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是個能煮一手好菜的媽媽, 也能做出一桌讓寶寶乖乖吃飯的菜式, 是個很棒的媽媽。 可是媽媽們, 你們確定你們的烹飪方式能夠盡大地留住食材的營養嗎?也許有的媽媽常用的烹調方式讓煮出來的飯菜營養已經流失了。
Advertisiment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今天小編就列舉一些家庭常見的錯誤烹調方式, 讓我們能為孩子們做出營養又美味的一桌好菜。
煮牛奶錯誤的烹調方式:每天早晨把牛奶倒入鍋中, 大火煮沸。
正確的烹調方式:煮牛奶時, 首先, 加熱要快, 使溫度迅速上升, 千萬不要火未旺時就把奶鍋放到火上。 其次, 不要把牛奶煮沸, 看到牛奶表面膨起很多泡沫, 就及時取離火焰中心處, 稍停片刻就可以了。
煮雞蛋錯誤的烹調方式:煮雞蛋時注入多半鍋水。
正確的烹調方式:雞蛋於冷水下鍋, 慢火升溫, 沸騰後微火煮2分鐘, 停火後再浸泡5分鐘, 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
Advertisiment
將雞蛋放入, 煮到水將幹為止, 有的雞蛋甚至已經煮破。 雞蛋若煮不得法, 蛋白、蛋黃都很硬, 這樣不利於消化吸收。
淘米錯誤的烹調方式:淘米時反復清洗, 直到淘米水清澈為止。
正確的烹調方式:淘米肘多放點水,
Advertisiment
錯誤的烹調方式:經常做一些二次過油的菜肴, 也就我們所說的先炸再炒。
正確的烹調方式:減少大火熱炒。 改用蒸、鹵、燙、煮等烹調方式。 選擇含單不飽和脂肪多的植物油, 如橄欖油、茶樹油、花生油等。
油炸食品含有大量的自由基、過氧化物與致癌物質, 增加罹患癌症的幾率。 而且高溫會使食物中的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D等營養素被破壞, 幾乎沒什麼營養可言。
洗菜切菜錯誤的烹調方式:先切菜然後洗菜,
Advertisiment
正確的烹調方式:先把蔬菜整個兒浸泡、洗淨, 入鍋前而且不宜沖泡太久, 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
焯菜炒菜錯誤的烹調方式:焯菜時冷水下鍋, 炒菜時要慢慢加熱
正確的烹調方式:焯菜時熱水下鍋, 炒菜時急火快炒。
Advertisiment
米、面等主食的合理烹調
淘米時,隨淘米次數、浸泡時間的增加,米、面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容易受到損失。
做泡飯時,可使大量維生素、無機鹽、碳水化合物甚至蛋白質溶於米湯中,如丟棄米湯不吃,就會造成損失。
熬粥、蒸饅頭加堿,可使維生素B1和維生素C受破壞。
很多油炸食品,比如炸薯條等,經過高溫油炸,營養成分基本已損失殆盡。
總之,在製作米、面食品時,以蒸、烙較好,不宜用水煮、撈和油炸,以減少營養素的損失。
肉類的合理烹調
一般來說,肉類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因性質比較穩定,在烹調過程中損失較少。烹調時以紅燒、清燉,維生素B1的損失最多,高達60-65%,蒸和油炸損失為45%,快炒亦損失13%。肉類中所含的維生素B2,清蒸丸子損失為87%,紅燒、清燉肉塊損失40%,快炒肉絲僅損失20%。
蔬菜的合理烹調
蔬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無機鹽,如烹調加工方式不當,很容易被破壞而損失。比如,把嫩黃瓜切成薄片涼拌,放置2小時,維生素損失33-35%,放置3小時,損失41-49%。
炒青菜時若加水過多,大量的維生素溶于水裡,維生素也會隨之丟失。包餛飩時,我們總是把青菜先煮一下,擠出菜汁後再拿來拌餡兒,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損失則更為嚴重。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溶于水進入體內後,易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鈣,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科學的吃菠菜的方法,應將菠菜加水稍煮後,把湯倒掉,再涼拌著吃。
胡蘿蔔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但它們只存在於細胞壁中,必須經過切碎、煮熟及咀嚼等方式,才能加以利用。另外,β-胡蘿蔔素是一種脂溶性物質,因此生吃或者燒湯都不能加以吸收。最科學的烹調方式是切塊和肉一起燉20分鐘左右。
烹調蔬菜時,許多媽媽們頭疼的事情就是維生素的保留,那麼如何才能留住維生素呢,小編給您支支招。
1、清洗各類原料,均應用冷水,清洗時間要短,不能浸泡或長時間搓洗。
2、要遵守先洗後切的原則,先切後洗會使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損失。
3、在飯菜品質要求允許的情況下,原料儘量切得細小一些,以縮短加熱時間,有利於營養素的保存。
4、原料儘量做到現切現炒、現做現吃,避免較長時間的保溫或多次加熱,可減少維生素的氧化損失。
5、在焯菜、做麵食時儘量不加堿或鹼性物料,這樣可避免維生素、蛋白質及礦物質的大量損失。
6、在口味允許的前提下可多加醋,這樣便於保護維生素,促使鈣質吸收。
7、鮮嫩原料提倡旺火快速烹調,縮短原料在鍋中停留的時間,這樣能有效地減少營養素受熱被破壞。
淘米時,隨淘米次數、浸泡時間的增加,米、面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容易受到損失。
做泡飯時,可使大量維生素、無機鹽、碳水化合物甚至蛋白質溶於米湯中,如丟棄米湯不吃,就會造成損失。
熬粥、蒸饅頭加堿,可使維生素B1和維生素C受破壞。
很多油炸食品,比如炸薯條等,經過高溫油炸,營養成分基本已損失殆盡。
總之,在製作米、面食品時,以蒸、烙較好,不宜用水煮、撈和油炸,以減少營養素的損失。
肉類的合理烹調
一般來說,肉類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因性質比較穩定,在烹調過程中損失較少。烹調時以紅燒、清燉,維生素B1的損失最多,高達60-65%,蒸和油炸損失為45%,快炒亦損失13%。肉類中所含的維生素B2,清蒸丸子損失為87%,紅燒、清燉肉塊損失40%,快炒肉絲僅損失20%。
蔬菜的合理烹調
蔬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無機鹽,如烹調加工方式不當,很容易被破壞而損失。比如,把嫩黃瓜切成薄片涼拌,放置2小時,維生素損失33-35%,放置3小時,損失41-49%。
炒青菜時若加水過多,大量的維生素溶于水裡,維生素也會隨之丟失。包餛飩時,我們總是把青菜先煮一下,擠出菜汁後再拿來拌餡兒,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損失則更為嚴重。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溶于水進入體內後,易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鈣,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科學的吃菠菜的方法,應將菠菜加水稍煮後,把湯倒掉,再涼拌著吃。
胡蘿蔔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但它們只存在於細胞壁中,必須經過切碎、煮熟及咀嚼等方式,才能加以利用。另外,β-胡蘿蔔素是一種脂溶性物質,因此生吃或者燒湯都不能加以吸收。最科學的烹調方式是切塊和肉一起燉20分鐘左右。
烹調蔬菜時,許多媽媽們頭疼的事情就是維生素的保留,那麼如何才能留住維生素呢,小編給您支支招。
1、清洗各類原料,均應用冷水,清洗時間要短,不能浸泡或長時間搓洗。
2、要遵守先洗後切的原則,先切後洗會使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損失。
3、在飯菜品質要求允許的情況下,原料儘量切得細小一些,以縮短加熱時間,有利於營養素的保存。
4、原料儘量做到現切現炒、現做現吃,避免較長時間的保溫或多次加熱,可減少維生素的氧化損失。
5、在焯菜、做麵食時儘量不加堿或鹼性物料,這樣可避免維生素、蛋白質及礦物質的大量損失。
6、在口味允許的前提下可多加醋,這樣便於保護維生素,促使鈣質吸收。
7、鮮嫩原料提倡旺火快速烹調,縮短原料在鍋中停留的時間,這樣能有效地減少營養素受熱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