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6種方法糾正寶寶壞習慣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小毛病, 家長要對這些行為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正確的指導, 因為不良行為一旦變成“壞習慣”, 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羈絆。 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 都喜歡在表揚和鼓勵下做些事情, 最好讓孩子感覺你和他是一伙兒的, 這樣才會對你不會有太多抵觸, 也更容易糾正不良行為。 下面就介紹6個簡單的方法:

1、從改善關系做起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好地與自己合作, 首先要從關注改變他,轉變到關注改善你與他的關系上來。 有些父母一聽到有人“告狀”或看到孩子行為不軌,就會大出手腳,恨鐵不成鋼。

Advertisiment
實際上,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每天都會有一兩次不禮貌或不良行為,此時家長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情況, 逐一加以糾正,結果只能是讓家長和孩子雙方都感覺不舒服。

家長感覺自己是一個壞媽媽或壞爸爸, 孩子則感覺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從而不敢嘗試或產生自卑心理。 家長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做的糾正工作, 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正確的做法是, 每天都給孩子一到兩次正面積極的回應, 或者在特定的某件事上給予表揚, 用肯定的態度愛護和關心, 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要勝過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責或過分的物質獎勵。 因為孩子是愛表現的, 只需輕輕一夸,

Advertisiment
孩子就會高興, 精神上都得到滿足。 家長還可以每天抽出時間來和孩子玩一會兒他喜歡的游戲, 這對改善家長與孩子的關系非常有幫助。 只有關系改善了, 孩子的不良行為才容易改善。

2、不要事必躬親

媽媽在喂養嬰兒的過程中, 要給嬰兒喂奶、換尿布、穿衣服等, 從而在嬰兒長大些的時候, 讓他做些以前媽媽做的事情是很難的, 因為孩子已經形成習慣或有了依賴心理。 但媽媽比較忙的時候, 沒有時間或精力做所有事情的時候, 可以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 如何穿衣服, 自己拿瓶子喝水等, 但一定要給寶寶傳達“他有能力做”的信息, 盡可能地讓他完成盡可能多的小任務, 讓他成為你的小幫手。

對于處理人際關系等問題,

Advertisiment
媽媽也可以給寶寶提些建議, 而不是親自上陣去替寶寶處理問題。 比如:寶寶與小朋友鬧了矛盾, 要鼓勵他去說服對方, 即使是比較簡單的語言, 而不是對小朋友大喊大叫。 相信在做事情的過程中, 寶寶會得到鍛煉, 而媽媽也會得到難得的片刻休息。

3、保持冷靜

學齡前兒童, 看電視沒完沒了, 晚上不肯睡, 早上賴床等行為, 媽媽在當時情形下, 通常會遭遇到孩子的哭鬧、叫喊等抵抗, 媽媽也難免會發脾氣, 從而開始了又一輪的吵鬧比賽, 這并不能促進孩子與你配合, 結果只是使雙方更生氣, 或讓孩子知道如何堅持就能勝利。

處理這種情況的關鍵是家長保持冷靜。 那具體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家長可以告訴他,

Advertisiment
無法接受他現在的行為, 并再給他一個更好的替代選擇, 讓其二選一, 比如:坐在地上耍賴是不對的, 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訴我你的想法。

家長應該知道, 競爭或斗爭需要對手, 如果沒有對手, 競爭或斗爭也就沒有了意義。 當我孩子小的時候, 我時常發現我們之間的矛盾有時候就像拔河比賽, 如果我在拔河比賽中放開了繩子, 雖然他會摔疼, 但他最后會停止抵抗我, 放棄戰爭, 從而使他關注他的行為并最終改變這些不良的行為。 孩子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壞習慣,很令做父母的頭疼。 怎么辦呢?其實,要改變原來也很簡單!

4、適度同情

作為一個忙碌的媽媽, 我們已經習慣將孩子的事情也按照計劃、以自我為中心地安排, 比如:我們需要孩子按時離去房間去睡覺以適應明天的早起,

Advertisiment
或者特別累的時候, 希望孩子能安靜地玩一會兒以使自己能打個盹。 但是如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卻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當你為了工作要強迫寶寶也早起的時候, 只是為了和保姆交接班, 孩子的感覺就會很不好。

當你注意并接受孩子的感覺時, 需要將注意力多放在孩子身上幾秒, 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 為了趕時間, 媽媽通常會說:“我們必須馬上出門, 否則你去幼兒園就會遲到了!”這實際就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 實際上媽媽可以換一種語氣:“我知道這么早起很困難, 今天晚上咱們早睡, 今天克服一下, 寶寶最乖了。 ”

有時候, 媽媽應該學會容忍孩子的一些抱怨, 只要孩子的行為不是很失禮。比如,孩子說不想睡覺,這可能是他吸引家長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只要哄著玩一會兒可能就順利睡覺了。但是如果家長堅決地拒絕孩子的要求,可能又會開始新的一輪戰爭,最后結果一樣,孩子還是沒有按時睡覺。所以,有時候有一點小同情心,可能能夠更好地規范孩子的行為。

5、建立因果聯系

有的家長會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使孩子始終處在緊張中;而且對于有些嚴厲的家長,可能孩子得到的總是“不”或嘮叨。告訴那些剛會走的孩子別到處亂扔玩具,可以告訴他“當我看到屋里讓你弄的一團糟,每當我整理清掃的時候我就會頭痛”,接著要給孩子一個警告,并強調你將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再亂扔玩具,我就把你的玩具給隔壁的寶寶”,這可能對孩子懶惰產生一種威脅。

當家長把重心集中在自己的行動上,而不是孩子的行為上的時候,會發現控制力會增強。因為孩子將會開始發現他的行為和家長的行動的結果之間的聯系。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訓練策略,那么這種方法有助于建立因果關系,并有效地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6、確立家庭規則

孩子經常未經過大人同意就隨意拿水果吃,或是自己開電視看,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父母也不能聽之任之。一些生活中的規矩應早早為孩子定立,譬如不能隨心所欲吃糖果,不能一整天看電視。放任孩子不遵循規矩做事絕不是好辦法。如果父母繼續縱容,等孩子到了8歲就可能出現不通知大人就外出的情況。

對于家庭規則的確定,要清楚地、正式地告訴孩子。如果可能,可以將其寫下來并在家庭中公布。比如告訴孩子:“想吃糖時,應該問問父母,這是咱們家的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打開電視,應讓他及時關閉電視機,并且大聲清楚地再陳述一遍規則,這樣做有助于讓孩子銘記在心。不要以為孩子一定能從父母的行為、好惡中明白所有的規定和限制。事實上,我們常常發現,許多孩子只知道父母對他不滿意,而不知道父母要他怎么做,難怪孩子會將父母的指責視為父母的“情緒”。不少孩子抱怨父母整天對著他發脾氣,真心地感到自己很無辜。另外,每個人對同一規定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規定必須很明確。

了解更多科學早教知識,請登錄早期教育欄目

只要孩子的行為不是很失禮。比如,孩子說不想睡覺,這可能是他吸引家長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只要哄著玩一會兒可能就順利睡覺了。但是如果家長堅決地拒絕孩子的要求,可能又會開始新的一輪戰爭,最后結果一樣,孩子還是沒有按時睡覺。所以,有時候有一點小同情心,可能能夠更好地規范孩子的行為。

5、建立因果聯系

有的家長會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使孩子始終處在緊張中;而且對于有些嚴厲的家長,可能孩子得到的總是“不”或嘮叨。告訴那些剛會走的孩子別到處亂扔玩具,可以告訴他“當我看到屋里讓你弄的一團糟,每當我整理清掃的時候我就會頭痛”,接著要給孩子一個警告,并強調你將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再亂扔玩具,我就把你的玩具給隔壁的寶寶”,這可能對孩子懶惰產生一種威脅。

當家長把重心集中在自己的行動上,而不是孩子的行為上的時候,會發現控制力會增強。因為孩子將會開始發現他的行為和家長的行動的結果之間的聯系。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訓練策略,那么這種方法有助于建立因果關系,并有效地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6、確立家庭規則

孩子經常未經過大人同意就隨意拿水果吃,或是自己開電視看,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父母也不能聽之任之。一些生活中的規矩應早早為孩子定立,譬如不能隨心所欲吃糖果,不能一整天看電視。放任孩子不遵循規矩做事絕不是好辦法。如果父母繼續縱容,等孩子到了8歲就可能出現不通知大人就外出的情況。

對于家庭規則的確定,要清楚地、正式地告訴孩子。如果可能,可以將其寫下來并在家庭中公布。比如告訴孩子:“想吃糖時,應該問問父母,這是咱們家的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打開電視,應讓他及時關閉電視機,并且大聲清楚地再陳述一遍規則,這樣做有助于讓孩子銘記在心。不要以為孩子一定能從父母的行為、好惡中明白所有的規定和限制。事實上,我們常常發現,許多孩子只知道父母對他不滿意,而不知道父母要他怎么做,難怪孩子會將父母的指責視為父母的“情緒”。不少孩子抱怨父母整天對著他發脾氣,真心地感到自己很無辜。另外,每個人對同一規定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規定必須很明確。

了解更多科學早教知識,請登錄早期教育欄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