意注意的發展。對孩子的作業既不要放任自流,也不要包辦代替,孩子有困難時可給予提示。鼓勵他自己思考解決。從上學開始就鼓勵孩子養成做完作業後自己檢查並改正錯誤的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3.培養孩子熱愛學習、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的情感:一般剛入學的兒童都是非常喜歡和尊敬老師的,對老師的情感常常是推動兒童喜歡上學、努力學習的動力。老師和父母都應重視這份情感。有時父母常說自己的孩子。”我講話你一點都不聽,老師的話跟聖旨似的!“這種消極的語言不講為妙。當然,父母在孩子面前議論和批評老師更是不恰當的。
4.父母與教師即時溝通、密切配合:孩子剛入學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如上課時講話、忘記老師留下了哪些作業等等。如教師與父母能及時溝通、步調一致地去幫助孩子。很多問題都能儘早解決。不至於拖延成不易解決的難題。還應強調的一點是不允許孩子在學校與家中有相反的行為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