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擔心, 同齡的寶寶都會說話了, 而我的寶寶還只會叫‘媽媽’。 ”“別的孩子似乎更加活潑好動,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是?”“為什麼我兒子不愛看書?”“為什麼我女兒還不會算術?”“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參加活動?”……家長們常常為“為什麼孩子與眾不同”而擔心。 或是生理發育, 或是性格特徵, 究竟如何看待孩子的與眾不同呢?
家長觀點:
與眾不同, 有點急
眼冒金星:孩子是不是有問題?
談起土土在早教中心的表現, 土土媽簡直是急得“眼冒金星”:“同課堂的孩子有的大點有的小點, 但是都能聽老師的話, 跟老師互動, 做動作,
Advertisiment
擔心焦慮:為什麼孩子不愛讀書?
小美就要上小學了, 眼看著其他小朋友都圍著媽媽看書學習, 可小美在書桌旁就是待不住, 爸爸心裡特別著急。 “一個女孩子, 應該穩穩當當、文文靜靜地讀讀書, 可小美就是喜歡在外面和男孩子一起爬上爬下, 看見高處就上,
Advertisiment
不以為意:我知道, 她很完美
不過, 同樣對於孩子的與眾不同, 日本媽媽Saeko的心情卻很淡定。 Saeko的女兒卡琳現在讀小學二年級, 但是在班裡表現得不活躍, 大部分時間只是喜歡傾聽, 不太願意表現自己。 一些朋友會好意地跟Saeko說:“你應該讓卡琳再活潑點。 ”“卡琳這個樣子以後走上社會會遇到麻煩的。 ”對於這些評論, Saeko卻不以為意:“我習慣了, 只是笑一笑。 我是卡琳的媽媽, 我知道, 她很完美。 她是不一樣的孩子。 ”
專家意見:
與眾不同, 不是壞事
“孩子的與眾不同未必是件壞事。 ”育兒專家李惠健教授建議家長正確看待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 甚至是大多數孩子不一樣的地方, 尤其在智力發展和性格特點方面,
Advertisiment
專家表示:“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獨特的旅程和目的, 他們已經有了成就偉大的種子, 父母要做的是創造肥沃的土壤使孩子按自己的意志成長, 而不是父母認為孩子應該成為的樣子, 更不是將孩子雕琢成‘千人一面’。 瞭解孩子的獨特之處, 滿足孩子的獨特需求, 對孩子異于他人的表現說‘沒關係’, 才能給予孩子實現夢想的力量和信心。 ”
性格不同:
不必要求孩子“更活潑”
據專家介紹, 孩子的性格大致可以分為“敏感型”、“反應型”、“接受型”和“活躍型”四種, 大多數孩子都擁有以上每一種性情的特點, 並以其中一兩種為主。
敏感型:敏感型的孩子較脆弱, 容易激動, 更多愁善感,
Advertisiment
反應型:反應型的孩子好交際, 性格外向, 興趣廣泛, 對外界刺激的需求更多。 但他們經常不把一件事情做完就轉到另一件事情, 不願意被迫集中注意力。 他們比其他孩子需要更為多樣性的活動。
接受型:接受型的孩子有良好的舉止, 很合作;他們遵從指示, 但拒絕變化。 他們需要每天有一個日常行為習慣, 太多活動會打亂他們的節奏。 父母要注意:孩子有旁觀的權利, 不必總是強求這類型的孩子加入到活動中。
活躍型:活躍型的孩子有堅強的意志,
Advertisiment
智力不同:
發展孩子的優勢智慧
關於孩子在智慧發展方面的與眾不同, 很多家長也非常擔憂。 據中大心理中心教授肖計畫介紹,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優勢智慧”, 家長應該幫孩子找到自己的“長板”, 而不是“短板”。
據專家介紹, 智力有八種類型:學術、情感、體育、創造性、藝術、常識、直覺以及天賦智力。 “每個孩子天生就具有全部這些智力,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家長往往更關注學術智力, 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
事實上,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 所以善於此不善於彼是很正常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騎車方面是個學得慢的人,有可能他在社交方面是個學得快的人。許多父母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孩子相互比較,看到大多數孩子在騎車方面學得快,而自己的孩子學得慢,就會認為孩子有問題,而忽略了他學得快的其他方面。
比如,一個孩子在騎車方面是個學得慢的人,有可能他在社交方面是個學得快的人。許多父母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孩子相互比較,看到大多數孩子在騎車方面學得快,而自己的孩子學得慢,就會認為孩子有問題,而忽略了他學得快的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