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呢?其實,要改變原來也很簡單!
在有孩子的家庭中, 每個家長都有操不完的心, 從吃住玩到安全、性格培養等多個方面, 而且由於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些事情孩子不願意做或有很強的抵觸情緒。 從晚上的刷牙, 到上車系安全帶, 到不愛吃的食物, 總之是千奇百怪。 家長要對這些行為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正確的指導, 因為不良行為一旦變成“壞習慣”, 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羈絆。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 都喜歡在表揚和鼓勵下做些事情,
Advertisiment
從改善關係做起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好地與自己合作, 首先要從關注改變他,轉變到關注改善你與他的關係上來。 有些父母一聽到有人“告狀”或看到孩子行為不軌,就會大出手腳,恨鐵不成鋼。 實際上,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每天都會有一兩次不禮貌或不良行為,此時家長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情況, 逐一加以糾正,結果只能是讓家長和孩子雙方都感覺不舒服。
家長感覺自己是一個壞媽媽或壞爸爸, 孩子則感覺自己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Advertisiment
不要事必躬親
媽媽在餵養嬰兒的過程中, 要給嬰兒餵奶、換尿布、穿衣服等,
Advertisiment
對於處理人際關係等問題, 媽媽也可以給寶寶提些建議, 而不是親自上陣去替寶寶處理問題。 比如:寶寶與小朋友鬧了矛盾, 要鼓勵他去說服對方, 即使是比較簡單的語言, 而不是對小朋友大喊大叫。 相信在做事情的過程中, 寶寶會得到鍛煉, 而媽媽也會得到難得的片刻休息。
Advertisiment
保持冷靜
學齡前兒童, 看電視沒完沒了, 晚上不肯睡, 早上賴床等行為, 媽媽在當時情形下, 通常會遭遇到孩子的哭鬧、叫喊等抵抗, 媽媽也難免會發脾氣, 從而開始了又一輪的吵鬧比賽, 這並不能促進孩子與你配合, 結果只是使雙方更生氣, 或讓孩子知道如何堅持就能勝利。
處理這種情況的關鍵是家長保持冷靜。 那具體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家長可以告訴他, 無法接受他現在的行為, 並再給他一個更好的替代選擇, 讓其二選一, 比如:坐在地上耍賴是不對的, 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訴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