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B超單上的這些資料,竟能看出胎兒是否畸形?

B超是准媽媽在孕期必須要做的產檢專案, 通過它可以瞭解胎兒發育的狀況。 做B超時, 大多數准媽媽都能順利通過, 但也有不少孕媽會遇到這些問題:寶寶腎盂擴張、脈絡叢囊腫、心內強回聲、輕度側腦室增寬......面對這些問題, 媽媽們會非常焦慮擔心, 但其實這些“異常情況”有可能是正常的或者是暫時存在的現象。 今天, 就幾種常見的異常情況, 來教大家如何應對。 1、腎盂擴張

胎兒腎盂擴張在妊娠中期較為常見, 發生率為0.3%~4.5%。 腎盂擴張的程度不同, 對胎兒的影響也不一樣。 輕度腎盂擴張是指腎盂寬度在4~10 mm之間,
Advertisiment
且不存在腎盞擴張。 輕度腎盂擴張可出現在健康的胎寶寶身上, 可能是由胎兒膀胱過度充盈壓迫輸尿管引起, 也可能是受母體內孕激素的影響, 輸尿管平滑肌蠕動減慢所導致的。 對於這種情況, 如果腎盂擴張的程度沒有持續加重或者逐漸消失, 准媽媽無需過於擔心, 只需要做好定期複查。 但如果腎盂擴張的程度持續加重, 並且寬度≥10 mm或有腎積水的情況存在, 則提示胎兒有泌尿系梗阻以及膀胱輸尿管返流等疾病的風險, 需要繼續定期複查B超。 待寶寶出生5~7天后, 進行腎功能以及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等方面的檢查, 以排除梗阻和膀胱輸尿管返流。 2、脈絡叢囊腫脈絡叢囊腫是指側腦室脈絡叢散在的、直徑≥3mm的小囊腫,
Advertisiment
可發生在單側或雙側, 也可單發或多發。

B超單上的這些資料, 竟能看出胎兒是否畸形脈絡叢囊腫的出現與染色體異常有一定關係, 所以, 當發現胎寶寶有脈絡叢囊腫後, 需要仔細檢查胎兒有無其他結構的異常, 尤其是雙手, 以輔助除外胎兒染色體畸形的可能。 如果胎兒只有脈絡叢囊腫, 沒有發現其他結構異常, 則無需過於擔心, 通常只需要在孕26周後複查B超。 因為90%以上胎寶寶的脈絡叢囊腫會在妊娠26周以後消失, 也不會對孩子的智力造成影響。 但如果胎寶寶囊腫呈進行性增大, 或者還合併有其他的結構異常, 比如說腎盂積水、腎臟積水、胎寶寶緊握拳頭等, 則提示胎寶寶患18-三體綜合症的可能性很大, 需要進行羊膜腔穿刺檢查,
Advertisiment
分析胎寶寶染色體核型, 以判斷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畸形。 3、心內強回聲心內強回聲指在乳☆禁☆頭肌或任意心室內出現的回聲與骨質強度類似的微小鈣化灶, 可存在于單一心室或雙心室, 可單發也可多發, 有1.5%~4%的胎兒可出現心內強回聲。

有心內強回聲不一定說明胎兒心臟有問題, 與染色體異常也沒有必然聯繫。 研究發現, 很多年齡不足35歲的准媽媽在做超聲檢查時, 會發現胎兒心內強回聲, 但屬於正常生理表現, 這有可能是乳☆禁☆頭肌的鏡面發射回聲。 所以, 當懷疑胎兒心內強回聲時, 醫生通常會從多個角度查看來加以判斷。 但如果發現胎兒有典型的心內強回聲, 則需要對胎兒進行細緻的超聲檢查, 以明確有無結構異常。
Advertisiment
如果合併其他明顯的結構異常或隱匿症狀, 醫生通常會建議你進行羊膜腔穿刺術, 以排除染色體畸形。 4、輕度側腦室增寬正常情況下, 側腦室寬度應在10 mm以內, 如果寬度達到10~15 mm之間時, 則稱為輕度側腦室增寬。

輕度側腦室增寬可發生在健康胎寶寶的身上, 但這種概率較低, 通常僅為0.15%。 側腦室增寬的發生多與胎兒染色體異常有關, 其中以21-三體綜合征最為多見, 發病率為1.4%, 是普通胎兒的9倍, 而且寶寶日後發生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的可能性會增加10%~30%。 所以, 一旦發現胎兒側腦室增寬, 醫生會仔細檢查胎兒的結構, 並建議准媽媽進行羊膜腔穿刺, 以及篩查胎兒感染的指標, 必要時還要做胎兒神經系統MRI檢查, 以排除胎兒是否合併有顱內其他發育異常,
Advertisiment
例如胼胝體發育不良或腦室系統梗阻等。 側腦室增寬的程度不同, 預後也是不一樣的。 研究顯示, 側腦室擴張寬度為10.0~12.0 mm的寶寶預後較好。 上述這些“異常情況”, 可輔助判斷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的情況。 出現的“異常情況”種類越多, 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越大。 如果經過醫生綜合評估後, 懷疑胎寶寶存在染色體異常的風險, 建議准媽媽們進行介入性產前診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