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娜
有些話, 用大人的耳朵來聽, 并沒什么殺傷力。 但以孩子的心去體會, 卻容易造成不小的傷害。 爸爸媽媽們, 開口前, 先想好吧。
我們從來都不會故意傷害孩子, 但卻難免不小心說一些令孩子生氣、傷心、或者疑惑的話, 也習慣性的發一些壞處多過好處的牢騷。 比如:
1. "我正忙, 別來煩我!"
每分每秒都陪在寶寶左右, 不給自己喘氣的機會, 要么你是圣人, 要么就是過度犧牲的媽媽。 即使你是模范媽媽, 也需要一些休息的時間, 讓自己沖會兒電。 所以, 偶爾對孩子說“媽媽忙, 你自己玩一會兒”是再正當不過的要求,
Advertisiment
更聰明的說法:提前打預防針:“媽媽要忙一小會兒, 所以你得自己安靜地待幾分鐘。 等我忙完, 咱們就出去玩。 ”
孩子還小時, 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多陪他, 讓他感覺:爸爸媽媽愿意花時間和我在一起。 同時, 你也可以為自己找到一些分擔壓力的方法, 比如把一些時間段分給其他家人, 哪怕讓他看十幾分鐘卡通片, 也能讓你快速充電。 在你確實很忙或者過于疲憊時, 可以先給孩子打預防針, 然后留給他一段“切合實際”的獨處時間,
Advertisiment
2. "你怎么那么……"
給孩子貼標簽, 恐怕是塑造孩子的最廉價的捷徑了。 對孩子說:“你對小朋友怎么那么野蠻?”“你怎么這么笨呢?”, 或者讓孩子聽到你對他的評價:“她非常害羞”, 這些都會被孩子毫不懷疑地接受, 以為自己真的就那樣。 因此, 那些負面標簽到頭來都會被“不幸地證明”為正確的預言。 即使對那些中性甚至積極的標簽, 你也要非常謹慎地使用, 比如“你很好動”或者“你真聰明”, 你沒必要讓這些標簽給孩子套上緊箍咒。
更聰明的說法:“你讓小朋友們都不要跟丫丫玩, 她一定傷心極了。 我們想想辦法安慰她一下好嗎?”
Advertisiment
對孩子更有益的評價, 不是給他定性的形容詞, 而是嘗試客觀描述你的所見、所感。
3. "不要哭!"
類似的說法還有“別傷心了!”“別那么小孩子氣!”“這有什么可怕的呢?”。 可事實是, 孩子的確因為不好的情緒而哭了, 他雖然沒法用語言表述不好的感覺, 可他就是千真萬確地感受到了。 當你出于讓孩子早點擺脫這種情緒的考慮, 而在孩子面前否定它們時, 孩子會以為表達情緒是沒用的, 甚至有傷心或者害怕的感覺是不對的。
更聰明的說法:“哲哲剛才說再也不和你做好朋友, 你一定很難過是嗎?”
只要孩子有情緒的表達, 就立刻肯定它, 甚至當孩子沒有能力表達而你卻有所察覺時, 你都可以幫他說出來:“剛才浪花打過來嚇了你一跳,
Advertisiment
4. "你看人家姐姐多……!"
看起來, 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會幫他表現得更好。 “看皓皓已經會自己系鞋帶了!”“果果都會自己坐便盆了, 你怎么不能試試呢?”這樣的比較有時適得其反。 你的孩子只需要做他自己, 他不是皓皓, 也不是果果。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自己的秉性, 自己的長處。 借助這樣的對比, 給孩子的行為施壓, 只會影響他的自信。 有時候, 這還會加重他的逆反心理, 讓他更愛對著干。
更聰明的說法:“哇!你自己脫了衣服,
Advertisiment
只是鼓勵孩子自己的好行為就OK。
5. "你怎么連這都不知道呢!"
類似于比較, “激將法”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有效。 一方面, 孩子可能真沒有那么明白。 學習是一個不斷嘗試和犯錯的過程。 也許孩子真的不知道杯子里的水那么滿, 一碰就會灑。 另一方面, 即使他犯了一個和昨天一模一樣的錯誤, 你給出這樣的評價, 對他也是既沒有幫助又會弄壞心情。 特別是, 如果常說這樣的話, 孩子會變得畏首畏尾, 覺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對。
更聰明的說法:直接告訴孩子怎么做是對的, “你不要碰那杯水, 不然它會灑出來。 ”
分享到: 本文相關推薦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八句話 最傷害孩子的十句話 女生最喜歡說的10句話 父親對孩子說的十句話 決不能對孩子說的5句話 不能對孩子說的10句話 不能對父母說的十句話 絕不能對孩子說的五句話 農民教育孩子的三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