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孩子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壞習慣,很令做父母的頭疼。
怎麼辦呢?其實,要改變原來也很簡單!
4、適度同情
作為一個忙碌的媽媽,
我們已經習慣將孩子的事情也按照計畫、以自我為中心地安排,
比如:我們需要孩子按時離去房間去睡覺以適應明天的早起,
或者特別累的時候,
希望孩子能安靜地玩一會兒以使自己能打個盹。
但是如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卻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當你為了工作要強迫寶寶也早起的時候,
只是為了和保姆交接班,
孩子的感覺就會很不好。
當你注意並接受孩子的感覺時,
Advertisiment
有時候, 媽媽應該學會容忍孩子的一些抱怨, 只要孩子的行為不是很失禮。 比如, 孩子說不想睡覺, 這可能是他吸引家長注意力的一種方式, 只要哄著玩一會兒可能就順利睡覺了。 但是如果家長堅決地拒絕孩子的要求, 可能又會開始新的一輪戰爭, 最後結果一樣, 孩子還是沒有按時睡覺。 所以, 有時候有一點小同情心, 可能能夠更好地規範孩子的行為。
Advertisiment
5、建立因果聯繫
有的家長會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
使孩子始終處在緊張中;而且對於有些嚴厲的家長,
可能孩子得到的總是“不”或嘮叨。
告訴那些剛會走的孩子別到處亂扔玩具,
可以告訴他“當我看到屋裡讓你弄的一團糟,
每當我整理清掃的時候我就會頭痛”,
接著要給孩子一個警告,
並強調你將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再亂扔玩具,
我就把你的玩具給隔壁的寶寶”,
這可能對孩子懶惰產生一種威脅。
當家長把重心集中在自己的行動上, 而不是孩子的行為上的時候, 會發現控制力會增強。 因為孩子將會開始發現他的行為和家長的行動的結果之間的聯繫。 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訓練策略,
Advertisiment
6、確立家庭規則
孩子經常未經過大人同意就隨意拿水果吃, 或是自己開電視看, 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父母也不能聽之任之。 一些生活中的規矩應早早為孩子定立, 譬如不能隨心所欲吃糖果, 不能一整天看電視。 放任孩子不遵循規矩做事絕不是好辦法。 如果父母繼續縱容, 等孩子到了8歲就可能出現不通知大人就外出的情況。
對於家庭規則的確定,要清楚地、正式地告訴孩子。 如果可能,可以將其寫下來並在家庭中公佈。 比如告訴孩子:“想吃糖時,應該問問父母, 這是咱們家的規矩。 ”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打開電視, 應讓他及時關閉電視機,
Advertisiment
文/也許
本文由《母子健康》雜誌授權搖籃網發表, 如要轉載, 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