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件“小”事情 父母不要做

寶寶3周歲之前是成長中的關鍵時期, 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 逐漸瞭解、認識這個世界。 但是有時候家長的一些小舉動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我們應該多多注意。

小事1:放任孩子哭鬧(1-2個月)

這個指的是家長故意把寶寶放在一旁哭而不管, 實際上寶寶只是用哭來表達意思, 比如“我餓了。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安撫, 孩子長大後可能缺乏安全感, 甚至性格孤僻。

小事2:不和寶寶交流(3-5個月)

寶寶學習說話需要模仿父母說話的發音, 如果父母不開口, 寶寶也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小事3:沒有小朋友一起玩(6-8個月)

Advertisiment

寶寶也有交朋友的心理需求, 通過和其他小朋友的玩耍可以鍛煉他的交際能力。 所以父母要給寶寶創造一個交朋友的機會, 比如帶寶寶下樓散步, 鼓勵他和小朋友打招呼。

小事4:阻止他爬行(9-11個月)

這時寶寶的骨骼已經足夠強韌, 雖然動作並不穩當, 但完全可以支持他自由爬行。 如果父母因為擔心寶寶受傷阻止他, 寶寶可能會失去興趣, 不再喜歡爬行。

小事5:不帶他外出(12-15個月)

因為擔心寶寶外出容易生病而讓他整天待在家裡, 這樣會使寶寶無法接觸新鮮事物, 可能會影響他的發育。 其實這個時期的寶寶抵抗力已經很強大了, 外出前可以先做好禦寒準備, 比如拿一件厚外套。

小事6:不給他幫做家務的機會(18個月左右)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做家務好處多多, 有利於訓練他各方面的能力。 父母平時應該多鼓勵寶寶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比如收拾玩具。

小事7:不讓他自己獨立做事(2-3歲)

如果凡事都由父母包辦, 那麼寶寶進入幼稚園時失去父母的照顧, 容易不安哭鬧, 甚至產生抗拒的心理。 在送寶寶去幼稚園之前, 家長應該先教會孩子自己穿衣服、整理東西的能力, 這樣寶寶離開父母以後也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小事8:讓他以為父母是萬能的(3歲以後)

寶寶3歲以後開始有了獨立的意識, 父母應該從神壇上走下來, 告訴寶寶:“大家都是普通人, 爸媽也會做錯事, 犯錯就要馬上改正。 ”這是要引導寶寶學會承受成功和失敗的不同感受, 讓他們明白問題好壞、是非。

Advertisiment
你可以在寶寶犯錯誤的時候進行一些小小的懲罰措施, 讓寶寶知道犯錯誤是不對的, 並且需要改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