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kimi晚說話?4個小妙招讓寶寶流利說話

近日林志穎接受了媒體的微信群訪, 在訪談中被問及Kimi參加節目之後最大的轉變是什麼, 他坦言:“Kimi從很早的很萌、很害羞, 到後來獨立完成任務, 他的勇氣和表達能力進步很多。 他是屬於晚說話的孩子, 和我一樣, 我到3歲才開始說話。 ”其實, 早前在《超級演說家》節目中, 林志穎也自曝三歲時還口吃, 不善於表達情緒, 爸爸曾一度以為自己是啞巴。 明星和明星小孩也會晚說話?如何判斷孩子說話晚?下面跟著專家一起來看看。


林志穎透露kimi是晚說話的孩子

寶寶為什麼說話晚
一般來說, 在正確的教育下, 12個月的孩子可以說出“爸爸、媽媽”一些簡單的詞,

Advertisiment
3-4歲能夠和大人完整的對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5-6歲時已經具備比較成熟的語法知識, 可以讀故事講故事了。 但是, 近年來孩子發育遲滯的的情況越來越多了, 很多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 自己的孩子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 同時由於忙於工作, 在親子交流上比較缺乏, 基本是直接丟給幼稚園, 等到孩子年齡大了問題嚴重了才開始著急。
一、生理原因導致寶寶不會說話
寶寶的舌息帶是否有粘連?寶寶聽力是不是有問題?寶寶是不是生病了, 比如腦癱等。 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 您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了, 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二、語言環境導致寶寶不會說話
偶爾才和孩子說話;除了你,
Advertisiment
和寶寶說話的其他人很少;家人的口音很雜, 方言, 英文, 普通話交錯。 通常, 處在這三種不利語言環境下的寶寶開口說話會比較晚造。 如果你給寶寶提供的語言環境太過單調或太過複雜, 孩子沒有得到有效的刺激, 導致了語言發展的滯後。 您需要立即改變, 應多和孩子說話, 暫時統一全家人的口音, 讓寶寶容易理解和模仿。
三、交流方式導致寶寶不會說話
如平時大人與寶寶很少說話, 使寶寶很少得到練習說話的機會, 因而影響寶寶語言的發育;一些家長對寶寶過於溺愛和遷就, 總是根據寶寶的手勢、眼神來滿足其要求, 忽視了對寶寶語言的訓練, 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
Advertisiment
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說話晚?


如果寶寶遲遲不會說話, 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說話太晚了, 其實很簡單, 下面的標誌告訴你寶寶的語言發育有點晚了。
1、嬰兒時期的寶寶, 不會咕咕地發聲, 或是不能自言自語地嘟囔。
2、寶寶到了12個月, 還不能注視說話的人。
3、一歲左右的寶寶, 不能根據指示做出動作。 比如當你說出“指指你的腳”, 他仍沒有反應。
4、18個月的寶寶掌握的詞彙不到50。
5、2歲的寶寶不能使用兩個連續的詞, 或是三歲的寶寶不能說斷句。
6、4歲的時候, 不能理解你說的話。
如果遇到上面的問題, 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4個小妙招讓寶寶流利說話


多給孩子講故事有助於提供孩子的語言能力

Advertisiment

儘早“對話”
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 盡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 當然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 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 並予以相應的回應和滿足。 此外, 隨著寶寶慢慢長大, 寶寶的表達方式日趨豐富, 開始發出各種各樣的咿咿呀呀的聲音, 這時候模仿一下寶寶, 它一定很開心。
使用“媽媽語”
生活中, 對於呀呀學語的寶寶, 媽媽(或其他家人)和寶寶說話時, 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提高聲調並採用誇張的語氣說出或重複說出一些簡短的詞語或句子, 這就是所謂的“媽媽語”。 寶寶非常吃這一套, 因為緩慢的語速、誇張的語氣、高揚的聲調和重複,

Advertisiment
是寶寶最容易理解的, 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學習語言。
做寶寶的“導遊”
寶寶是這個世界的“新客人”, 即便是對洗澡、吃飯這些最基本的事情寶寶也莫名其妙, 這時候需要我們做好寶寶的“導遊”, 比如用親切的聲音、變化的語調, 跟寶寶講他當前面對的事物和事情。 自然、親切的語言“導遊”, 對提高孩子語言能力非常有效, 也很利於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成為“朗讀者”
很多優秀家庭的實踐證明, 堅持給孩子朗讀、多給孩子講故事,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接觸優秀的漢語而不是傳統中的嬰兒語, 寶寶的語言能力可以發展到讓人驚喜的程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