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種心理糾結的家長們其實不必過於擔心, 應保持平和心態。 要知道, 學前班學習的內容到了小學都要從零學起, 即使其他孩子提前學了一些知識, 他們的優勢也會在短時間內被“抹平”。 甚至, 對孩子太早進行“填鴨式”教學, 反而可能害了孩子。 具體來講, 有如下幾點:人的大腦可塑性強, 但如果在完全不理解唐詩意思的情況下死記硬背, 提早大量給他們填充知識, 會大大降低其大腦的可塑性, 影響孩子的想像力, 對未來發展不利;學習某項知識是有年齡差異的, 年紀到了, 學習起來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Advertisiment
教育必須尊重孩子發育成長的規律。 比如學習數字, 一般3歲的幼兒對數只有籠統的感知, 能區分明顯的多和少;3~5歲的孩子在點數實物後能說出總數,
Advertisiment
當然, 我們所說的“零起點教學”並不意味著“零準備”。 大量研究表明, 孩子入學準備程度對其學業成就、學校適應情況都有影響。 但入學準備並不是讓孩子識字、算數, 而是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能力、行為習慣、基本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上:
1.與其讓孩子識字、學寫字、學拼音, 不如豐富孩子的體驗, 讓他多去聽各種聲音、各種語言, 鼓勵唱誦歌謠、複述故事, 培養語音意識和正確發音能力, 培養語言理解能力等;
2.與其教孩子算加減法、做題目, 不如提供適當的玩具、親子遊戲和豐富的戶外活動,
Advertisiment
3.與其教孩子各種知識, 不如教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好的行為要表揚, 比如“今天吃飯吃得很好”、“拿勺子的姿勢很正確”、“今天吃飯沒有灑出來”、“今天自己整理了玩具”, 而不要概括地表揚“真聰明”“真棒”。 家長更不能代替包辦, 要讓孩子自己探索, 培養他的獨立意識和任務意識, 如能聽懂任務要求、能完整做一件事、遵守規則等。
4.還可以通過閱讀培養孩子對書的熱愛, 通過遊戲培養比較、觀察和概括的能力, 通過把同顏色或形狀的物品歸類來觀察物品的區別;通過學塗鴉、角色扮演等鍛煉動手能力、豐富體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