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圓當媽媽的夢, 生一個自己的寶寶。 ”昨天, 盛女士和其他幾百個准媽媽聚集在習慣性流產專題公益講座上希望共同圓夢。 女人做母親天經地義, 然而對這個特殊群體來說, 這條路走得無比艱辛、無比痛苦:一次、兩次……反復和寶寶擦肩而過。 一婦嬰婦科副主任醫師鮑時華透露, 習慣性流產發病率在上升, 在明確病因的准媽媽中, 有九成人能實現當媽媽的夢想。 但遺憾的是, 目前依然有四成是不明原因。
9年努力, 終於擁有自己的孩子在昨天的公益講座上, 很多盼望做媽媽的女性在老公陪伴下前來尋找做媽媽的處方,
Advertisiment
一位抱著孩子的媽媽成為了主角。 抱著快3歲的女兒, 至今張女士偶爾還會懷疑這是不是一個夢。 為了圓做媽媽的夢, 張女士努力了足足九年, 九年背後是13次與寶寶擦肩而過。
從2003年開始, 沉浸在新婚喜悅之中的張女士很快就懷孕了, 然而還沒領略歡喜和幸福, 她的寶寶就莫名地流產了。 和很多的備孕女性一樣, 調整心情, 調理身體, 繼續試孕, 幸福降臨了但很短暫, 懷孕七周左右再次出血, 超聲提示她的寶寶沒有胎心, 隨後她做了清宮術, 蝕骨的痛讓她永生難忘。 之後, 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自然流產。
直至2012年, 第14次懷孕。 這次懷孕,
Advertisiment
“目前習慣性流產的發病率為1%~5%, 而且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 ”鮑時華透露, 很多人認為流產是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 但是如果流產3次以上, 包括3次, 很多病人是有原因的, 建議一定要到醫院檢查, 而不要盲目試孕。
反復流產誰之過?事實上, 在接受治療的病人中有六成已經能夠明確病因, 主要是由遺傳、感染、內分泌、血凝、免疫、解剖結構異常等六大方面因素造成,
Advertisiment
遺憾的是, 仍有4成的反復流產病人還無法明確病因。 一婦嬰將和新華醫院聯手開展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對復發性流產女性生殖功能影響的研究, 本月計畫啟動。 兩年內, 專家們將收集800個樣本, 力圖找到隱藏在環境中的“生殖殺手”。
“影響生殖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環境污染對生育力造成了最直接的傷害。 ”鮑時華透露, 子宮是胎兒的小環境, 孕婦所處的環境, 是胎兒的大環境。 不管是小環境還是大環境, 如果發生不利於母體和胚胎胎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