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大食物法則處理挑食寶寶

育兒(http://www.mama.cn/yuer/)專家指出, 孩童偏食與青春期神經性厭食症有關, 成年後發生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較高。 因此積極地矯正和治療不良飲食行為是父母的責任。

父母如何協助矯正偏食兒童的飲食習慣?依據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Kenny Kerzner教授的建議, 利用8項「食物法則」就可以幫助處理挑食的小孩。

法則1:專心吃飯避免分心

用餐要有一定的地點, 例如孩子還在吃輔食時, 坐在自己的餐桌椅上跟爸媽一起用餐;等到可以用餐時, 也得在用餐時刻與爸媽一起坐在餐桌上用餐;爸媽不要從小養成追著孩子餵飯的習慣。

Advertisiment
吃飯時要讓孩子知道不可以玩遊戲、看電視, 要專心坐在餐桌椅上用餐。

當然父母也要專心吃飯, 不可以看報章雜誌。 維持進餐時的愉悅氣氛, 讓孩子參與餐桌上的談話, 爸媽不要利用進餐時批評食物、教訓或責駡孩子。

法則2:尊重孩子的食欲

對孩子的飲食喜好要持中立態度並尊重孩子的食欲。 不可以強迫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和過多的食物, 強人所難只會造成更大的厭惡。

從營養的角度評估, 如果拒絕的食物不會影響營養的均衡, 則當予以完全尊重與釋懷, 例如:蔬菜不吃, 但非常喜歡吃水果, 或不吃牛羊豬肉, 而喜好雞鴨魚肉等, 這是可以接受的。

法則3:促進食欲

調製各種形形色色的食物, 以促進孩子的食欲。

Advertisiment
尤其針對拒吃的食物更應該加以包裝隱藏, 例如:製作成可愛的造型、包藏到愛吃的食物裡, 以達到矯正偏食的結果。

法則4:30分鐘用餐時間

規定合理的用餐時間, 一般而言約為30分鐘, 時間到了或全家人都已經吃完了, 就請耍賴不吃飯的孩子下桌、收走碗盤, 不要讓他一再拖延。 但爸媽也須衡量且配合孩子的吃飯速度, 吃完飯後在飯桌上陪陪孩子, 不要太催促他下桌。

法則5:給予孩子適齡的食物

依照小孩生理的發展提供適當的食物, 例如:牙齒的發育不完整時, 就不該提供堅硬的食物, 對小孩也不該給予大塊食物, 造成小孩吃的困難進而發展成拒食和偏食。

法則6:給孩子嘗試新食物

有系統、有計劃地引進新種類的食物給孩子品嘗,

Advertisiment
每次添加一種新食物, 由少量開始, 逐漸增加, 且觀察4-7天, 若沒有身體不適, 則可繼續餵食;相反, 若出現不良身體反應, 則應暫停提供這種食物, 讓小孩長大後再嘗試。 此外, 介紹新食物, 最好選在孩子餓的時候餵食比較容易成功。

法則7: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隨著小孩生理機能的成熟, 有能力使用碗筷、湯匙、茶杯, 同時心理成長到要獨立自主時, 正是自己吃飯的最佳時刻;雖然初期會吃得一團混亂, 但千萬不可謾駡, 更不可剝奪他學習成長的機會, 鼓勵再鼓勵, 才能成功達到自己吃飯的目標。 此外, 每餐的初期只給他少量的食物, 吃完以後若還要再給, 不要限定一定要吃多少份量的食物, 以免造成寶寶心理上的壓力。

Advertisiment

法則8:容忍孩子吃飯時的紛亂和污穢

孩子吃飯的時候常會把一堆食物混合攪拌在一起吃, 或者怪異搭配吃法, 如白飯配飲料, 爸媽可能無法接受, 但爸媽要尊重孩子, 更要忍耐孩子把食物潑灑到全身及餐桌所造成的混亂及污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