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抑鬱症准媽媽輕心不得

陳小姐今年28歲, 7個多月前, 剛得知的消息時, 她和先生興奮得好幾天都睡不好。 然而快樂的情緒並沒有延續太久, 隨著產期的來臨, 陳小姐發覺自己的情緒越來越差, 經常失眠、頭腦昏沉、胃口不好、渾身無力, 她開始擔心這種壞情緒會影響未來的寶寶, 又擔心自己即將變醜、變胖、失去一切......
在的生命歷程中, 懷孕和生產是相當重要而關鍵的時刻。 在此階段, 生理上的變化並不亞于初潮或停經期, 而其層面所承受的壓力, 卻可能遠遠超過人生其他階段。 正因為如此, 抑鬱和焦慮等情緒症狀往往不期而至。

Advertisiment

過去人們常關注“抑鬱”的話題, 對這一情緒障礙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認知。 然而, 研究表明, 徵候在產前、產後, 臨床特徵和嚴重程度並無差別, 憂鬱症在產後不會比懷孕期間來得嚴重。 研究還發現, 懷孕第32周的抑鬱指數最高, 產後第8個月指數最低。 換言之, 在整個懷孕、生產、育嬰過程中, 抑鬱症狀隨時都可能來襲, 有時甚至提前在懷孕末期降臨, 因此, 准媽媽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臨床上, 根據這段時期的情緒障礙程度, 區分為三種疾患:
短暫情緒失調:八成左右的准媽媽有此現象, 通常伴隨有意志消沉、精神不濟、對未來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等。 若家人能適時給予精神上的支援與保證, 短暫時間內多會自動康復。
產前、產後憂鬱症:一到兩成的母親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抑鬱狀態,
Advertisiment
症狀包括失眠、哭泣、自責、無望感、無助感、食欲差等, 嚴重的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產後獨自育嬰的可能性。
產前、產後精神病:前期症狀主要為易怒、情緒不穩、坐立難安等, 後期表現為多疑、思路不連貫、表達不確切等, 甚至出現妄想和幻覺症狀。 此疾患有可能為潛存之精神, 因懷孕時期體質上的變化而誘發。
產前、產後憂鬱症, 發生的原因多樣且複雜, 就治療而言, 常令准媽媽們擔心的, 莫過於藥物副作用對於胎兒發育、哺乳計畫可能造成影響。 其實, 除了少數情緒障礙十分嚴重, 甚至可能危及母嬰安全的個案外, 專家建議一般不用藥物治療。 適當的支援性、家人的關愛和鼓勵,
Advertisiment
往往可以有效地提供情緒緩解的管道, 逐漸消除抑鬱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