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月底8月初是新生迎接老師家訪的集中期 家長焦慮到失眠

“80後”媽媽李雲(化名)最近有點焦慮, 因為家有新小一生, 學校通知下周班主任會上門家訪。 “家裡的擺設是不是合適?家訪當天, 要不要請家裡的老人暫時回避?拿什麼來招待老師……”這些都讓李雲心裡不踏實。 7月底、8月初正是新生迎接家訪的集中期, 因此而焦慮的家長並不少。 對此, 部分家長和班主任的建議是:迎接家訪無需刻意準備, 就和老師聊聊孩子的實際情況, 開誠佈公更好。 “用什麼招待”成熱帖 “因為家訪, 我這幾天都睡不好覺。 ”李雲稱, 這幾天每天下班回家, 都會站在客廳中間看一下, 哪張照片掛歪了,
Advertisiment
哪個擺設是多餘的, 及時調整。 李雲甚至想到, 小學不提倡隔代包辦。 因此家訪當天, 要不要讓家裡的老人出門回避一下。 “還有, 老師進門時, 是讓她換拖鞋, 還是穿鞋套?當天用什麼招待老師?老師喝冷飲會不會不習慣?” 因為家訪問題而感到焦慮的新生家長並非只有李雲一個人。 記者在一個育兒論壇上搜索發現, 關於“家訪用什麼招待老師”, 已成為一篇“熱帖”。 一位家長還建議, 一種飲料準備兩瓶, 一瓶冰的, 一瓶常溫的。 家長對家訪預期過高 記者發現, 有些家長之所以在老師家訪這件事上焦慮又糾結, 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家訪的效果有較高的預期。 家長周先生認為, 孩子入學後, 從班幹部選聘、上課被提問的機會等等來看,
Advertisiment
班主任很重要。 因此給老師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對於新生家長的焦慮, 本市一所小學的班主任王老師分析說, 因為家長對老師和學校的情況比較陌生, 對學校的授課流程和與老師的相處之道, 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因此重視班主任家訪是可以理解的。 “但準備得太刻意了, 效果並不見得好。 更好的細節其實是孩子本身的情況”。 王老師表示, 新生家訪是班主任老師瞭解孩子的一個重要手段, 老師也能借此瞭解家長的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 老師也可能會查看家裡的環境, 比如孩子的學習場所、書桌是否整潔, 有無藏書書架等。 王老師稱, 她曾經家訪的兩個家庭, 環境迥然不同, 有一個孩子家住在市中心,
Advertisiment
房子面積很大, 家長主動介紹“傢俱是紅木的, 樓上還有一套房”, 但仔 細一看, 房間裡沒有一張床上的被子是疊好的, 孩子的玩具攤得到處都是;而另外一個孩子一家三代住在老房子裡, 雖然擺設樸素, 但很整潔。 “兩相比較, 哪種家 庭環境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答案很明顯。 ” 王老師給出的建議是, 家長無需把過多精力放在一些外在因素上, 而應全面客觀地向老師介紹孩子的情況, 讓孩子在老師面前真實地展現自己。 家長對於新學校和孩子的將來學習有哪些疑問, 也可向家訪老師當面諮詢。 ■迎接新生家訪應考慮的細節 1.要讓孩子知道, 老師家訪是非常普通的事, 不用做特別準備, 不用讓孩子特別來迎合老師, 一切都按日常習慣,
Advertisiment
表現出自己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 切勿扭捏做作, 反倒留下不好的印象。 2.守時。 按照約定的時間, 與孩子一起在家等候老師。 3.可以讓孩子適當向老師作自我介紹, 如自己的興趣愛好, 也可以讓孩子帶老師參觀自己的房間, 介紹自己閱讀過的書、拼裝過的玩具、手工作品等。 4.家長可以適當向老師介紹自己的教育理念, 並留下手機、郵箱、微信等聯絡方式。 5.老師走時, 和孩子一起將老師送到門口, 並禮貌告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