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Grace錄節目失控 孩子在公眾場合耍賴咋辦

隨著年齡的增長, 寶寶有點小脾氣了, 一件事不滿足他, 他就開始耍賴, 有時候甚至會當街賴地, 讓爸爸媽媽非常尷尬。

姐姐grace錄節目失控耍賴

近日, 曹格攜“姐姐”Grace參加真人秀節目《巔峰拍擋》錄製, 姐姐在節目現場再度展現呆萌可愛的一面, 還不時跟“薯條爸爸“撒嬌。

小孩子年齡小, 對很多事情沒有耐性, 特別是錄製節目時間長, 慢慢地就會失去興趣, 開始想引起父母的關注, 甚至出現耍賴的行為。 這是很正常的, 爸爸媽媽們要巧妙應對哦!

孩子的耍賴行為就是在考驗爸爸媽媽的耐心。 當家長軟硬兼施希望孩子能夠配合時,

Advertisiment
偏偏孩子卻好像是從外星球來的, 不但聽不懂, 而且還繼續大哭大鬧, 這就讓家長完全無法再顧及形象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 先強行把孩子帶離是非之地再說。 你家的寶寶會耍賴嗎?

在很多父母眼裡, “聽話、守規矩”無疑是一個好孩子應有的表現。 如果孩子表現出“小乖乖”的樣子, 那麼爸爸媽媽也會因此感到驕傲與放心。 可是事與願違, 雖然已經在教養上下了很多工夫, 可有些家長仍舊會發現寶寶還是愛耍賴、不聽話, 很多規矩說了又說, 孩子最後還是以哭鬧來收場。

難道寶寶的耍賴真的就那麼棘手嗎?真的就無法抵抗嗎?其實不然, 要和寶寶“抵”賴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艱難。 只要父母以同理心來瞭解孩子,

Advertisiment
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對孩子的心理世界多一些體會和理解, 並從日常生活中建立常規、以身作則, 那麼就能讓孩子改變以耍賴來達到目的的習慣!

孩子耍賴的5大原因

當寶寶有耍賴的行為時, 不外乎有以下5大原因。

向父母爭取控制權

學齡前的孩子正值自我意識高度膨脹的一個發展期, 他們活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 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同時也偏愛一致性與可預期的事。 因此, 當孩子用耍賴的方法向父母說“不”時, 那多是一種想表達自己意見的方式。

引起父母關心和注意

當寶寶乖巧聽話的時候, 父母常常可能會因為其他事而忽略了孩子。 既然正常手段不能得到父母的注意, 那麼寶寶自然會考慮一些不正常的辦法,

Advertisiment
比如哭鬧、耍賴等。 一旦寶寶發現不聽話或哭鬧可以引起父母更多的關注之後, 這種蠻橫不講理的舉動也許就會經常出現, 因為寶寶已經確認這是一項非常有效的好辦法。

測試父母的底線

孩子雖然年齡還小, 但已經懂得可以用耍賴的方式來測試成人的底線與處理方法。 如果孩子每次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那麼父母以後對他的規勸很可能都會失效, 因為孩子明白你的原則是可以為他而更改的。

曾經獲得錯誤的鼓勵

當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 最常見的就是以哭鬧來表現。 此時家長如果因心疼或是管教方便(比如正好要帶孩子出去, 但是又覺得孩子哭鬧很丟臉)而答應孩子的要求,

Advertisiment
那就可能向孩子傳達一項錯誤的鼓勵資訊, 使寶寶認為只要自己哭鬧 , 家長就會答應他的要求, 進而愈發變本加厲地耍賴。

表達能力不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 但是他的口語能力發展卻仍不成熟。 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相違背, 而且不能獲得滿足時, 表達能力有限的孩子當然會以哭鬧的方式來表現。 比如家裡有客人來, 孩子雖然很想睡, 心情卻處於很興奮的狀態而不願就寢, 如果家長此時再強制寶寶去睡覺, 那麼寶寶就可能出現哭鬧耍賴的行為。

在瞭解到孩子耍賴的主要原因之後, 專家提供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方法供廣大父母參考。 這些方法分為“治標”和“治本”兩個方面,

Advertisiment
一共分8個步驟進行。 其中“治標”的方法主要針對孩子耍賴時當場使用, 而“治本”的方法則可幫助家長逐漸杜絕孩子的耍賴行為。

治標4大步驟

步驟1 曉之以理

當孩子耍賴時, 家長需要馬上嚴正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你這樣的表現, 現在也不會買你要的東西給你。 ”讓孩子清楚地知道, 家長不會順從他的要求。 即便他哭鬧耍賴得再厲害, 家長也不需要發脾氣, 只要以堅定的口氣說明理由即可。

步驟2 拒絕要脅

不論孩子如何哭鬧, 家長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妥協。 如果孩子哭鬧得動靜很大, 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下一步的行動, 是要留在當場, 還是要離開。 如果要繼續從事活動如逛街, 那就要孩子停止哭鬧, 否則立刻帶他離開現場。

步驟3 動之以情

當孩子停止哭鬧之後,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可以好好地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都喜歡你現在乖乖的樣子。”讓孩子明白,下次可以用好好說話的方式跟家長提要求,而不是以哭鬧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步驟4 正向激勵

以多樣的方法來滿足孩子的需求,並鼓勵孩子有好的表現,如學齡前的幼兒,家長會訓練戒奶嘴或坐馬桶大小便等。可以幫孩子準備一本小冊子,當他有好的表現時,就以蓋章或畫紅花的方式幫孩子記錄。在紅花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就給孩子買一樣他喜歡的東西,把焦點放在孩子好的行為上,能激勵孩子有更好的行為表現。

治本4大步驟

讓孩子作息規律

孩子耍賴通常是因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父母平時就應堅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建立生活常規,並和孩子一起溝通討論,讓孩子真正因瞭解而有遵守的意願。訂好的規矩一定要明確施行,不要隨意改變,以免孩子產生混淆。

教孩子正確表達

除了建立生活常規讓孩子有規律感之外,家長也應該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表達需要。如果孩子不開口的話,家長可以暫時不出手協助。當孩子開口要求家長協助時,家長也可以用提示說明的方式,讓孩子有自我思考的空間。

少說“不可以”

家長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不可以”,除了告訴孩子什麼“不可以”之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可以”怎麼做,否則孩子就不會感受到在成長,只是覺得家長總是一味地拒絕和否定,以後可能會漸漸降低對家長的信任,將行為“化明為暗”,只要家長不在,他就偷偷做被禁止的事。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的行為都是由模仿而來,因此當孩子耍賴時,家長自己也要反省一下,看看本身是否也有這樣的行為。在生活常規建立之後,家長是否又是最先不遵守規矩。例如要求孩子疊被子,但自己的被子卻總是卷成一團。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總是很晚才睡覺。請注意,在定下規矩時,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才會更有說服力。

TIPS:不要覺得孩子耍賴很丟臉

當孩子在外耍賴時,父母通常都會覺得很丟臉。對此孫扶志教授表示,家長其實不必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應該明白,孩子耍賴是正常的普遍行為,每個父母都可能經歷,所以你並不孤單!倒是家長應該靜下心去處理孩子的不當行為,孩子耍賴只是要求你的注意和關心,並不是無可救藥。家長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嚴重,更不要從人格特質上去否定孩子。

耍賴,其實這是很多寶寶都會有的行為,也很正常,與寶寶年齡小、心理需求都有關係,爸爸媽媽們要做的就是設身處地地給予關懷,常與孩子溝通,瞭解其合理的需求,更不要時時刻刻以規矩來框住孩子的生活,要給孩子應有的愛和理解,以便糾正其不良行為表現。

否則立刻帶他離開現場。

步驟3 動之以情

當孩子停止哭鬧之後,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可以好好地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都喜歡你現在乖乖的樣子。”讓孩子明白,下次可以用好好說話的方式跟家長提要求,而不是以哭鬧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步驟4 正向激勵

以多樣的方法來滿足孩子的需求,並鼓勵孩子有好的表現,如學齡前的幼兒,家長會訓練戒奶嘴或坐馬桶大小便等。可以幫孩子準備一本小冊子,當他有好的表現時,就以蓋章或畫紅花的方式幫孩子記錄。在紅花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就給孩子買一樣他喜歡的東西,把焦點放在孩子好的行為上,能激勵孩子有更好的行為表現。

治本4大步驟

讓孩子作息規律

孩子耍賴通常是因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父母平時就應堅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建立生活常規,並和孩子一起溝通討論,讓孩子真正因瞭解而有遵守的意願。訂好的規矩一定要明確施行,不要隨意改變,以免孩子產生混淆。

教孩子正確表達

除了建立生活常規讓孩子有規律感之外,家長也應該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表達需要。如果孩子不開口的話,家長可以暫時不出手協助。當孩子開口要求家長協助時,家長也可以用提示說明的方式,讓孩子有自我思考的空間。

少說“不可以”

家長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不可以”,除了告訴孩子什麼“不可以”之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可以”怎麼做,否則孩子就不會感受到在成長,只是覺得家長總是一味地拒絕和否定,以後可能會漸漸降低對家長的信任,將行為“化明為暗”,只要家長不在,他就偷偷做被禁止的事。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的行為都是由模仿而來,因此當孩子耍賴時,家長自己也要反省一下,看看本身是否也有這樣的行為。在生活常規建立之後,家長是否又是最先不遵守規矩。例如要求孩子疊被子,但自己的被子卻總是卷成一團。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總是很晚才睡覺。請注意,在定下規矩時,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才會更有說服力。

TIPS:不要覺得孩子耍賴很丟臉

當孩子在外耍賴時,父母通常都會覺得很丟臉。對此孫扶志教授表示,家長其實不必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應該明白,孩子耍賴是正常的普遍行為,每個父母都可能經歷,所以你並不孤單!倒是家長應該靜下心去處理孩子的不當行為,孩子耍賴只是要求你的注意和關心,並不是無可救藥。家長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嚴重,更不要從人格特質上去否定孩子。

耍賴,其實這是很多寶寶都會有的行為,也很正常,與寶寶年齡小、心理需求都有關係,爸爸媽媽們要做的就是設身處地地給予關懷,常與孩子溝通,瞭解其合理的需求,更不要時時刻刻以規矩來框住孩子的生活,要給孩子應有的愛和理解,以便糾正其不良行為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