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行為分析法(ABA)自從1993年以來在美國越來越廣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 在莫莉思1993年寫的《讓我聽你的聲音》http://www.achh.com/qtest/achhnew/article_view.asp?id=309書中, 講了一個有兩個孤獨症孩子家庭, 矯治孩子的方法。 他們看了羅瓦思1987寫的一篇文章後決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裡的強化訓練專案。 他們的結果顯得十分成功。
因此現在美國很多家長和專家都在討論這個教法。 羅瓦思寫的《發育障礙兒童教育》(1981)是採用應用行為分析法對孤獨症兒童進行教育的主要參考書。 應用行為分析法自從1993年以來在美國越來越廣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 在莫莉思1993年寫的《讓我聽你的聲音》書中,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羅瓦思強調說:為什麼要儘早(三歲半前)開始進行訓練?是因為要儘早改正或減少不良行為(在孩子已經習慣了那個行為前), 也要儘早教孩子基本的語言和社會交往(包括玩)的技能。 這教法強調先用一對一的方式來教, 後擴大治療環境, 集體治療, 以便熟悉類似上學的環境和活動。
他和提倡應用性行為分析法的人認為早期進行強化的訓練使孩子上普通學校的可能性增加。
開展一個應用性行為分析法(ABA)訓練計畫需要哪些人參與?在美國一般來說要組成一個“治療組”。 這組有至少三個人, 這樣可以保障他們一周的工作的時間加起來可達到30-40小時。 通常參與的人員是學教育學或心理學的大學生或研究生,
Advertisiment
這幾年來在美國越來越多學校, 機構和家庭都選用應用行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來教孤獨症兒童。 教學(訓練)的方式叫分解式操作教學(Discrete Trial Teaching)。
Advertisiment
為什麼叫分解式操作教學(DTT)呢?這是因為這樣的教育過程包括著多種"操作", 每項“操作”都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 具體過程是由三環節組成:①給孩子發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對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應;③結果(對孩子的反應強化或提示加強化)。 一個操作的
這三個環節完成後, 稍微停頓後再給出下一個指令(開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須先學會每項技能的第一步, 才可以開始學第二步。 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驟,
Advertisiment
ABA的分解式操作教學(Discrete Trial Teaching)與傳統的經典的教學方法不一樣。它是由指令、反應、和結果三個環節構成的。經典的教學方法是給孩子提供(看或講)很多的資訊內容,孩子在教授過程中只需被動的“聽”,無需明確地作出反應。ABA教法就不一樣,只給孩子很少的“資訊”(比如兩張動物的卡片和一個指令:“把牛給我。”),對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確,孩子對此也十分清楚。因此,應該說ABA不是那種被動、消極的學習方式,而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法。每次"操作"時孩子必須作出反應。這種方式很適於對孤獨症兒童的訓練,因為他們不可能象正常兒童那樣,只需被動聽老師上課就能學會新的技能。
為了促使孩子對指令作出(正確)的反應,必須使用提示(這包括手把手練習、語言提示、手勢和操作示範等提示)幫助。傳統的教育過程往往不包括向ABA這樣的提示形式。教一個非孤獨症兒童時,他可能通過觀察來學習,比如問他“今天是星期幾?”他不會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確時,可以再詢問另一個孩子。如果別的孩子回答正確,那麼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來了。但是孤獨症兒童就不一樣了,所以必需給他們以提示,給他們多次的機會自己作出反應,再多次得到強化。ABA這種方法更強調對孩子指令後,孩子須馬上做出反應。因此,提示的技術就更具意義。比如,教一個孩子學會完成兩步的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者“站起來,把書放在桌子上”……)時,孩子很可能只聽從第一項動作指令或後面一項指令,所以,給出指令後,馬上示範或手把手提示--讓他先完成第一項動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項動作指令。有了這樣的提示,孩子才對指令可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只要他能夠完成了指令(那怕是提示後完成的),還是要對他做出的正確反應給以強化。強化孩子做出的正確的反應就是“操作訓練”的第三環節——結果。如果兒童反應是對的,馬上給某種獎勵,如果反應不對,說“不好!”。通過反復的練習,可以逐漸減少對孩子的提示,一直到無需再給提示,他也能正確做出反應。強化的使用也是有區別的,一般在操作練習兩天以後的技能,如果需要提示的反應,強化的方式就用讚賞(對、很對;好…),如果沒有經提示就做出的正確反應,就要多給強化,包括更多的誇獎及給他喜歡的東西(好吃的、玩具之類)。
上面這個例子提到了ABA另外兩個特點(除了把技能項目分解成很小的步驟和使用提示説明以
外),就是強化和反復練習的重要性。
強化:ABA強調任何一種行為變化都和它自身的結果有關聯。如果一個孩子叫了“媽媽”,媽媽馬上高興的對他笑、並擁抱他,孩子可能因此會更多地叫媽媽。媽媽對孩子的態度強化了孩子的行為。開始對孤獨症孩子訓練時,往往能夠使用的只是初級強化物,它包括食物、飲料等,在使用初級強化方式(給以食物、飲料)時,也要失用表揚等,逐漸可以引導孩子接受次級強化手段--如表揚、讚賞,擁抱等。
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作用。教孩子較難的技能項目時,就要使用最好的強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強化物可以放在放在使孩子能夠看到的地方,讓他明確聽指令就會有好處。但是不要說:“如果你聽話,指出那個是公園,就給你吃糖”。這樣好像是在討價還價。最好是通過孩子在完成了應有的反應得到強化的經驗,讓他來接受你的這種操作方式。
強化的目的是讓孩子更願意配合,更喜歡訓練。你在使用讚賞時,除了說“很好”、“真棒”以外,也應該明確地表明你所強化、表揚的是什麼行為。比如,在孩子進行對名詞的理解的訓練時,指令是“把火車給我”,孩子果真把火車拿給你了,結果(強化)可以這樣說:“真好,把火車給了老師。”(具體說明了什麼樣的動作反應“真好”)。
反復練習是ABA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因為使用了強化和提示,孩子才願意反復進行練習。因為反復進行練習,孩子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有些從事訓練的老師或家長往往容易出現如下的“錯誤”,就是在孩子對指令只做出一次反應或回答以後,就換做另一個題目了。他們給孩子提示,使孩子“正確”地做出了反應,並沒有給孩子機會反復練習,以致達到能夠無須提示也可以正確操作的機會。這樣的訓練是無效的。應該說,重複多次的練習,對孩子掌握技能是特別重要的。
在美國ABA老師訓練新的技能時一般給孩子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練習的機會。這樣可以每天瞭解有百分之幾的反應是正確的,有百分之幾的是錯的。比如,教孩子認識房間的作用(“我們在廚房裡幹甚麼?”“做飯”),開始教這個項目時,選一個房間練習10次。不過,連續十遍問同樣的問題可能沒有意思。可以問幾次後再問些不同的問題(比如,給他看一個房間或地方的圖片,問他“這是哪裡?”),然後再回到目標問題上。只是注意,在問不同問題前的最後一個目標問題的回答必須是沒有提示的。
如果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個專案中的幾項內容後(比如學習“情感”的認識時,已經對“高興”、“生氣”、“難過”有了認識,下一步要求瞭解“不好意思”),除了增加和練習新的內容(反復給他出示一個孩子在做錯事後而感到不好意思的圖片,並問他覺得怎麼樣?)以外,還要隨時穿插他已經練習過的話題。這樣做有以下好處:①使練習不覺得單調(更有意思);②有助他記住學過的東西;③加強他對舊的和新的圖片辨別能力
在反復練習時,要尋找各種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孩子所學的技能夠得到泛化,另外也可增加孩子的興趣。如果他在學《分類》,把不同分類的東西(水果,動物,交通工具,文具類等,或它們的圖片 )排好,找好幾個水果,也找好幾個蘋果,西瓜,等的例子。這樣用不同的例子,反復練習,也是ABA最強調的一點。
幫住孩子扶正“金錢觀”淺談學生不良品德的矯正寶寶營養不良 合理飲食糾正孩子說粗話 分階段糾正如何對待寶寶偷錢行為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容忽視如何應對兒童咬指甲的習慣?洞察孩子身上的異常信號5招糾正孩子說髒話寶寶說髒話 家長要理智應對怎樣讓寶寶遠離電視機?孩子的壞習慣不能遷就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小妙招孩子左撇子不要強行糾正寶寶是個“電視迷”拒絕壞習慣,把握第一次教育機會 儘量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減少挫折感。ABA的分解式操作教學(Discrete Trial Teaching)與傳統的經典的教學方法不一樣。它是由指令、反應、和結果三個環節構成的。經典的教學方法是給孩子提供(看或講)很多的資訊內容,孩子在教授過程中只需被動的“聽”,無需明確地作出反應。ABA教法就不一樣,只給孩子很少的“資訊”(比如兩張動物的卡片和一個指令:“把牛給我。”),對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確,孩子對此也十分清楚。因此,應該說ABA不是那種被動、消極的學習方式,而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法。每次"操作"時孩子必須作出反應。這種方式很適於對孤獨症兒童的訓練,因為他們不可能象正常兒童那樣,只需被動聽老師上課就能學會新的技能。
為了促使孩子對指令作出(正確)的反應,必須使用提示(這包括手把手練習、語言提示、手勢和操作示範等提示)幫助。傳統的教育過程往往不包括向ABA這樣的提示形式。教一個非孤獨症兒童時,他可能通過觀察來學習,比如問他“今天是星期幾?”他不會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確時,可以再詢問另一個孩子。如果別的孩子回答正確,那麼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來了。但是孤獨症兒童就不一樣了,所以必需給他們以提示,給他們多次的機會自己作出反應,再多次得到強化。ABA這種方法更強調對孩子指令後,孩子須馬上做出反應。因此,提示的技術就更具意義。比如,教一個孩子學會完成兩步的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者“站起來,把書放在桌子上”……)時,孩子很可能只聽從第一項動作指令或後面一項指令,所以,給出指令後,馬上示範或手把手提示--讓他先完成第一項動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項動作指令。有了這樣的提示,孩子才對指令可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只要他能夠完成了指令(那怕是提示後完成的),還是要對他做出的正確反應給以強化。強化孩子做出的正確的反應就是“操作訓練”的第三環節——結果。如果兒童反應是對的,馬上給某種獎勵,如果反應不對,說“不好!”。通過反復的練習,可以逐漸減少對孩子的提示,一直到無需再給提示,他也能正確做出反應。強化的使用也是有區別的,一般在操作練習兩天以後的技能,如果需要提示的反應,強化的方式就用讚賞(對、很對;好…),如果沒有經提示就做出的正確反應,就要多給強化,包括更多的誇獎及給他喜歡的東西(好吃的、玩具之類)。
上面這個例子提到了ABA另外兩個特點(除了把技能項目分解成很小的步驟和使用提示説明以
外),就是強化和反復練習的重要性。
強化:ABA強調任何一種行為變化都和它自身的結果有關聯。如果一個孩子叫了“媽媽”,媽媽馬上高興的對他笑、並擁抱他,孩子可能因此會更多地叫媽媽。媽媽對孩子的態度強化了孩子的行為。開始對孤獨症孩子訓練時,往往能夠使用的只是初級強化物,它包括食物、飲料等,在使用初級強化方式(給以食物、飲料)時,也要失用表揚等,逐漸可以引導孩子接受次級強化手段--如表揚、讚賞,擁抱等。
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作用。教孩子較難的技能項目時,就要使用最好的強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強化物可以放在放在使孩子能夠看到的地方,讓他明確聽指令就會有好處。但是不要說:“如果你聽話,指出那個是公園,就給你吃糖”。這樣好像是在討價還價。最好是通過孩子在完成了應有的反應得到強化的經驗,讓他來接受你的這種操作方式。
強化的目的是讓孩子更願意配合,更喜歡訓練。你在使用讚賞時,除了說“很好”、“真棒”以外,也應該明確地表明你所強化、表揚的是什麼行為。比如,在孩子進行對名詞的理解的訓練時,指令是“把火車給我”,孩子果真把火車拿給你了,結果(強化)可以這樣說:“真好,把火車給了老師。”(具體說明了什麼樣的動作反應“真好”)。
反復練習是ABA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因為使用了強化和提示,孩子才願意反復進行練習。因為反復進行練習,孩子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有些從事訓練的老師或家長往往容易出現如下的“錯誤”,就是在孩子對指令只做出一次反應或回答以後,就換做另一個題目了。他們給孩子提示,使孩子“正確”地做出了反應,並沒有給孩子機會反復練習,以致達到能夠無須提示也可以正確操作的機會。這樣的訓練是無效的。應該說,重複多次的練習,對孩子掌握技能是特別重要的。
在美國ABA老師訓練新的技能時一般給孩子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練習的機會。這樣可以每天瞭解有百分之幾的反應是正確的,有百分之幾的是錯的。比如,教孩子認識房間的作用(“我們在廚房裡幹甚麼?”“做飯”),開始教這個項目時,選一個房間練習10次。不過,連續十遍問同樣的問題可能沒有意思。可以問幾次後再問些不同的問題(比如,給他看一個房間或地方的圖片,問他“這是哪裡?”),然後再回到目標問題上。只是注意,在問不同問題前的最後一個目標問題的回答必須是沒有提示的。
如果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個專案中的幾項內容後(比如學習“情感”的認識時,已經對“高興”、“生氣”、“難過”有了認識,下一步要求瞭解“不好意思”),除了增加和練習新的內容(反復給他出示一個孩子在做錯事後而感到不好意思的圖片,並問他覺得怎麼樣?)以外,還要隨時穿插他已經練習過的話題。這樣做有以下好處:①使練習不覺得單調(更有意思);②有助他記住學過的東西;③加強他對舊的和新的圖片辨別能力
在反復練習時,要尋找各種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孩子所學的技能夠得到泛化,另外也可增加孩子的興趣。如果他在學《分類》,把不同分類的東西(水果,動物,交通工具,文具類等,或它們的圖片 )排好,找好幾個水果,也找好幾個蘋果,西瓜,等的例子。這樣用不同的例子,反復練習,也是ABA最強調的一點。
幫住孩子扶正“金錢觀”淺談學生不良品德的矯正寶寶營養不良 合理飲食糾正孩子說粗話 分階段糾正如何對待寶寶偷錢行為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容忽視如何應對兒童咬指甲的習慣?洞察孩子身上的異常信號5招糾正孩子說髒話寶寶說髒話 家長要理智應對怎樣讓寶寶遠離電視機?孩子的壞習慣不能遷就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小妙招孩子左撇子不要強行糾正寶寶是個“電視迷”拒絕壞習慣,把握第一次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