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Word天呐~和孩子講話門道居然這麼多!

之前有木有覺得, 和孩子說話太累:總是雞同鴨講, 效果太低。 你讓他往東, 他偏往西...身經百戰後才發現, 原來和孩子講話, 門道居然這麼多!今天咱們就聊聊怎麼和孩子“有話好好說”。

直接說重點, 明確自己的態度

【這樣說不太好】

很多媽媽都曾苦口婆心的對孩子說類似的話:“你知道不知道現在幾點了?你怎麼還不睡覺呀, 明天起不來怎麼辦?”

【這樣說比較好】

媽媽邊關燈邊說:“閉上眼睛睡覺。 ”

小結論: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嘴皮子都說破了, 孩子就是不聽話。 絮絮叨叨的說個不停, 孩子不但覺得囉嗦, 也沒有得到明確指令,

Advertisiment
不如清晰的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不行”“不許”命令式詞語真的惹人生厭

【這樣說不太好】

孩子:“媽媽我還想吃糖。 ”媽媽看都不看孩子直接拒絕到:“不行, 你都吃那麼多了, 不許再吃了!”

【這樣說比較好】

孩子:“媽媽我還想吃糖。 ”媽媽蹲下來看著孩子說:“可以。 但是我們規定一天只允許吃2顆糖。 現在你把糖吃了, 明天就沒有了哦!”

小結論:“不行”“不許”“必須”這些強制性的字眼兒我們大人聽了都會覺得不舒服, 何況孩子呢?尤其孩子的思維還沒有發育成熟, 很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 像錯誤例子中的媽媽, 只是含糊的說了句:“你都吃了那麼多了。 ”就強令孩子不許吃糖了, 這個理由不能令孩子信服, 還會引起孩子哭鬧不止。

少說反話,
Advertisiment
孩子太小分不清正話反話

【這樣說不太好】

孩子犯錯誤, 媽媽很生氣的說:“看看你幹的好事。 ”

【這樣說比較好】

孩子犯錯誤, 媽媽很生氣的說:“這樣做是不對的。 ”

小結論:2-4歲的孩子正處於語言和邏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 他們不能完全明白媽媽的反話, 就像錯誤例子中的媽媽, 她嘴裡的“好事”和生氣的表情會令孩子困惑:既然是好事, 媽媽為什麼生氣?面對小寶寶, 我們應該用孩子能聽懂的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請徹底讓“別人家的孩子”消失吧

【這樣說不太好】

孩子不聽話。 媽媽:“你怎麼那麼鬧啊, 你看看那誰家的小誰多乖啊, 和人家學學。 ”

【這樣說比較好】

孩子不聽話。 媽媽:“你這樣會讓別人不舒服, 媽媽覺得非常不好”

小結論:之前有個很紅的段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Advertisiment
”我們這代大多數人都親身經歷過, 其中的滋味不用我多說了, 既然這樣, 我們就更應該避免自己的孩子也經歷這樣的事情。 對孩子的某些做法不滿, 可以直接點出問題, 而不應該拿別人的孩子作對比刺激自己的孩子。

說話不管用的時候可以自己做示範

【這樣說不太好】

媽媽:“把玩具收拾起來。 ”

【這樣說比較好】

媽媽:“過來和媽媽一起收拾玩具。 ”

小結論:這招在小小包身上非常管用, 之前為了讓他自己收拾玩具費盡了心思, 後來發現我帶頭收拾的時候, 他會主動過來和我一起收拾。 其實在我們觀察孩子的時候, 孩子也會觀察我們, 當我們覺得說話不管用的時候, 可以試試自己做, 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Advertisiment

時間觀念具體化

【這樣說不太好】

媽媽:“你都看一個小時的電視了, 再看一會就把電視關上。 ”

【這樣說比較好】

可以設定一個鬧鐘, 媽媽:“再看5分鐘, 鬧鐘響了就不能看電視了。 ”

小結論:“分鐘”“小時”, 對我們大人來說最簡單的時間單位, 孩子是沒有概念的, 我們可以將時間直觀的展現給孩子。 比如設個鬧鐘或者用沙漏, 來告訴孩子, 到了這個點, 就該停止做某件事情了。

不做唐僧, 避免反復說引起超限效應

【這樣說不太好】

媽媽:“洗手!跟你說多少遍了, 從外面玩回來要洗手, 手上都是細菌, 你上回肚子疼就是因為不洗手, 你怎一點都不講衛生呢?說了這麼多遍, 每回都忘了洗手......”

【這樣說比較好】

媽媽:“從外面玩回來把手洗乾淨。

Advertisiment

小結論:我們看《大話西遊》的時候, 都覺得唐僧可笑, 殊不知在面對孩子的時候, 我們自己也容易變成唐僧, 錯誤例子中的媽媽, 一直在重複強調洗手, 洗手, 貌似效果依舊不太好。

這種因為刺激過多, 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引起的不耐煩或叛逆心理被稱作超限效應, 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關於超限效應的文章, 感興趣的妞兒以加我微信 xxbmm123 然後回復超限效應, 查看《說100遍也不聽?也許是超限效應惹的禍》這篇文章。

包媽碎碎念:《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裡曾經提過:“透過研究說話, 你會比較根本地搞清楚自己和別人的關係, 搞清楚自己和別人在想什麼, 以及, 最重要的, 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我認為從親子關係的角度來看, 我們做父母的和孩子說話,不僅是認識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更關心的,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話好好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別說和孩子說話,就是我們成年人之間的溝通也經常會產生很多誤會。我一直認為:說話是一門藝術,和孩子說話更是一門學問,作為媽媽,我們應該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對他們多一些瞭解,有的時候多費一些心思,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們做父母的和孩子說話,不僅是認識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更關心的,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話好好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別說和孩子說話,就是我們成年人之間的溝通也經常會產生很多誤會。我一直認為:說話是一門藝術,和孩子說話更是一門學問,作為媽媽,我們應該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對他們多一些瞭解,有的時候多費一些心思,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