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80後大都結婚生子, 當了奶爸後肯定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瘋狂地玩遊戲了, 看到小屁孩們捧著新潮的遊戲機玩得那麼起勁, 想必也會勾起奶爸們對兒時玩過的那些遊戲機的懷念。 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奶爸過把癮, 這麼多款遊戲機, 你最愛的是哪款呢?
Advertisiment
NO.1 Philips CD-i
發行年份:1991年
飛利浦早期的各類VCD、DVD等產品, 90年代末期在國內十分流行, 而早期的CD播放機Philips CD-i算得上是歷史上第一部光碟遊戲機。 遙控器加上遊戲手柄, Philips CD-i的連接配置十分簡單, 功能卻很強大。 這部CD機能夠讀取多種光碟格式, 遊戲手柄還帶有搖杆, 也是最早的光碟馬里奧遊戲的開創者。 Philips CD-i自上市以來堅持了7年之久, 在1998年才正式停產, 成為90年代的絕唱之一。
Advertisiment
NO.2 Pioneer LaserActive
發行年份:1993年
1993年由先鋒和世嘉合力打造的遊戲機Pioneer LaserActive, 採用先鋒LD影碟為載體, 就算在當年還有膠片電影的年代裡, LD影碟也算得上是古董級產品。 Pioneer LaserActive售價極高, 在當時遊戲機還未普遍的時代裡很多人都不看好Pioneer LaserActive。 一年後, 事實也證明了人們的想法是對的, 短命的Pioneer LaserActive被各類遊戲機打擊, 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
Advertisiment
NO.3 Atari Jaguar
發行年份:1993年
Atari Jaguar 遊戲機在1993年的市場上出現, 帶著科技的榮光誕生:開發商雅達利稱, Atari Jaguar 是第一台32位元遊戲主機, 性能一流。 但實際上Atari Jaguar的處境並不理想, 晚年背著玩家的指責離開。 Atari Jaguar與同期的3DO展開銷售大戰, 但最終失敗退場。 其酷似臺式電話的15鍵位遊戲手柄, 還被評為史上最爛設計。
Advertisiment
NO.4 3DO
發行年份:1993年
雖然勝過了Atari Jaguar, 3DO也並不是多麼高大上的遊戲機。 同樣是32位元主機的先行者, 3DO最低發色數為增強色(16位);最大發色數為真彩色(24位元)。 其發行商3DO公司成立於1991年, 在1993年發售3DO後未能堅持下來, 最終不得不從硬體業全線撤退, 轉而成為一家純粹的軟體發展商和發行商。
Advertisiment
NO.5 SUPER 32X
發行年份:1994年
世嘉不甘於Pioneer LaserActive的失敗, 於1994年又推出了一款拓展延伸機能外設SUPER 32X。 嚴格說來這款功能雞肋, 定位尷尬的產品並不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遊戲機, 所以當時的表現也很慘澹, 經歷了發行時的關注期後, 很快就進入了衰退, 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NO.6 Virtual Boy
發行年份:1995年
Virtual Boy 外型獨特,收到虛擬遊戲理念的影響,任天堂的設計師為大眾交上了他們並不成功但卻先進性十足的產品。Virtual Boy 出身貧寒,在當時,硬體技術還無法達到支援虛擬實境的程度,Virtual Boy 用紅黑眼鏡模擬出的3D效果慘不忍睹,並沒有讓玩家享受到3D遊戲帶來的樂趣。
NO.7 Apple Pippin
發行年份:1996年
Apple Pippin是蘋果歷史上的抹不去的黑點,卻十分容易被人遺忘。在1996年發佈的Apple Pippin,是蘋果聯合Bandai在日本及美國推出的產品。Apple Pippin採用pippin OS作業系統,只能連接電視使用,號稱上網遊戲學習多功能強機,但消費者並不買帳。Apple Pippin在日本損失過重,甚至到後來退市時使得Bandai公司的子公司倒閉。
NO.8 Game.com
發行年份:1997年
90年代後期,觸屏功能的推進也讓遊戲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遊戲機首次接觸觸屏技術,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起碼Game.com在經歷了坎坷的發展道路後最終就以失敗退場了。這款有著小尺寸觸屏和基礎按鍵的掌上遊戲機,畫面粗糙,體型碩大,雖然配有上網功能,但需要連接數據機十分麻煩,被迅速遺失在遊戲機市場中再也找不到痕跡了。
NO.6 Virtual Boy
發行年份:1995年
Virtual Boy 外型獨特,收到虛擬遊戲理念的影響,任天堂的設計師為大眾交上了他們並不成功但卻先進性十足的產品。Virtual Boy 出身貧寒,在當時,硬體技術還無法達到支援虛擬實境的程度,Virtual Boy 用紅黑眼鏡模擬出的3D效果慘不忍睹,並沒有讓玩家享受到3D遊戲帶來的樂趣。
NO.7 Apple Pippin
發行年份:1996年
Apple Pippin是蘋果歷史上的抹不去的黑點,卻十分容易被人遺忘。在1996年發佈的Apple Pippin,是蘋果聯合Bandai在日本及美國推出的產品。Apple Pippin採用pippin OS作業系統,只能連接電視使用,號稱上網遊戲學習多功能強機,但消費者並不買帳。Apple Pippin在日本損失過重,甚至到後來退市時使得Bandai公司的子公司倒閉。
NO.8 Game.com
發行年份:1997年
90年代後期,觸屏功能的推進也讓遊戲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遊戲機首次接觸觸屏技術,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起碼Game.com在經歷了坎坷的發展道路後最終就以失敗退場了。這款有著小尺寸觸屏和基礎按鍵的掌上遊戲機,畫面粗糙,體型碩大,雖然配有上網功能,但需要連接數據機十分麻煩,被迅速遺失在遊戲機市場中再也找不到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