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80後父母發現, 自己的育兒觀念與父輩完全是背道而馳。 但由於各種原因而不得不選擇隔代撫養。 親子教育和隔代撫養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 其實, 教育的目的都是“塑造”, 只不過方式、內容不同。 而這場矛盾, 更像是一場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拉鋸戰。 親子教育如何盡善盡美?年輕父母們, 你們真的瞭解親子教育的意義嗎?
“以後, 等我有了孩子……”這幾乎是很多“80後”父母都有過的假想來自於這一代人早年教育中的怨念。 曾經被要求、被塑造, 所以給下一代的自由, 是他們當初的不甘心。
上午7點55分, 趙麗急匆匆拎著5歲的女兒,
Advertisiment
趙麗1984年出生, 是典型的“80後”:性格直爽、打扮入時, 言談舉止流露著這一代人特有的“自我意識”這樣一個年輕女子, 很難讓人相信她已經是一名5歲孩子的母親。
趙麗現在在一家百貨商場工作。 幾乎和所有的同齡人一樣, 婚前的她愛玩、愛逛街、生物鐘混亂、作息顛倒, 自在無約束。 而自從婚後有了女兒, 她生活節奏變了。 由於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壓力, 現在, 很多同齡人選擇讓上一代人幫著帶孩子。 但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的趙麗, 她對子女教育有著自己的想法。
在“80後”這一代人身上的眾多標籤裡, 可能大多數人的童年都附帶著“束縛”的關鍵字這一代人,
Advertisiment
同齡人如此, 趙麗概莫能外。 從小“家教甚嚴”, 她的種種愛好、興趣幾乎都是父母說了算。 趙麗經常說:“以後等我有了孩子, 決不能這樣教育”。 這幾乎成了她最常說的話。
於是, 當女兒豆豆出生, 她已經決定, 要給孩子更多的空間, 讓她在寬鬆的環境中長大成人。
趙麗滿臉驕傲地說, 雖然女兒現在只有五歲, 但很多事情都是由她自己來決定。 趙麗舉了個簡單的例子, 她說, 現在每次給女兒購買衣服、玩具時, 都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而且平時也都是女兒自己搭配衣服穿。 做媽媽的只在出現偏差時,
Advertisiment
“父母皆禍害”
“80後”父母喜歡把童年時代受過的“管制”放大到最大, 於是, 加諸上一代人教育方式上的詬病幾乎被“妖魔化”了。 老人帶孩子總是有很多問題, 所以孩子出了毛病, 找爹娘吧!
不比趙麗, “80後”王宇晴在兒子出生三個月後, 就把他送到了爺爺奶奶家, 與老人生活在一起。
王宇晴有自己的無可奈何。 由於工作性質, 她跟丈夫經常需要加班, 工作時間也不固定。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 她只能選擇跟兒子分開, 平日裡都是抽出週末或者請假去看看在老家的兒子。
起初, 王宇晴覺得, 老人帶孩子, 比起託管所啥的, 放心。 可是慢慢的, 在與朋友、同事的溝通中, 才發現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同事們聚在一起,
Advertisiment
眼看著兒子都6歲了, 卻不會自己穿衣服, 平日裡吃飯, 還得爺爺奶奶後面追著餵食。
父母都是60多歲的人了, 平日裡也只是帶著小孫子在家附近轉轉, 更多的時候, 孩子都只是待在家裡, 不出門。 王宇晴覺得, 兒子變得比其他同齡的孩子內向得多, 並不怎麼愛說話。
王宇晴覺得不安了。 她曾多次起了把兒子接到身邊的念頭, 但幾次接回來之後, 她發現了矛盾, 甚至是衝突。
除了對新環境不適應, 每每王宇晴試圖糾正兒子一些不良習慣時, 一旁的爺爺奶奶總是揚著雙手護著孫子:“孩子都這麼小, 幹嘛逼著他幹這幹那。
Advertisiment
問題終於出來了。 該不該邊吃飯邊看電視、該不該吃零食……種種原本生活中的小問題, 都能讓兩代人爭得面紅耳赤。 而更讓王宇晴鬱悶的是, 每次爭執的結果, 往往是老人的“陽奉陰違”。
在一項調查中顯示, 由祖輩撫養長大的孩子身上常看到一些與身心健康不和諧的表現和特徵, 比如:自我中心意識和依賴性特強;遇事膽小退縮、適應能力差;任性霸道或喜怒無常;不能融入集體活動, 不能承受挫折。 這幾乎是“80後”父母心頭共同的一塊“心病”—“隔代教育綜合症”。
三字經裡說得好:苟不教, 性乃遷。 如何才能做一個稱職父母?是當前“80後”面臨的問題, 它遠非讓孩子接受隔代教育還是親子教育那樣簡單, 真正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關鍵。
真正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