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方法 讓寶寶從此不再“野蠻”

幼兒的侵犯行為, 如打人、罵人、獨佔等等, 一直是父母頭疼的問題。 由於幼兒往往以自我為中心, 並且缺乏基本社會知識, 僅告訴他們不應該做什麼是不夠的, 還必須使他們懂得什麼行為更恰當。

7方法 讓寶寶從此不再“野蠻”

1.創造一個不利於侵犯行為的環境。

與成人相比, 幼兒的行為更易受環境的影響。 實踐證明, 在一個有著多種多樣的玩耍機會和選擇條件, 充裕的玩耍時間、材料和室內、室外的空間, 以及適度的氣氛控制的環境中, 幼兒的侵犯行為將會大大減少。 同時, 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活動, 對防止侵犯行為也有著很好的效果。

Advertisiment
有教育意義的語言感受、木偶戲、喜劇等, 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從而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

2, 提供能顯示合作作用的範例。

為幼兒選擇合作的玩具、活動、遊戲和圖書, 給他們提供合作的機會, 鼓勵他們參與。 使用諸如“我喜歡你們倆一起搭房子的辦法”或“我們大家都來掃除, 幹起來就容易多了”的話語, 來說明合作的重要性。

3.幫助幼兒瞭解他們的情感。

憤怒感常常會導致侵犯行為。 我們應幫助幼兒懂得, 並且學會尋求更富有建設性的辦法來對待它們。 事實上, 憤怒感是不可避免的, 不應該否認;但對憤怒之下而產生的侵犯行為卻不能認可, 因為這樣做並不能產生積極的結果,

Advertisiment
只會導致更多的侵犯行為。 不過, 在幫助當事兒童找到理想的解決侵犯行為的辦法時, 承認憤怒行為則是有效的。 例如, 說“我能看出你對小蘭很惱火, 因為她不和你一起玩皮球, 可你不該擰她。 要告訴她, 我真想能輪到我玩一會兒!”

4.不要無視侵犯行為。

偶然發生的侵犯行為並不總會引起衝突。 例如, 小強可能推了小斌一下, 而小斌未作進一步的反應就迅速離開了。 在這種情況下, 不予理睬可能是最省事不過了, 因為遭到攻擊的幼兒沒有發生任何抱怨。 然而, 無視侵犯遭遇卻傳達了侵犯行為將被預設的資訊, 結果只能使這種行為不斷加強。 因此, 遇到這種情況, 我們應進行干預, 明確表示這種侵犯行為是不能接受的。

Advertisiment
一個辦法是幫助受害者維護自己的權利。 “告訴小強你被推的感覺如何”, 或“告訴小強不要推你”, 讓小強知道他的行為是不恰當的。 同時, 我們還應該為可能目睹了這種遭遇的其他兒童, 扮演一個重要的, 對此非常關切的角色。

5.傳授有用的語言表達技巧。

控制侵犯行為的一個有效辦法, 是教給幼兒語言表達的技巧。 熟練的語言表達可以使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而這常常能夠避免發生侵犯行為。 由於許多幼兒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們無疑將從這種指導中獲益。 例如, 我們可以通過說:“告訴傑生不要打你, 因為這會造成傷害”, 或“傑生, 告訴李松你想要什麼”來幫助他們, 從而使幼兒掌握解決侵犯行為的變通辦法。

Advertisiment

6.用講道理的方法引導幼兒。

教給幼兒內在的自我控制辦法是重要的。 例如, 不要一味訓斥多搶佔水果的幼兒, 而應該提醒他們, “你拿了那麼多水果, 其他孩子就得不到他們應得的一份, 就會挨餓。 你想想, 這樣做對嗎?”比起懲罰來, 講道理更有助於幼兒明白事理, 增強責任感。

7.控制處罰的時間。

對付犯了侵犯錯誤幼兒的一個辦法, 是讓他們停止活動, 坐在椅子上2、3分鐘, 或將他們與活動場所分開。 但必須注意, 處罰的時間不要太長。 當幼兒準備好再玩時, 應准許他們回來, 以免他們產生逆反心理, 對以後的行為造成不良影響。

總的來說, 上述方法對糾正幼兒的侵犯行為是有效的。 然而, 由於幼兒的侵犯行為常常是因各種事件突然發生的,

Advertisiment
因此很難制定出一種有條不紊、一成不變的計畫來加以預防和控制。 所以, 在採用上述方法解決幼兒的侵犯行為時, 我們還應針對不同的情況, 去積極尋求更令人滿意的對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