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BB迷電視 好爸爸生氣很可怕!

沒錯!太多的育兒書裡告訴我們要冷靜、平和, 不能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相對來講, 親手帶大一對龍鳳胎寶寶, 我也算是個好爸爸了。 但是, 你也許也會遇到我家這樣的小場景:

孩子們到了看電視的時間。 一般都是他們自己打開電視, 自己按下遙控器, 我基本不管太多, 只強調一下:“離遠一點!”為了強調看電視太近的嚴重後果, 我會警告姐弟倆:“否則眼睛就看不見東西了!”兩人還算聽話, 乖乖地退到離電視遠遠的地方看。

但是, 孩子喜動不喜靜, 看電視的時候也會偶爾亂跑一下。 於是, 這過程中小韜就在電視機前停留下來,

Advertisiment
趁機離得很近地看。 我再次強調了幾次, 他都聽話地退回去。 當我以為不必再為這個問題擔心時, 偶爾看了一下客廳, 媽呀!小韜就站在電視前, 臉幾乎都要貼到電視機螢幕上了!這怎麼可以?我說話也太不管用了吧?!當時我就生氣了!我生氣時嗓門高, 說話快, 聲音嚴肅, 但從來不會打罵。 但即使這樣, 小韜馬上眼淚汪汪。

接下來我是怎麼做的?

step1

小韜哭的時候, 我沒為之所動, 反而繼續保持著生氣的狀態, 對他說:“你還好意思哭?爸爸講過多少遍了?還犯同樣的錯誤!”當然, 這樣的話, 也只有生氣時才會講, 讓孩子知道, 眼淚並不能博取同情。

step2

把小韜叫過來, 用稍溫柔的語氣說:“這次的事你記住了嗎?”“以後再也不能這樣了,

Advertisiment
眼睛還要不要了?”再把事情本身及道理重述一遍。 小韜的反應是大哭, 我不阻止孩子哭。 孩子的自製力差, 管不住自己, 容易貪圖近距離看電視的爽快而忘了父母的囑咐, 因此並不是在故意氣人, 所以看到父母生氣, 內心是很複雜的, 總會有點委屈。 複雜的情緒通過哭出來能夠有一定的舒緩作用。

step3

表達自己。 讓孩子明白, 父母發火都是因為關心和愛護。 父母並不想發火, 只是看著當時的情況太著急了, 希望孩子理解父母生氣、有情緒也是很正常的, 應該得到體諒。 我會說:“真是太生氣了, 爸爸都說不出話來了!”小韜聽到我這麼說, 知道其實我心裡也挺難受, 還會安慰我。 當你以弱者姿態出現的時候, 很容易獲得孩子的諒解,

Advertisiment
並讓孩子牢牢記住不再做這樣傷害別人的事。

關於生氣的更多探討

美國加州專業心理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馬修·麥凱曾說:“所有的父母都會生氣。 那些聲稱自己從沒有在孩子面前失控而生氣的父母可能是在自欺欺人。 ”他的一次調查研究的資料是這樣的:有一半的受訪父母因為脾氣失控狠狠地打過自己的孩子;另外有40%的父母擔心他們會因為脾氣失控而傷害孩子;其中2/3的受訪父母說, 他們一周有至少5次以上會大聲責駡孩子或向孩子大聲怒吼。 看來, 爸爸生氣很正常, 而且, 也許生氣的爸爸更加重視教育, 更願意投入到親子關係中。 所以, 雖然爸爸生氣了, 但後果並沒有那麼嚴重。

生氣的內涵

爸爸生氣,

Advertisiment
心裡並不應該真的那麼氣, 也沒有必要真氣。 真生氣的話, 往往對事情有害無益。 因為人在真生氣的時候, 經常口不擇言, 情緒難以自控。 這時候可以馬上想想,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小小的孩子, 如果他真的事事都能如願那麼自製、乖巧, 那他就不是孩子了。 遇到真的讓人生氣、著急的場景, 即使當時是情緒所致, 吼了孩子幾句, 也應該馬上調整情緒, 妥善處理, 讓生氣轉換成一個教育時機。

生氣的頻次

經常生氣的爸爸, 可能真的是對孩子太沒有耐心, 或者是情緒自控能力較差。 頻繁生氣, 肯定就失去了我們在這裡探討的由生氣延展出來的教育意義。 如果平時爸爸都很耐心、溫和, 親子關係也非常好, 那麼他偶爾的生氣, 絕對是在為孩子強調規則邊界,

Advertisiment
會讓孩子記憶深刻, 可能一生都不會再犯。

生氣的時機

不要突然爆發。 有些爸爸平時並不太關注孩子, 突然遇到一個讓他覺得難以忍受的情景時, 會沖孩子發脾氣。 其實他不清楚以前並沒有給孩子立過相應的規矩, 也許孩子已經很努力了, 只是還沒有達到完美……這樣的生氣, 確實會傷害孩子, 讓孩子不知所措。 所以, 再次強調, 只有瞭解孩子、和孩子關係親密的爸爸才有資格生氣, 也才能把握好生氣的時機。

生氣的力度

這裡說的生氣應該指的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緒, 一般是高聲、嚴厲的提醒, 讓孩子有所警覺, 而不是指體罰、責駡孩子。 爸爸再生氣也不能動手, 而且一定要就事論事, 不要說與這件事無關的話, 也不要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從人格上否定孩子。可以將生氣與安撫孩子的時間距離做適當調整,來讓孩子體會爸爸有多生氣!

生氣的反思

大多數爸爸生氣,都是因為覺得自己的父親權威掃地,教育預期的效果與現實相悖,比如我遇到的看電視的場景。但是其實,如果我們真的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憤怒的內在原因,就能先調節情緒,自覺地找到更好的辦法處理這件事,不斷通過調整方式方法來嘗試能否達到教育目的,比如走過去關上電視,或者給出最後一次“再離得近就關電視”的提醒。

生氣的意外收穫

在孩子理解了爸爸的生氣後,很有可能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交往中。比如當他和別的小朋友發脾氣後,能夠學著解釋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很生氣!”“因為你剛才做了……”這也是在鍛煉清晰的自我表達。會生氣的爸爸在生氣後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也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把生氣轉化為教育時機是一門藝術,和孩子生氣之後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更是不易,也許你對這個觀點保留自己的意見。我們只是想說,生活中一時沒忍住和孩子生氣了,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如何處理好生氣後自己的情緒,如何與孩子達到良好的溝通,如何琢磨出更好的育兒方式替代生氣,才是不斷考驗我們的話題。養育中,絕對不僅是“孩子,你慢慢來”,更是“好爸爸,你慢慢來。”

也不要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從人格上否定孩子。可以將生氣與安撫孩子的時間距離做適當調整,來讓孩子體會爸爸有多生氣!

生氣的反思

大多數爸爸生氣,都是因為覺得自己的父親權威掃地,教育預期的效果與現實相悖,比如我遇到的看電視的場景。但是其實,如果我們真的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憤怒的內在原因,就能先調節情緒,自覺地找到更好的辦法處理這件事,不斷通過調整方式方法來嘗試能否達到教育目的,比如走過去關上電視,或者給出最後一次“再離得近就關電視”的提醒。

生氣的意外收穫

在孩子理解了爸爸的生氣後,很有可能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交往中。比如當他和別的小朋友發脾氣後,能夠學著解釋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很生氣!”“因為你剛才做了……”這也是在鍛煉清晰的自我表達。會生氣的爸爸在生氣後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也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把生氣轉化為教育時機是一門藝術,和孩子生氣之後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更是不易,也許你對這個觀點保留自己的意見。我們只是想說,生活中一時沒忍住和孩子生氣了,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如何處理好生氣後自己的情緒,如何與孩子達到良好的溝通,如何琢磨出更好的育兒方式替代生氣,才是不斷考驗我們的話題。養育中,絕對不僅是“孩子,你慢慢來”,更是“好爸爸,你慢慢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