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回報的愛, 不讓孩子做“白眼狼”
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 但母愛所帶來的危害也往往正是因為這“無私”。 母親像大地一樣默默付出, 不求回報, 其精神固然高尚, 但若一不小心, 也可能“愛你成了害你”, 培養出一些白眼狼來。
“關心他人”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本能, 但如果長期處在被關心的環境中, 這種本能就會弱化。 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白眼狼”, 一個不孝順的人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2.有距離的愛, 不讓孩子做“金絲雀”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 不會長久地呆在母親翅膀的庇護下。 他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Advertisiment
孩子終究要走向社會, 做一個獨立的人。 況且, 進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學會飛的小鳥, 他們渴望尊重, 而這尊重大多數時候就是“距離”的代名詞。 父母恰當地保持距離, 既有助於維護親子間的關係, 也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有限度的愛, 不讓孩子做“寄生蟲”
現在因為學業繁重, 許多媽媽成了“後勤部長”, 家務全包不說, 還要幫著孩子擇校、打聽考試資訊、跟老師處好關係……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 可是, 學習好就能應對人生的各種問題了嗎》只會學習的人跟寄生蟲有何區別?
每年大學新生報到之際, 都是父母們最忙的時候, 他們幫著孩子忙裡忙外的, 而孩子們卻袖手旁觀。 孩子要獨立生活了,
Advertisiment
4.有擔當的愛, 不讓孩子做“替罪羊”
母愛有時候會成為一種藉口, 成為母親犯錯時拿來辯解的擋箭牌。 “我做這些還不是因為愛你”, 這話經常被一些母親掛在嘴邊。 但是, 真的是因為愛嗎?可不要讓幼小的孩子當自己的替罪羊。
很多時候, 我們嘴上說著“為孩子著想”, 其實是因為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私心、一些虛榮……更有甚者, 反正孩子也年幼, 沒有辯解和反抗的能力, 自己犯了什麼錯誤, 能推到孩子身上的都推到孩子身上。 我們應該要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權利, 讓他自己做出選擇, 為了孩子長久的發展著想。
Advertisiment
5.有原則的愛, 不讓孩子成“霸王龍”
護孩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母愛的表現, 不管別人怎麼說, “我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我的孩子沒有錯”。 正是有了這份保護和支持, 孩子們才能有堅定的心理基礎去適應以後更加複雜的人生。 但如不論孩子犯什麼樣的錯誤都姑息包庇, 那孩子就會變得是非不分、無法無天, 成為一條難以馴服的“霸王龍”。
愛不代表不懲罰, 正因為愛孩子, 才要讓孩子能明辨是非, 敢於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如果護著孩子, 結果就會“小時偷針, 大時偷金”, 那時候, 做母親的就悔之晚矣。
6.有表達的愛, 不讓孩子做“沒頭蒼蠅”
孩子有時候就會猜疑:父母是不是真的疼我?他們也許根本就不愛我!時間久了, 他們就像沒頭蒼蠅一樣,
Advertisiment
要敢於把心中的愛表達出來, 要用語言和行動去支持孩子, 做他們永遠的精神動力。 我們要永遠都能讓孩子看到我們的信任和支援, 讓孩子從“沒頭蒼蠅”變成裝備齊全的戰鬥機, 勇敢地向前方沖去。
7.有保留的愛, 不讓孩子做“小蝸牛”
外國人說“上帝不能時時在我們身邊, 所以他發明了母親”。 但問題是, 母親也不可能時時陪在孩子身邊。 她在的時候, 固然可以幫助孩子擋住外界的風雨, 但她不在的時候, 她卻不能給孩子裝一個殼, 讓孩子像“小蝸牛”一樣保護自己幼嫩的身軀。
對孩子所遇到的困難, 我們要反應得“慢半拍”, 要鼓勵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