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支叫《我知道》的新出爐MV在網路上漸漸流傳, 點擊率逐漸攀升, 並引起話題。 這兩天更有媒體稱, 這首歌是一位僅僅9歲(實為10歲)的小女孩, 自掏腰包百萬, 專門唱給留守兒童的。 一名10歲的小女孩, 能夠具有如此的愛心, 呼籲社會關注留守兒童, 她純淨的聲音確實受到很多人的認可。
然而, 更多的網友們開始質疑:“花百萬拍MV宣傳, 不如把錢拿去幫助留守兒童”、“站在前臺的是女兒, 幕後執導的卻是有著別樣心思的有錢父母”、“欲求真相難上難, 一擲百萬何等閒”等說法令小魚兒的真實身份成為一個謎。
Advertisiment
現象反思:出名要趁早?“吹捧教育”該不該?
出名要趁早?“吹捧教育”該不該?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然而, 這句話卻似乎成了現代許多家長們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 本著出名要趁早的心理, 一些父母不惜投入“鉅資”進行培養, 想讓自家孩子擠入童星行列。 近年來, 為了成就自己“望子成龍”的期盼, 不少的家長們不惜花重金拉關係倒貼出鏡, 熱捧自己的孩子。
為讓孩子演主角, 家長出手500萬——苦情劇《爸爸, 再愛我一次》因圍繞三位小演員尋父的戲份展開,
Advertisiment
孩子趁早出名, 到底利弊如何?曾有人在網上做了一個調查。 支持者認為:早出名當然好, 成名也是一種鍛煉, 讓孩子多見見世面。
“我好想做星媽啊, 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天分, 絕對要努力培養。 ”一位母親這樣說。 “名氣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這讓孩子更自信, 將來能力也更強。 ”網友小月說。
Advertisiment
反對者則認為急功近利不可取。 “我是絕對不希望孩子成名的, 只要成長順利, 以後家庭幸福就行。 畢竟成名會使孩子失去太多東西, 使孩子身不由己。 ”網友滄海一栗說。 也有家長認為, 孩子參加比賽多了會助長虛榮心, 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 不需努力學習, 就會獲得比別人更大的成功。 “砸錢也許會打造出一個神童, 但同時也會剝奪孩子轉瞬即逝的美好童年。 ”
雖說出名要趁早, 但是, 在這種商業化的催化下, 這種成名對孩子的成長是否真的有利呢?或許孩子本身確實具有天賦, 但是, 在家長們的這種功利性的追捧下, 孩子的世界已不再單純, 孩子的才華在這種商業化的驅使下也將難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
Advertisiment
專家建議:讓孩子朝適合自己的道路上發展
讓孩子朝適合自己的道路上發展
演藝圈的巨大誘惑, 驅動著很多人絞盡腦汁想演戲、想成名, 甚至波及到孩子。 將孩子打造成童星, 提前進入演藝圈, 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投資”。 事實證明, 這種投資很可能是個無底洞, 而且回報無法具體化, 加上造星公司內部複雜的運作體制, 只怕這一筆筆砸進去的錢可能會血本無歸。
而孩子, 在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明星、什麼是名利的情況下, 就被莫名其妙灌輸了明星夢, 過早地背負起與年齡不符的壓力。 其實, 父母們該慎重些, 畢竟藝術的道路不是每個人都能走的。 孩子的成長是動態的, 小時候表現出來的優勢不一定是適合他終身發展的方向所在。
Advertisiment
教育錦囊:培養孩子, 善用才華才是關鍵
孩子成名與否並非關鍵, 如何善用孩子的才華才最重要。 不管你的孩子會不會成為名人, 成為童星, 注重激發孩子的內在潛力, 讓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下學習, 而不是受商業化的環境污染, 只有在自由的環境下, 孩子的才華才能夠得到發揮發展, 相信也能夠有所造詣。
一個人擁有名氣與名利,並不是就說明其能夠走向成功,重要的是要學會不斷的進步,不斷的鍛煉自己,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並將其所學的知識用在實用的地方。
一個人擁有名氣與名利,並不是就說明其能夠走向成功,重要的是要學會不斷的進步,不斷的鍛煉自己,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並將其所學的知識用在實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