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6歲女兒宣佈要帶“男友”回家吃飯!

激素食品在這個“快速食物”的時代隨處可見, 常吃激素食品可以導致兒童生理上的性☆禁☆早☆禁☆熟;在這個科技資訊爆炸的年代, 各種環境影響下, 孩子在心理上也越來越早熟。 因此, 父母更要把握好孩子人生性教育的關鍵時期。

昨天, 我從朋友裡聽說了一個雷人的實例:
“媽媽, 媽媽, 我有男朋友了!”6歲的安安這樣對我說。
在驚詫之餘, 我追問:“寶貝, 你知道男朋友是什麼意思呢?”
“不知道, 反正我就是有男朋友了……”
“媽媽, 星期六是情人節吧, 我要帶男朋友回家吃飯”
這, 還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啊!大家給點意見, 我要怎麼做呢?
那位媽媽就在糾結是不是該讓那小男孩來吃個飯,
Advertisiment
給他們“情侶”順便講一下牛郎織女七夕鵲橋會?許仙白娘子斷橋情?要不要告訴他們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
分析與建議:
6歲左右會出現婚姻敏感期, 我覺得媽媽還是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比較好, 這個時候孩子的婚姻觀可能會影響她一生, 平靜而正常的對待。 當然, 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環境的。 現在的科技發達, 很小的孩子就開始接觸電視、電腦, 特別現在的偶像劇感情劇都是在在各大電視臺熱播。 前段時間一個有意思的熱點話題:一個00後的QQ簽名檔上愕然寫著“那繁華落盡, 留下的只有遍地憂傷……”其實, 孩子只是模仿大人的, 並不一定知道什麼意思。
遇到這種情況,
Advertisiment
媽媽可以表示同意, 應該這樣回答你女兒:好啊!我也想見見你的男朋友, 媽媽像你這麼大時也有很多男朋友和女朋友, 大家在一起玩, 相互幫助, 相互學習。 媽媽可以當做女朋友的一位同學過來家了玩和吃飯就可以了, 不用太隆重其事, 也不必顯得尷尬。 孩子間的情感現在還是很單純的, 認為兩個人玩得好, 別的小朋友幫助她就是她的英雄, 所以我覺得這位媽媽可以利用“男朋友”這件事, 鼓勵下女兒, 比如說, 要女兒好好學習, 這樣兩個人一起進步之類的。 這樣讓女兒從心底相信媽媽, 不會排斥媽媽, 今後他們有什麼進展, 也會主動告訴媽媽和有什麼煩惱也會尋求媽媽的幫助的。
和多年前的放任自流不同, 現在很多父母開始有性教育意識,
Advertisiment
只是不知道應該從何時開始, 有的人則以為要等到女孩來例假, 男孩長鬍子等身體發育信號出現再開始“順水推舟”地進行性教育。 其實, 人生第一個性教育的關鍵期應該是幼稚園階段。

人生第一個性教育的關鍵期
幼稚園階段的孩子對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會提出一個“為什麼”。 從“樹上為什麼掉樹葉”, “太陽為什麼那麼熱”到“女孩為什麼可以穿裙子”、“爸爸為什麼長鬍子”都可以成為他們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 對孩子來說, 性方面的問題和其他所有的問題一樣, 都是他們認識客觀世界和自我的一個部分。
因為父母和孩子一對一的接觸機會比較多, 孩子和父母之間也比較親密, 所以家長最容易遇到孩子提出關於性的“為什麼”。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故意回避, 或者態度尷尬忸怩, 容易讓孩子產生更多的疑問和好奇, 反而會增強探索的興趣。 桑標教授表示, 在這個年齡段, 父母只需要讓孩子建立基本的性別意識, 明白男孩和女孩分別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行為舉止的特徵, 日常生活的一些習慣等。
這個階段, 不需要主動對孩子提出“性教育”, 第一要孩子完全明白難度很大, 第二也沒有必要, 孩子提問在於滿足一般意義上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提出關於性的“為什麼”, 家長只需順勢回答。 最關鍵的是讓孩子明白, 寶寶是父母愛的產物, 是家庭的一分子, 生命的孕育來之不易。

第二關鍵期:青春期——父母可以進行主動的性教育
國內外研究顯示,
Advertisiment
小學階段是男女生交往最簡單容易的階段, 他們最初的有關“我從何來”以及“男女為何有別”等疑問也基本上得到了解答。 他們的時間被學習和活動充滿, 相對而言,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性的困惑較少。 而一旦進入青春期, 就成為第二個性教育的關鍵期。
一方面學校應該加強青春期的教育, 另一方面父母可以開始進行一些主動的性教育。 比如暗示、坦誠談話、書信交流、給孩子一些相關讀物等。 這在父親與兒子, 母親與女兒之間顯得尤為重要。
1、孩子長大到了青春期, 家長要幫助孩子度過“異性好感期”
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展, 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進入“異性好感期”了。 許多男孩女孩在“異性好感期” 的初期並不是表現出對異性的關注、喜歡, 而是以一種相反的方式予以表達,比如,對異性表現出冷漠、輕視的態度,有些男生甚至對對方採取一種不友好的攻擊方式。
表面上看,這個時候的男孩女孩是對立的、排斥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他們的內心中,已經非常渴望異性的關注,非常在意自己在異性心目中的形象。因 此,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表現出對異性的青睞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不必大驚小怪。但是,不可否認,也有不少男孩女孩,因為把握不住自己而陷入情感漩渦不能自拔。他們以為這就是愛情,實際多數情況只是一種好感,但心理不夠成熟的男孩女孩卻難以分清友情和愛情。

2、為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家長應該恰當地給予引導
首先,不要因此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避免孩子因此產生恥辱感和自卑感,而是要增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可以和孩子談談自己在他那個年齡段遇到的一些事情,也可以以其他人為話題,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平等、傾聽和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其次,尊重孩子現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不要一味制止他們和異性接觸,以免造成反效果。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和多個男女同學一同交往,發展廣泛的友誼,而不僅僅是局限于某個異性同學。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把同學帶到家裡,這樣做,一方面有利於和孩子建立信任關係,另一方面也有便於瞭解孩子的交往圈子。
3、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性教育。
處於異性好感期的孩子,身心正在快速發展,他們懵懵懂懂,既長大了,但又不成熟,他們好奇心強,對成人的模仿也強,很多影視媒體裡的內容都成了孩子模仿的物件,如果家長不積極引導,孩子很可能因為無知而做出讓他們後悔終身的事 情,因此,家長要提前認識到性教育的必要性。如果你真的很難做到這一點,那就為孩子買一本很科學很透徹的書,或者去找相關的專業人士進行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幼稚園孩子最常問的六大性問題

問題1:我是從哪裡來的?
參考答案:你是爸爸媽媽相愛後組成家庭,然後慢慢地媽媽懷孕有了你,你的出生是我們家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媽媽把你生下來,餵奶給你吃,爸爸媽媽很愛你,不僅養育你,而且要培養你,送你去幼稚園學習,你一年一年地長大,爸爸媽媽在你身上花了很大的心思。可以配合給孩子看嬰兒時期的照片,小時候用過的物品。關於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部分,看孩子是否有認知需求順勢而為。
問題2:你的“奶奶”為什麼那麼鼓?
參考答案:那是因為媽媽是大人呀,就像你會長高一樣。那是因為你小的時候還沒長出牙齒,只能吃奶呀,“奶奶”也叫乳☆禁☆房,它就像你的‘飯盒’,裡面盛著你的飯,等你吃完了,媽媽就趕快再生產新的奶,把你的‘飯盒’裝得滿滿的,一點也不讓你挨餓。
問題3:你為什麼要戴“布兜兜兒”?
參考答案:因為大家認為這是個神秘的重要地方,我得把它藏起來,保護起來呀,不讓別人看見。而且,如果胸口的肉肉往下掉會很難受,媽媽穿了“布兜兜”就舒服了。討論胸罩的時候,可以和討論鞋子、手袋、裙子一樣自然。
問題4:為什麼男孩子可以站著尿尿,女孩子不可以?
參考答案:可以讓女孩嘗試站著尿一次,她會感覺到容易尿濕褲子,可能她還會提出為什麼男孩不尿濕褲子。家長可以用茶壺嘴來比喻,男孩子和女孩子長得不一樣,他們有個“茶壺嘴兒”,所以站著小便不會尿濕褲子。
問題5:媽媽你用尿布了?
參考答案:有的媽媽在例假期間更換衛生巾被孩子看到,孩子可能提出類似問題,甚至問媽媽流血痛不痛,要不要看病之類的話。媽媽可以回答,媽媽不需要這些血了,就把它們排掉,就像大小便一樣都是很正常的,女孩子長大了都會這樣。
問題6:我能和媽媽結婚嗎?
參考答案:恐怕不行,因為爸爸已經和媽媽結婚了,一個人只能和一個人結婚。你長大了,可以和一個你最最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當然,她也得最最喜歡你才行。
專家釋疑——讓家長們告別性教育的誤區

家長:凡是孩子提出的性問題,都要科學、正確地回答,不用擔心孩子是否聽得懂,至少給他(她)留下正確的印象。
專家:這個年齡段,講得太複雜孩子聽不懂,就無法達到性教育的目的。
家長:能騙就騙、能混就混,“垃圾桶撿來”說,“石頭縫裡蹦出來”說等。
專家:這種做法最不可取,對孩子心理成長不利。
家長:用比喻的方法解釋,一位媽媽告訴孩子,爸爸那裡有一群小蝌蚪游到媽媽的房子裡,在房子裡住了9個月,就變成了你。結果寶寶問,為什麼我不是青蛙?
專家:可以適當運用比喻,但要解釋清楚,以免引發誤解。
一位媽媽的感悟:孩子的問題有時真的很難回答,一本正經地與她討論,只怕會讓她更加迷糊,還不如做她的朋友,聽懂她的意思,並以她能聽懂的話來回答她。
貼心提醒:
1、向孩子灌輸性教育的重點。
2、擁有正確的性知識。
3、認識與適應成長中的性生理和心理轉變所引起的困擾及顧慮。
4、更能接受自我和建立自信。
5、學習人際關係及相處的方法。
6、培養尊重及愛護自己(身體)和別人(身體)的能力。
(實習編輯:朱清銀) 而是以一種相反的方式予以表達,比如,對異性表現出冷漠、輕視的態度,有些男生甚至對對方採取一種不友好的攻擊方式。
表面上看,這個時候的男孩女孩是對立的、排斥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他們的內心中,已經非常渴望異性的關注,非常在意自己在異性心目中的形象。因 此,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表現出對異性的青睞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不必大驚小怪。但是,不可否認,也有不少男孩女孩,因為把握不住自己而陷入情感漩渦不能自拔。他們以為這就是愛情,實際多數情況只是一種好感,但心理不夠成熟的男孩女孩卻難以分清友情和愛情。

2、為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家長應該恰當地給予引導
首先,不要因此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避免孩子因此產生恥辱感和自卑感,而是要增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可以和孩子談談自己在他那個年齡段遇到的一些事情,也可以以其他人為話題,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平等、傾聽和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其次,尊重孩子現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不要一味制止他們和異性接觸,以免造成反效果。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和多個男女同學一同交往,發展廣泛的友誼,而不僅僅是局限于某個異性同學。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把同學帶到家裡,這樣做,一方面有利於和孩子建立信任關係,另一方面也有便於瞭解孩子的交往圈子。
3、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性教育。
處於異性好感期的孩子,身心正在快速發展,他們懵懵懂懂,既長大了,但又不成熟,他們好奇心強,對成人的模仿也強,很多影視媒體裡的內容都成了孩子模仿的物件,如果家長不積極引導,孩子很可能因為無知而做出讓他們後悔終身的事 情,因此,家長要提前認識到性教育的必要性。如果你真的很難做到這一點,那就為孩子買一本很科學很透徹的書,或者去找相關的專業人士進行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幼稚園孩子最常問的六大性問題

問題1:我是從哪裡來的?
參考答案:你是爸爸媽媽相愛後組成家庭,然後慢慢地媽媽懷孕有了你,你的出生是我們家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媽媽把你生下來,餵奶給你吃,爸爸媽媽很愛你,不僅養育你,而且要培養你,送你去幼稚園學習,你一年一年地長大,爸爸媽媽在你身上花了很大的心思。可以配合給孩子看嬰兒時期的照片,小時候用過的物品。關於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部分,看孩子是否有認知需求順勢而為。
問題2:你的“奶奶”為什麼那麼鼓?
參考答案:那是因為媽媽是大人呀,就像你會長高一樣。那是因為你小的時候還沒長出牙齒,只能吃奶呀,“奶奶”也叫乳☆禁☆房,它就像你的‘飯盒’,裡面盛著你的飯,等你吃完了,媽媽就趕快再生產新的奶,把你的‘飯盒’裝得滿滿的,一點也不讓你挨餓。
問題3:你為什麼要戴“布兜兜兒”?
參考答案:因為大家認為這是個神秘的重要地方,我得把它藏起來,保護起來呀,不讓別人看見。而且,如果胸口的肉肉往下掉會很難受,媽媽穿了“布兜兜”就舒服了。討論胸罩的時候,可以和討論鞋子、手袋、裙子一樣自然。
問題4:為什麼男孩子可以站著尿尿,女孩子不可以?
參考答案:可以讓女孩嘗試站著尿一次,她會感覺到容易尿濕褲子,可能她還會提出為什麼男孩不尿濕褲子。家長可以用茶壺嘴來比喻,男孩子和女孩子長得不一樣,他們有個“茶壺嘴兒”,所以站著小便不會尿濕褲子。
問題5:媽媽你用尿布了?
參考答案:有的媽媽在例假期間更換衛生巾被孩子看到,孩子可能提出類似問題,甚至問媽媽流血痛不痛,要不要看病之類的話。媽媽可以回答,媽媽不需要這些血了,就把它們排掉,就像大小便一樣都是很正常的,女孩子長大了都會這樣。
問題6:我能和媽媽結婚嗎?
參考答案:恐怕不行,因為爸爸已經和媽媽結婚了,一個人只能和一個人結婚。你長大了,可以和一個你最最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當然,她也得最最喜歡你才行。
專家釋疑——讓家長們告別性教育的誤區

家長:凡是孩子提出的性問題,都要科學、正確地回答,不用擔心孩子是否聽得懂,至少給他(她)留下正確的印象。
專家:這個年齡段,講得太複雜孩子聽不懂,就無法達到性教育的目的。
家長:能騙就騙、能混就混,“垃圾桶撿來”說,“石頭縫裡蹦出來”說等。
專家:這種做法最不可取,對孩子心理成長不利。
家長:用比喻的方法解釋,一位媽媽告訴孩子,爸爸那裡有一群小蝌蚪游到媽媽的房子裡,在房子裡住了9個月,就變成了你。結果寶寶問,為什麼我不是青蛙?
專家:可以適當運用比喻,但要解釋清楚,以免引發誤解。
一位媽媽的感悟:孩子的問題有時真的很難回答,一本正經地與她討論,只怕會讓她更加迷糊,還不如做她的朋友,聽懂她的意思,並以她能聽懂的話來回答她。
貼心提醒:
1、向孩子灌輸性教育的重點。
2、擁有正確的性知識。
3、認識與適應成長中的性生理和心理轉變所引起的困擾及顧慮。
4、更能接受自我和建立自信。
5、學習人際關係及相處的方法。
6、培養尊重及愛護自己(身體)和別人(身體)的能力。
(實習編輯:朱清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