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09少兒讀物評選”系列訪談二:閱讀與心靈成長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 歡迎光臨搜狐母嬰訪談間, 我是主持人陳靜。 今天是2009年少兒讀物系列訪談。 我們今天請來的嘉賓也是重量級的嘉賓:


殷健靈老師,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 中國第五代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人物之一, 非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

顏小鸝老師, 蒲公英圖書的總策劃人。 請兩位首先跟網友打一個招呼。

殷健靈:各位網友大家好, 我是殷健靈。

顏小鸝:各位網友大家好, 我是顏小鸝。

“一個人的閱讀史”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話題是關于兒童成長的話題, 二位對這方面的經歷和感受也是非常多的,

Advertisiment
也希望跟我們各位網友有一個分享。 每個人都有童年閱讀的體會和很有意思的回憶, 兩位老師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讀物呢?

殷健靈:我成長的年代是七十年代, 在那個時候沒有非常明確的兒童文學這樣一個概念, 我記得我小時候的閱讀很散也很雜, 要說最有意義, 或者說印象最深得一本書, 我說不出來。 我只能說我的印象中讀的書不僅僅是一些文學書, 可能是《簡愛》, 那個時候看不懂的, 但是給我的印象卻很深。 包括那個時候看上下五千年, 世界五千年, 這些文學對我的影響很大。

顏小鸝:我的童年是在七十年代的最后期開始的, 那個時候最有意思的書是《閃閃紅星》那種文革時期的作品。

Advertisiment
圖畫書的閱讀我真就讀了一個《熊家婆》, 而且是一分錢在租書攤里面租的, 這本書在現在我印象都很深刻。 而且那個時候給我童年的緊張心理現在都難以磨滅的。

兒童閱讀興趣的培養

主持人:兩位的閱讀史也都是很豐富的。 現在很多家長, 尤其一些低齡寶寶的家長有一個疑問, 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兩位老師能不能分析一下閱讀興趣是跟什么有關系?

殷健靈:我的閱讀跟我媽媽有關。 那個時候電視并不豐富, 我記得印象最深的是跟媽媽一起聽電臺里面的長篇小說聯播。 家里訂了很多的雜志, 這里面寫的小說是我最初接觸的兒童文學, 這些小說離我生活特別近, 我特別喜歡。 這種閱讀興趣還是從家庭氛圍的影響來的。

Advertisiment

顏小鸝:我童年的閱讀和少年的閱讀, 那個時候是閱讀資源的匱乏期, 但是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 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國外的有很多書都是有的。 我生活中的環境是一個重慶市的作家協會, 有一個圖書室, 但是文革期間被破壞掉了。 我們這幫小孩經常從窗戶里面翻進去偷書看, 偷著看完了以后再還回去。 那個時候看的最多的是五六十年代初的兒童文學雜志, 這是我印象很深的, 因為里面的畫很漂亮。 還有就是老版的唐詩一百首, 還有歷險記。 那個時候沒有什么可看的, 也沒有可看的電視, 只有書, 在那個環境里面, 大人給孩子看, 大人也在看書, 也在寫作, 孩子只有看書或者玩。 可以說是一種娛樂。

主持人:那個時候資源匱乏可能造成了我們閱讀的很大興趣。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對閱讀都有著天然的興趣, 但是就是看怎么去利用閱讀, 或者是家長如何理解閱讀的功能。

殷健靈:這跟家長的作用非常有關系。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翻我媽媽的提包, 我覺得提包里面經常會翻出一些我喜歡的雜志和書。 我覺得有一本新書比一包零食更有意思。 這跟我們小時候的求知欲、好奇心有很大的關系。 而且跟父母對于你文學的重視有很大的關系。 在美國的時候, 美國做過一個調查, 對三十個人做過一個跟蹤調查, 這三十個人中有十五個人家庭背景是一樣的。 都不是出身于好的家庭。 而且都有家庭創傷, 比如說父母離異或者死亡。

Advertisiment
但是這三十個人中有十五個人成為了教授, 十五個人是基層工人。 根本的原因就是教授出身于普通家庭, 小的時候家里是不是有藏書、父母是不是給他們講故事, 家里是不是有印刷品。 究其所有的原因, 歸根到底就是父母是否重視孩子的閱讀培養。 對孩子的將來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心靈成長的關鍵

主持人:孩子對閱讀的盼望度和盼望值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剛才分享的是兒時的閱讀記憶。 今天的主題是閱讀和心靈成長, 兩位老師談談對心靈成長四個字是怎樣理解的?

顏小鸝:最早談心靈成長的提法, 是我當了編輯以后。 我看了殷健靈的《紙人》這本書里面講一個小女孩在小的環境里面的成長過程, 很多都是細節。 當時我看了以后我說,殷健靈怎么會去關注我們經歷過的,很多環境都有我們的切身感受,但是沒有把它細化出來,讓我們體會成長的過程,她想把成長的過程剖析開來,讓你覺得成長是快樂的。原來我們覺得成長就是長大了,就是很自然的成長。實際上成長過程中,如果有人提示我們去關注哪些點,去體會某些點,我們童年的記憶會深刻得多,對生活的理解也會更有意思。但是在我的童年里面缺失這一塊,所以我覺得今天的孩子,有了專門來關注孩子成長心靈這一塊的作家、老師,他們是幸福的,至少對自己童年的記憶是完整的。

殷健靈:每個小孩子來到世界上,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他經歷的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可能沒有一個階段像在他的同年和少年階段那樣經歷那么大的變化,幾乎天天會面對一個嶄新的世界。而經常很多事情他可能還都是第一次遇到。如果遇到快樂當然好,但是假如說遇到挫折,遇到感傷,遇到困惑,他會茫然,因為他從來沒有經歷過。所以,我們怎么解釋文學,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師長和書籍是很重要的,兒童文學承載了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教給孩子生活的經驗,了解人生、探索人性是所有文學的要領,但是對一個小孩來說,他不可能去理解世界名著中的人生,兒童文學會以特別淺顯、特別親近孩子的方式讓他去了解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的問題。過去我們對兒童文學有一些誤解,覺得兒童文學就是講一些虛幻的故事或者是童話。實際上兒童文學可以包含人生中所有的主題,包括戰爭、失去、背叛,所有的主題可以在兒童文學中表現的。更重要的是,高明的兒童文學作家他會用心、用頭腦去建立他的主題。用特別淺顯的文字來表現最深奧的主題。所以我覺得比較高級的兒童文學應該是這樣的。

閱讀的娛樂性與教育性如何權衡

主持人:您剛才說到這個讓我想到您的一個觀點,輕閱讀、淺閱讀和深閱讀之間的辯證看法。現在市面上很多有市場的書,都是娛樂性特別強,包括一些日本的漫畫,歐美的動漫和一些小說,像快餐一樣的很受孩子的歡迎,但是也許對孩子整個成長和閱讀經歷來說并不是最好的。您怎么建議孩子閱讀方面娛樂性和教育性之間的比重?

殷健靈:我們不要一味排斥淺閱讀。孩子在入門的時候門檻不要太高。不要讓他讀一些艱深的讀物。淺閱讀講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可能是在看一個故事。很多這樣的讀物僅僅是畫面,一個片斷的連綴,很難達到藝術的要求,他可能就像看電視一樣的。但是當孩子在接觸閱讀的時候,比他閱讀品位更重要的是他對閱讀的興趣。教他熱愛比別的什么都重要。在熱愛之后,一個孩子如果僅僅是迷戀于很輕薄、很娛樂、很快餐的東西,吃著快餐長大的孩子,我們會想吃著肯德基,我們的家長會覺得吃肯德基、麥當勞,孩子的營養可能會有問題。我們就會把一些更好的營養快餐配給他。小孩子的閱讀更多的是從眾,看到當下在流行什么了,這也是很多流行讀物流行的原因。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老師包括一些閱讀推廣人應該在這里起到比較好的推廣作用。告訴他們哪些書他盡管比較深,但是他同時也是好讀的,同樣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甚至可能引起更好的、更愉快的審美的體驗。這種審美體驗是讀一般的快餐讀物所得不到的。因為很多快餐讀物里面會有校園流行語、無厘頭很淺薄的東西。但是當你真正讀到那些好書的時候,你心靈上引起的共鳴和震撼,那種體驗絕不是一笑而過的體驗能夠感受到的。這方面顏老師也很有體驗,她對圖書的挑選也是很有選擇的。

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主持人:讓孩子閱讀的第一步應該了解孩子,與成人相比,孩子的心靈世界更加豐富和復雜。兩位老師認為孩子的心理特點,尤其是從三歲開始到十八歲之前心理的發展特征是什么樣的?

顏小鸝:我不是做孩子成長、生理發育研究的。我們站在出版的立場上怎么了解自己的讀者市場。我們在編書或者是剛開始入門的時候,要讀幼兒的心理學。小學生我們只能了解前半段。因為現在媒體的發展和周邊信息的匯集,對今天的孩子來說,他三年級以后我們就把握不住這個孩子的心理動態了。所以我們現在在做出版的時候,三到六歲的孩子是充滿著好奇心,也是一個白日夢的階段,他想象的東西是真的,只要我們去尊重他這個想象,這個孩子第一是快樂的。第二,你就能了解他,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只是胡思亂想,不是這樣的,你老是否定他,把什么東西都強加給他的時候,你跟這個孩子的距離會越來越遠。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首先我們的立場,我希望我去了解他,我也希望尊重他的一些想象。他有想象力總比呆呆的你說一他就是一要好。孩子從小學到高中我是不了解的,我做書也不敢做年齡段高一些的書,因為他們的變化不是我們覺得他會怎么去變的,他是隨著大的外界的氣侯變的。我一個同學的哥哥的小孩,14歲的一個女孩,現在根本不看我們少年這一塊的文物,她訂的雜志,每個月問她爸爸要50塊錢買時尚的雜志,她看的圖畫書全是吉米的圖畫書。我想我14歲的時候肯定還是傻的。我們很多做出版的人說,我們不愿意做13歲以上孩子的讀物。你不要把你自己的東西強加給他。

這次我們對漫畫讀物的調查也讓我很驚奇,現在每個小孩手上拿的漫畫,12到14歲這個階段,每個小孩的雜志里面絕對有一本是漫畫雜志。他這個閱讀的東西是我們一般的出版所滯后的。很多漫畫的雜志里面都有很多這種信息進來,我們被屏蔽掉了,因為我們沒有讀10到13歲的雜志,但是他們已經先入了。所以你真正要去編他們讀的東西,對我來說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難度。我現在有一點望塵莫及。

主持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后,接觸外界信息量大了以后很難把握?

顏小鸝:對。

殷健靈:在我們父母還能夠掌握他心思的時候,你還可以掌控中。他們在青春期之前,家長、大人還可以起到引導作用,還可以告訴他哪些書更好看,你可以更看哪些的閱讀是更有意思的。但是我也不主張有一些孩子,他什么書都可以看。我們小時候是沒有兒童讀物的,沒有兒童文學的。

主持人:您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是針對十歲以后的孩子,而且您也有很多的粉絲,相當程度上來說是特別直擊到他們心靈深處的困惑。您認為十歲以后的孩子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殷健靈:現在女孩十歲有可能就來月經了,十歲以后小學三年級以上就開始發育了。身體成長的變化,隨之帶來的是心理上的變化。這種身體和心理的沖突之下,他同時對外面隔絕的世界,一般大孩子的家長都會有同感,就發現孩子跟他們講話越來越少了。可是雖然他們的外面似乎是純真的,但是他們的內心卻豐饒了。他是第一次成長,他是第一次經歷這個變化,他會覺得不認同自己,他對自己發生的種種問題會不認同,但是這是很要命的。自我認識在心理學上講自我同意性是很重要的,他必須認同自己、愛自己,很多看我們書的孩子,或者十年以后,因為我有一本書《紙人》的影響可能稍微大一些,很多孩子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是青春期,他十年以后,他成人了,他走過那段紛繁的階段以后,他告訴我那本書給了他多大的幫助,給了他多大的陪伴。對于一個寫書的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安慰。

主持人: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時候他的很多問題找到了第一個傾訴者,或者是分享交流者。

殷健靈:也可能是同伴。但是書本是無聲的朋友。

主持人:而且可能跨越很多不同的種族,大家都會有這種困惑。

殷健靈:在這個階段他們很需要一種勇氣和力量。前景在那里,他很想看到前景是美好的,只是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就好象在悶袋子里一樣,他不不知道前面的光在哪里。這時候的孩子很需要從文學中去看到光在哪里。出口在哪里。

一本好書的標準

主持人:涉及到一個人從小時候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剛才我們談的是閱讀與心靈成長這方面,剛才殷老師也說到,一本好的書可以引領孩子的方向,好書的標準是什么?

顏小鸝:我是做出版的,出版肯定是在里面淘,淘我們認為是好的作品。我們在對作品的判斷里面,至少我們在蒲公英圖書館這么一個點上一直堅持一個原則,這個原則是希望真正的兒童作品,我們推給孩子看的作品,第一是能在一個階段陪伴孩子成長。第二,讓孩子看完了以后,或者是孩子的家長看完了以后,不會說我們這些東西是垃圾。這是我們的一個基礎的標準。從垃圾這個概念里面又延伸得很廣了,有的人說這樣是垃圾,那樣是垃圾。但是我覺得推出的每一本書所承載的內容也好,傳遞出去的某些信息也好,首先是健康的。這種健康是我在任何場所里面都能夠擺到桌面上來談,經得起研討、批判的。這是做圖書人從良心的角度去判斷這個作品的好壞。現在我們也有很多流行讀物,淺閱讀也好,初步閱讀也好,我們現在把握的,現在蒲公英圖書館把握的,只要在自主閱讀領域里面,我們希望我們的閱讀都是淺閱讀的作品,希望他可以在里面享受文學的快樂,享受文學內涵里對他的成長帶來的一些幫助,她的《紙人》的作品,那時候還是原來的版本,我朋友的一個孩子上初一,是一個小女孩,她基本上不跟她爸爸媽媽交流了。每天騎著自行車穿著很大的衣服跟她的同學在一起玩,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回家的話越來越少。她媽媽給我打電話說這個孩子怎么辦,我說女孩到了發育期了,你不要管了。我說我送你一本書,她把這本拿回去放到她女兒的床頭。她女兒看完了以后說媽媽你什么也不用跟我說了,這本書把所有的知識都告訴我了。從那以后她女兒打扮得越來越像女生了。我朋友的女兒她當時是不認同自己的,當她看完這本書以后,她跟她媽媽說,媽媽你要給我買什么衣服穿,回到了小學階段愛美的階段。她覺得做女孩也是很美好的事情。從人在心靈的成長過程中,殷健靈這種作品,我為什么一直在跟她的作品。我覺得殷健靈第一是負責任的作家,第二是用她的真情和真心,包括她的真實的體會跟她的這幫讀者進行平等的交流。你可以在殷健靈的書吧里面看到,很多小女生、小男生,他們給她的回帖,都是她里面的東西帶給他成長階段里面,解開了他的一個什么困惑也好,或者幫助他走出了這一段比較陰霾的日子也好,一個人的作品能夠給人的成長階段留下一個刻骨銘心的作品,這個作品就是優秀的。同時,殷健靈的文字,現在我看了很多作家的文字,我也不敢恭維,我是學文學的,文學作品里面承載的首先要是文學的,不是一個純粹的講述故事,他有文學的內涵在里面。殷健靈在這方面的優勢是在她的同齡作家里面應該是很拔尖的一個作家。從她的作品談到我的堅持。她的作品不是暢銷書。但是我覺得堅持一個東西,她的作品會流傳很久,她的《紙人》從創作發表到明年是十年,十年的發行是上百萬冊,但是她是十年中上的這個量,但是很多人關注兩年就上幾百萬了。我覺得應該更多的關注這種,她在默默安靜的寫作中能留一些東西下來的作家。

殷健靈:《紙人》的確是幫助了很多女孩,這是我當初始料未及的。有一個女孩讀《紙人》的時候17歲,她當時是一個問題少女,她跟她母親反叛,要出走、逃學,不想念書、不想看大學,她看到《紙人》,就覺得我是她的知己,到后來我可能影響了她的人生。因為《紙人》里面有一個形象是丹妮的形象,生活中我也成為了她的知己,這個女孩現在不僅是大學畢業,現在成了一個文學雜志的編輯。可能對于一個作者來說,我真沒有想到文學會有這樣的功用,尤其是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所以你剛才講到一個好作品的標準。我很難像顏小鸝那樣從專業的角度去評價,我只想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我怎么去評判。讀者花了那么多時間去讀你的文字,他至少可以從我們的故事中,從我們中國古語文字的美妙中可以感受到。我想講兒童文學、成長文學、成人文學一個蠻大的區別。兒童文學也是反應客觀世界、反應人生,它里面有很殘酷的東西,也可能有絕望。但是很多成人文學讀過以后會給人骯臟、絕望的感覺。但是兒童文學不行,他給你表現的是世界陰暗面,但是最后結果是有希望、很美麗的。能夠給他一個期望。

主持人:剛才您也講到了,作為一個作家來說,其實對于整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負有一定責任感的,這種責任感今天在市面上很多作品中是缺失了,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殷健靈:現在是一個多元共生的年代,而且是一個商業競技的年代。出版社可能在更多的時候他在追求利潤。如果一本書暢銷,動輒上百萬,它可以支撐一個社一年的大部分的運營。但是我覺得多元共生,有這樣一部分人在,也有另外一部分人在,讀者也會去選擇,當然暢銷書中可能也會有一些好作品。這我不否認。但是我覺得我的堅持就是我希望我能夠寫一個比較長時間流傳的作品。而不是一家子就是暴發戶。

原創經典書目介紹

主持人:我們剛才談到的是圖書的判斷標準。下面我想問兩位老師關于引進和本土原創,80%大家耳熟能詳的都是引進版的作品,原創的比較少。顏老師談一談原創作品方面有什么經典?

顏小鸝:人要經常回頭看一看。我剛開始在做圖畫書的時候,是中國引進圖畫書剛興起的階段。我在引進的過程中至少我覺得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在引進對方東西的時候,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當我們回頭再看自己,我們有沒有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很關鍵的。人是要善于總結,我們在總結國外的時候,國外這個獎那個獎回來的時候,才想想我們小時候的讀物是什么。在這個總結的過程中我們才發現,其實我們自己也很優秀,不能拿人家的文化來抵擋自己文化的成長。中國的文化是有傳承的。這么多年不管是老祖宗的東西還是我們七八十年代這一批為兒童出版留下的精品,也是有很多的,只是我們學會忘記,我們喜歡忘記。現在該回頭看一看,我們崇洋媚外了一段時間。但是那個也是必須的,你沒有那一段的引進就沒有那個眼界。當這個眼界過了,我們再回頭看,我們也是有好東西,我們為什么不拿出來?在做原創書的過程,我們那天也在探討這個事情,如果我沒有做原來這一塊的整理,50年代到80年代這些老作家、老畫家他們作品的整理,我們認為現在的原創作品是從零開始的。其實不是的。他們是一屆一屆墊起來的,是臺階一階一階上來的,只是在上來的過程中,國外的東西沖進來了,日本的動漫進來了,現在我們為什么又回頭去找連環畫了?現在又是回頭總結的過程,中國的原創圖畫書,他們可能接受了更多西方的表達的方式,可能他們的技巧更到位一點。我覺得新的這一批作家、畫家,他犧牲的更多的是西方的表達技巧,他的骨子里面還是中國的文化。我們在做這個整理的時候,沒有這些原來給他們小時候的奠基、給他們骨子里文化的板塊,給他們營養,他們現在要走起來也是很不容易。我們有一個跨四五十年的整理,殷健靈老師也是我們整理隊伍里面最核心人物之一,是副主編。主編是任溶溶老師。他也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殷健靈:我們是打撈失落的記憶,你會發現五六十年代的圖畫書里面,畫畫的是一流的人。我們發現很多給兒童雜志畫封面的畫家是大家,第一流的大家。所以蒲公英圖書館最近推出的這一套圖畫書《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里很多是中國水墨畫的圖畫書。我們在想小時候我們都看過,小馬過河、看過小蝌蚪找媽媽。這一類的圖畫非常的精美,每一幅畫都可以放在墻上欣賞。

主持人:我們這個打撈經典的現象非常好,找作品通過什么途徑?

顏小鸝:先是個人愛好,自己在做回頭整理的時候,才知道我們很無知,遺忘了很多。我們這一代的出版人至少應該有這個責任把中國傳統文化這一塊整理出來傳承下去。在這期間我首先去建立,把殷健靈找上,把任溶溶老師找出來。把馮念康找出來。我們當時淘了很多書,這些書感染了我,我覺得我們有這么多優秀的東西,為什么不拿出來。

殷健靈:那些畫家已經淹沒了,很多人已經去世了。我們今年夏天一一拜訪那些畫家,他們已經分散在各地,如果已經去世了的就是拜訪他們的家屬。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這套書從制作到找到他本人,都會附有對畫家的生平、背后故事的介紹。在重新制版的時候,因為我們既要保證這個畫面的質量,同時還要對文字上要符合今天人的口味。不要讓人感覺已經老舊的、過時的。

顏小鸝:包括一些文字作者還在,他們對文字也重新做一些修正。這個工作量很大,但是我們在跟這些老作家、老畫家接觸的時候。特別是那天講了一個楊苡是中國很有名的翻譯家,也是楊羨苡的妹妹。他寫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個詩歌,我們要請他授權,通過很多關系才找到他。他接到我們的電話,知道我們要重出這個版本的時候,他相當激動,他說天氣如果暖和一點我就去北京看你們。你想九十歲一個老人。

殷健靈:這么多一流的畫家和作家他們可能已經沉寂了,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下子當年發行就是一百萬冊,那些圖畫書一發行就是上百萬冊的。但是我們就遺忘了,以為圖畫書就是最好的就是國外進來的。我們去看他那些畫面我們會感動。他們沒有把他當做小孩子的畫,真的是一流的作品。

主持人:我們有沒有選取的標準?

顏小鸝:一個畫家的作品很多,十幾二十本,首先我們要摒棄當年文化感特別強的,文革、大躍進那種東西我們盡量的剔除,還是保持它的童真、童趣。這次我們選取詹同的作品的時候,首先他的畫面是童趣的,他的中國元素是無人能比的,他里面的文字是完全中國化的,童詩、童謠和那種表述方式。我們剛出來日本一個搞童書的人他拿到這個東西以后,他說我一定要把這本書介紹到日本。方軼群的《蘿卜回來了》,這個故事在日本從七十年代出版,到現在流行了接近四十年,成了日本兒童流行黷武的經典,今天我們已經把它忘掉了。《蘿卜回來了》,方軼群的作品在日本成為了經典,但是我們今天已經忘掉了。最近聽說我們要重出這本書,我們在網上發布了以后,好評如潮,很多人很關注,證明還是需要本土的作品。

殷健靈:從這個圖畫書還可以談到國內原創的兒童文學創作,大家推得比較多的還是引進版。但是實際上當然我覺得國外的很多兒童文學中還有非常多的創作手法,他的故事、他的理念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們可能就是忽視了。在國內其實有很多作家在認認真真的為孩子寫作,而且寫作的品質還是很高的,這還是需要我們發掘。因為這些作品會離中國的孩子更近,它的語系、接觸的東西更有親切感,可能會更他們有感染力。

新書的題材與嘗試

主持人:由此我想到一個問題,殷老師新近推出的《1937.少年夏之秋》,這跟您之前選擇的題材不一樣,您怎么考慮當時選這個題材的?

殷健靈:印象中我們中國國內的戰爭兒童題材不多。有王二小的故事、有小兵張嘎。但是我們家長常常說讓孩子做一個愛國主義的教育。今年國情六十年,我們有很多這一類型的作品,但是給孩子看的東西很少。我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從我個人習慣,我是一個在創作上不喜歡改變的人,我喜歡挑戰自己,喜歡改變。因為我喜歡的當下的題材,幻想小說,但是去接觸歷史題材對我來說是第一次,我個人希望用特別簡潔、特別好看的故事去給今天的孩子呈現一段二戰時期的中國普通少年的生活。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凡間的少年。另外一個原因有感于當下兒童創作的現狀。我們會看到當道的讀物大多都是校園故事,家長里短的故事,或者是卿卿我我的準言情的題材比較多。兒童文學可以觸及所有的主題,所以我想選擇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厚重的歷史題材。通過以一個民族記憶的背景,以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但是卻通過一個普通少年的眼睛去看那段歷史。同時也是展現一個少年個體的成長。

主持人:我也很好奇,這段歷史跟我們現今的生活比較遠了。各種環境我們也想象不到是一個什么樣的,您當時在創作的過程中怎么去體會當時的感覺包括孩子的心理變化的?

殷健靈: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寫這個小說花的力氣比我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大。因為我必須要從現在回去,回到七十年前,這種方式可能就是查閱資料,大量的閱讀當年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看當年的報紙、雜志。有一個故事內核,然后就要想象他生活的那個世界。更多的是做前期的復原工作,不但是書面的,還要向當時的今天已經是老人了,八十多歲的老人,去體驗他們當時的生活。我覺得更多的是秉持著一種比較嚴謹的精神。盡管如此我在小說中還有一些披露歷史的瑕疵。也讓我經歷了一次和以往不一樣的創作。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創作經歷對于一個作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已經出版了嗎?

顏小鸝:已經出版了。

殷健靈:已經定版,但是前一陣還在浙江師范大學,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題材,開了一個很嚴謹的題材。有50多位教授參與,他們對這個小說的細節上面的問題提出了一個修正,再版的時候都會一一改變。這個小說不僅要給孩子看那段歷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見那個世界,看見一個少年在亂世中的成長,從夏之秋的身上你看到了勇氣、愛和希望。

閱讀是否可以修正不良性格

主持人:有很多家長有一個疑問,孩子出現了性格上的一些問題,比如說他很膽小,很淘氣、不服管,家長希望通過閱讀來解決。早期閱讀對于孩子的性格培養方面,有沒有什么幫助?或者說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可以起到作用呢?

顏小鸝:現在家長很不喜歡給孩子講怕人的故事,我小時候,我蠻喜歡聽很嚇人的故事,一幫人坐在那兒把燈關了。小孩膽不膽小,勇不勇敢,在于對這個事物的真相了不了解。剛才有一個《哎呦,嚇死我了》,講的是小孩想象的各種妖怪,這些妖怪跟我們孩子是一樣的,跟我們的人是一樣的,他沒有什么可奇怪的東西。包括童話書《壁櫥里面有妖怪》,他講的就是有妖怪,最后這個妖怪出現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孩子的朋友。所以家長不要在意他怕什么,越怕,你就讓他自己去練就,別越怕把他拉得越開。我很反對家長說,狗是要咬人的。動物和孩子的親近是很自然的,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樣的。如果家長太強調對他的敵對,他慢慢對這個東西形成畏懼、恐怖的心理。你說狗會咬人,他會想狗把人咬成什么樣,這慢慢就成了他的陰影。另外,讓小孩看一些真正魔怪的東西,有這種教育方式包括一些讀物,可以慢慢讓孩子調整過來。這么多鬼怪的東西,沒有什么可怕的。

殷健靈:童話書有認知的,有不同主題的,你要讓他知道不同的東西。

顏小鸝:包括為什么要讓三歲的孩子了解死亡,死亡并不可怕,真正了解死亡的真相。

殷健靈:童話書《我的爺爺回來了》,他就是講死亡的真相,就是讓孩子正確的認知,是不是要改變小孩的性格,說性格可能不準確,可能去解開他的一些疑惑,讓他能夠坦然的面對周遭的種種。

顏小鸝:從小就去面對這些我們大人覺得不能教給孩子的真相,放在他那兒。我小時候外婆去世,我怕得不得了。躲得老遠。當車把她帶走的那一瞬間,我爬在墻上,我覺得我的外婆就走了,覺得她親得不得了。小孩只要面對,他用情感體會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就過了,沒有這么可怕的。

主持人:殷老師一直在關注兒童心靈成長方面,您談談為什么這么關注這方面的內容,是之前有什么樣的經歷觸動您?

殷健靈:我個人來說我可能是特別珍惜記憶的人,也是特別敏感。小時候當我第一次開始準備寫兒童文學的時候,我覺得那些記憶歷歷在目,太清晰了,就像在昨天一樣,我后來為什么比較關注這個主題,一開始不是有意識的。后來是有一些意識的。我感覺到因為跟我的職業有關系,曾經有很長時間我一直是做記者,做家庭教育雜志和女性雜志。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面,我采訪了很多成功的人,包括女性也有很多,很多熱點的。我會發現其實他們有今天,他們的成長在小的時候經歷的那些事情對他們的今天起到了絕對的作用,奠定了他今天的成長。最初的顏色,生命的底色改都改不了。所以我特別贊成佛洛依德的心理學說,我覺得童年經歷對他的未來太重要的。

早期閱讀中家長的引導作用

主持人:我們這里多數是零到三歲的孩子父母比較多,他們比較關注早期的閱讀應該怎么讀,包括童話書和繪本,家長應怎樣起到引導作用?

顏小鸝:曾經有一個爸爸告訴我,他的一份享受,因為很多人都說珍惜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可能到十歲你再讓他干嗎,他就有點拒絕了。到了十四可能就已經遠離你了,家長和孩子的距離,時間是有限的。爸爸說我最享受的是把我的兒子放在我懷里跟他一起看這本書,我在講,我兒子也在問。這個過程是我最享受的。我也觀察了很多的繪本、家長讀圖畫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孩子坐對面,他坐在這邊,孩子在玩自己的,他像講故事。第二種,收獲最大的是孩子在旁邊兩個人一起看,他從畫面的展示去欣賞這個畫面,同時聽著媽媽或者爸爸栩栩如生的在講這個故事。孩子是雙向的享受。他從故事的畫面。因為他看不懂這個字,一旦他喜歡這本書的時候,他隨時拿出來的時候,他基本上大意是一樣的,會有一點他的發展,他的想象。他會把這個故事雖然一個字不認識,但是他能夠講出來。而且一頁一頁的翻,真的覺得他認識了這個字。因為孩子對畫面的理解是第一認知的感官。他對畫面的理解、畫面的記憶里面,他能夠把這個故事講得比較完整。這種既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又能夠把情感的交流、父親和孩子、媽媽和孩子共同融到這個部分里面去。這就是繪本帶來的最大的好處。

殷健靈:在親子共讀當中,孩子看一個畫面的變化,聽著父母念這個的聲音,我很主張家長在和孩子共讀過程中進行討論,我們經常會講《活了一百萬次的貓》。這只貓是國王的貓、水手、雜技團的貓,它活得一點不快樂,但是它變成了一只野貓,它覺得很快樂。它愛上了一只白貓,它原來能夠活一百萬次的,它也哭死了,這個貓再也沒有回來。這個故事很淺,我很主張大人和孩子要討論。孩子得到了最初的啟蒙,在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中包含了太多,我曾經拿這個故事問一年級,大人會問,這個貓可以活一百萬次,白貓死了以后,它為什么不活過來呢?小孩不說話。大人接著問,你是愿意活一百萬次,還是愛一次就死掉呢?四歲的小女孩說我愿意愛一次就死掉。你會有很多的問題在探討。大人可以幫助小孩提高他的思辨能力。小孩在懵懂中獲得了最初的啟蒙,這樣的討論是非常重要。你知道為什么。還有小孩子在看的時候,他會發現大人沒有發現到的畫面中的很多細節。小孩是非常敏感的,大人也可以從小孩那里得到很多。這是雙向的,你會有很多驚喜、很多發現。

主持人:很多家長也反應有時候在跟孩子進行親子共讀的時候,會跟孩子提到,貓的臉,胡子上三根胡子少了一根,這是很快樂的一個親子共讀的過程。

殷健靈:很多小孩在學齡前看的童話書,他當時是不識字的,但是在看童話書的過程中就識字了,很多在學齡前就能夠識三百個字,他不是刻意的。

主持人: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家長的理解,現在很多家長壓力很大,生活上有很多瑣事,慢慢消解了很多的精力,他的想象力會有所退化。他去理解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沒有保持真正的童心,栩栩如生的感覺。你有沒有什么建議給家長?

殷健靈:這是一個很無奈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我們的工作節奏已經很快了,而且時間被擠壓得已經沒有空缺了。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能夠出去踏青,都希望能夠去親近自然,我想是不是每個做父母的也能夠每天對自己說,我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也能夠給哪怕十五分鐘給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我們共同的在燈光下安靜的一起來讀一本童話書,每天給自己安靜的十五分鐘,一開始可能是要求自己做到的,到后來他會發現安靜的十五分鐘會成為家長自己的心理需要。

顏小鸝:健靈這個建議相當好,人在紛雜的繁忙過程中,回到家里以后,還有那么多雜事要做,孩子鬧了半天,他要睡覺了,睡前他需要有一個故事,這安靜的十五分鐘不僅是給孩子的,也是每個家長自己心理的調整期。如果有一個人能堅持,今天爸爸堅持一天,明天媽媽堅持一天,或者爸爸堅持兩天,媽媽堅持三天。如果有這么一個節奏,孩子性別的成長也會很健康的。我一直很佩服當當網少兒頻道的王月,她在這么繁忙的工作狀態里面,我們覺得每天都是瘋掉的,她的工作狀態是瘋的,她一定要堅持,如果每天她不在場,她的老公也要給孩子講三個故事才睡覺,現在她的孩子已經六七歲了,她在班上講出來的東西,老師都說這個小孩太好教了,太有意思了,她的想象力、動手能力、理解力、對很多事情的體量都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

殷健靈:閱讀是幫助她全方位的培養,領悟事物的能力、觸類旁通的能力,她的眼界是非常重要的。缺少閱讀的孩子眼光是狹窄的,是局限在一個小角度。幼時給孩子的閱讀是為把將來的成長買單,是給家長的未來買單。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就是要弘揚給孩子愛,昨天我碰到一個育兒頻道的主編,他說他的女兒小時候給他關愛,可是這個孩子太敏感了,他受不了一點挫折。所以我們給孩子的閱讀要是全方面的。我們不僅要給他看猜猜我有多愛你,還要給他看戰爭與鐵絲網。還有一個老師跟我舉了一個例子,說他有一個學生寫了一篇作文,他爸爸開車帶他去郊外,一般我們在郊外的公路上開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小飛蟲撞在玻璃上。那個孩子看到小飛蟲他哭了。當我們看到一個小動物死了,他哭很正常。但是小孩看到玻璃上死掉的小蟲,把痛哭不已,這樣的孩子能不能很好的成長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對孩子情緒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中外兒童閱讀對比

主持人:剛才我們談的都是一些很細的方面,下面我們請兩位老師談一談大的宏觀的方面。因為現在我們國家也在大力推廣兒童閱讀,但是無論從時間上來說,還是人均的書的數量來說,跟國外都是有差距的。中國少年兒童對閱讀方面的缺失也是非常嚴重的。顏老師談一下中外對比?

顏小鸝:現在孩子的閱讀量肯定是不夠的,但是不是課外閱讀不夠,是課內閱讀太多,占據了該給不他性格、各方面的培養補養的東西這方面不夠。國外你上學就是上學,回家看書也可以,他們每個學期都開的有書單的。我們老師沒有意識讓孩子什么時候讀什么書。我認識南京一個老師,他放學以后絕不給孩子布置作業,讓孩子回家,你今天回家我給你開一個書名,這幾本書你可以選來看,一個星期以后我檢查你看的感受是什么。也不要小孩去寫讀后感。他每天早晨的早自習讓每個孩子講,你讀這個書的感受,兩句話總結。這是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讓他向著有針對性的去讀一些書。這個老師是很優秀的。但是在全國這種老師是很有限的。

殷健靈:首先老師不閱讀、家長不閱讀。現在很多家長是功利性的閱讀。學齡前我培養孩子,讓他上學以后不要落在別人后面,上了學以后,給他看閱讀,就是希望能夠對他的作文有幫助、對學習有幫助。這是家長的功利性。這個要剔除。另外,家長自己問自己,你自己閱讀嗎?你下班以后你的時間大多數花在什么方面?我不相信一個家長不閱讀,他的孩子會愛上閱讀。所以閱讀推廣首先我們應該是家長和老師掃盲。

顏小鸝:那天說了要教育孩子閱讀,首先要教育家長閱讀。

殷健靈:而且家長不知道辨別,家長辨別一個書的好壞,就是孩子拿著這個書能夠看得放不下,這個孩子拿到漫畫書也放不下。你說這個書是最好的書嗎?家長標準太單一了。很盲目。而且現在我們有一個調查,中國現在的閱讀狀況就是看書的人越來越少,而書的品質越來越低。這是我們現在的閱讀現狀。

主持人:現在學校包括各方面給孩子的壓力也特別大,面對很多問題,家長第一選擇先是有利于他成績的提高和分數的提升。您覺得孩子在教育方面面臨最大的缺失是什么?

顏小鸝:還是讓孩子全方位的閱讀,每個孩子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閱讀的缺失。鋼琴也學了,鍛煉也有了,技術性的教育都做得很好,只要家里有錢,今天給孩子學英語,明天給孩子學鋼琴,后天給孩子學跆拳道。健康也照顧到了,但是真正的孩子的閱讀時間,家長沒有認真考慮的。那天我在網上看一個討論的話題,應該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一直說贏在起跑線上。醫在起跑線上的時候把孩子的性格做了扭曲,他沒有讓孩子自然、真實的成長。而是說我給你限定一個范疇,你就在這個范疇里面成長,不管你適不適合,我就是這么定的,你就要這么去做。家長以為他學會了鋼琴會變得很優雅,會在某些高層領域里面出入得很自在,這都是功利性的,第一扭曲了孩子成長的自然狀態。第二,是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二十年以后我們才能看到。

殷健靈:確實把孩子當做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人來培養。我覺得閱讀更大的功用是對一個人格發展的情智的培養起到很大的作用。這種閱讀,文學的功用是承載人生經驗,他對一個孩子在人生最初的時候,去學會從閱讀中面對這個世界,面對以后他可能經歷的人生。另外,不單是文學的書,歷史、哲學的書都很好。另外一個,我們家長比較注重的就是對孩子智力方面,閱讀也是智力,但是更重要的還是一個小孩情智方面,他能夠有一個特別好的心態,面對世界的姿態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有人說增長知識是讀書最重要的功能,又有人說孩子只是看了書高興,沒有收獲,這個書的價值并不大。有一部分人覺得讀書就是學知識,這種知識有助于他以后事業上、學業上有促進的。還有人說,這個書對孩子來說就是娛樂性的功能。您覺得這兩種可能都有一些道理,但是閱讀最大的價值體現并不是體現在這兩種上。

殷健靈:增長見識當然是讀書很基本的功能。你會透過書看到你眼睛無法看到的世界、你的腳無法走到的世界。更重要的讀書的功能就是拓寬人生的厚度。因為你一個人壽命是有限的,只能活一次,但是通過讀書你能夠體驗無數的人生,那種厚度我覺得可能是別的方式無法達到的。

顏小鸝:我覺得也是,人要去樹立一個英雄的概念,比如說我說我小時候最喜歡讀的是名人傳記,哪怕傳記寫成小說。這種作品給我的成長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性的,或者說我知道凡高是誰。這也算是一個知識點,但是真正的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成功,他們在當時那個歷史階段里面,他們傳遞出來的,人成長過程中真正的筋骨在哪。如果我只知道三加二等于幾,昆蟲是什么名字,這個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如果一個人在閱讀里面沒有獲取他的筋骨,這就是淺閱讀。家長就有責任讓孩子往深一步的進行。如果家長只認為讀書只是一個知識性的東西,那這個孩子只適合讀大百科全書。

殷健靈:他可能就是心靈很不健全的人,情商很不健全的人,他是一個高級的知識機器。

主持人:今天我們也談了很多,不管是閱讀的價值也好,還有閱讀的功能。我相信通過今天的這場訪談家長也能夠從各個角度去理解閱讀、認識閱讀,重新規劃孩子的閱讀,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能聊到這里,非常感謝兩位老師精彩的分享,本次訪談結束!

顏小鸝:謝謝所有的網友!

殷健靈:謝謝。

當時我看了以后我說,殷健靈怎么會去關注我們經歷過的,很多環境都有我們的切身感受,但是沒有把它細化出來,讓我們體會成長的過程,她想把成長的過程剖析開來,讓你覺得成長是快樂的。原來我們覺得成長就是長大了,就是很自然的成長。實際上成長過程中,如果有人提示我們去關注哪些點,去體會某些點,我們童年的記憶會深刻得多,對生活的理解也會更有意思。但是在我的童年里面缺失這一塊,所以我覺得今天的孩子,有了專門來關注孩子成長心靈這一塊的作家、老師,他們是幸福的,至少對自己童年的記憶是完整的。

殷健靈:每個小孩子來到世界上,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他經歷的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可能沒有一個階段像在他的同年和少年階段那樣經歷那么大的變化,幾乎天天會面對一個嶄新的世界。而經常很多事情他可能還都是第一次遇到。如果遇到快樂當然好,但是假如說遇到挫折,遇到感傷,遇到困惑,他會茫然,因為他從來沒有經歷過。所以,我們怎么解釋文學,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師長和書籍是很重要的,兒童文學承載了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教給孩子生活的經驗,了解人生、探索人性是所有文學的要領,但是對一個小孩來說,他不可能去理解世界名著中的人生,兒童文學會以特別淺顯、特別親近孩子的方式讓他去了解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的問題。過去我們對兒童文學有一些誤解,覺得兒童文學就是講一些虛幻的故事或者是童話。實際上兒童文學可以包含人生中所有的主題,包括戰爭、失去、背叛,所有的主題可以在兒童文學中表現的。更重要的是,高明的兒童文學作家他會用心、用頭腦去建立他的主題。用特別淺顯的文字來表現最深奧的主題。所以我覺得比較高級的兒童文學應該是這樣的。

閱讀的娛樂性與教育性如何權衡

主持人:您剛才說到這個讓我想到您的一個觀點,輕閱讀、淺閱讀和深閱讀之間的辯證看法。現在市面上很多有市場的書,都是娛樂性特別強,包括一些日本的漫畫,歐美的動漫和一些小說,像快餐一樣的很受孩子的歡迎,但是也許對孩子整個成長和閱讀經歷來說并不是最好的。您怎么建議孩子閱讀方面娛樂性和教育性之間的比重?

殷健靈:我們不要一味排斥淺閱讀。孩子在入門的時候門檻不要太高。不要讓他讀一些艱深的讀物。淺閱讀講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可能是在看一個故事。很多這樣的讀物僅僅是畫面,一個片斷的連綴,很難達到藝術的要求,他可能就像看電視一樣的。但是當孩子在接觸閱讀的時候,比他閱讀品位更重要的是他對閱讀的興趣。教他熱愛比別的什么都重要。在熱愛之后,一個孩子如果僅僅是迷戀于很輕薄、很娛樂、很快餐的東西,吃著快餐長大的孩子,我們會想吃著肯德基,我們的家長會覺得吃肯德基、麥當勞,孩子的營養可能會有問題。我們就會把一些更好的營養快餐配給他。小孩子的閱讀更多的是從眾,看到當下在流行什么了,這也是很多流行讀物流行的原因。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老師包括一些閱讀推廣人應該在這里起到比較好的推廣作用。告訴他們哪些書他盡管比較深,但是他同時也是好讀的,同樣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甚至可能引起更好的、更愉快的審美的體驗。這種審美體驗是讀一般的快餐讀物所得不到的。因為很多快餐讀物里面會有校園流行語、無厘頭很淺薄的東西。但是當你真正讀到那些好書的時候,你心靈上引起的共鳴和震撼,那種體驗絕不是一笑而過的體驗能夠感受到的。這方面顏老師也很有體驗,她對圖書的挑選也是很有選擇的。

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主持人:讓孩子閱讀的第一步應該了解孩子,與成人相比,孩子的心靈世界更加豐富和復雜。兩位老師認為孩子的心理特點,尤其是從三歲開始到十八歲之前心理的發展特征是什么樣的?

顏小鸝:我不是做孩子成長、生理發育研究的。我們站在出版的立場上怎么了解自己的讀者市場。我們在編書或者是剛開始入門的時候,要讀幼兒的心理學。小學生我們只能了解前半段。因為現在媒體的發展和周邊信息的匯集,對今天的孩子來說,他三年級以后我們就把握不住這個孩子的心理動態了。所以我們現在在做出版的時候,三到六歲的孩子是充滿著好奇心,也是一個白日夢的階段,他想象的東西是真的,只要我們去尊重他這個想象,這個孩子第一是快樂的。第二,你就能了解他,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只是胡思亂想,不是這樣的,你老是否定他,把什么東西都強加給他的時候,你跟這個孩子的距離會越來越遠。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首先我們的立場,我希望我去了解他,我也希望尊重他的一些想象。他有想象力總比呆呆的你說一他就是一要好。孩子從小學到高中我是不了解的,我做書也不敢做年齡段高一些的書,因為他們的變化不是我們覺得他會怎么去變的,他是隨著大的外界的氣侯變的。我一個同學的哥哥的小孩,14歲的一個女孩,現在根本不看我們少年這一塊的文物,她訂的雜志,每個月問她爸爸要50塊錢買時尚的雜志,她看的圖畫書全是吉米的圖畫書。我想我14歲的時候肯定還是傻的。我們很多做出版的人說,我們不愿意做13歲以上孩子的讀物。你不要把你自己的東西強加給他。

這次我們對漫畫讀物的調查也讓我很驚奇,現在每個小孩手上拿的漫畫,12到14歲這個階段,每個小孩的雜志里面絕對有一本是漫畫雜志。他這個閱讀的東西是我們一般的出版所滯后的。很多漫畫的雜志里面都有很多這種信息進來,我們被屏蔽掉了,因為我們沒有讀10到13歲的雜志,但是他們已經先入了。所以你真正要去編他們讀的東西,對我來說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難度。我現在有一點望塵莫及。

主持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后,接觸外界信息量大了以后很難把握?

顏小鸝:對。

殷健靈:在我們父母還能夠掌握他心思的時候,你還可以掌控中。他們在青春期之前,家長、大人還可以起到引導作用,還可以告訴他哪些書更好看,你可以更看哪些的閱讀是更有意思的。但是我也不主張有一些孩子,他什么書都可以看。我們小時候是沒有兒童讀物的,沒有兒童文學的。

主持人:您的作品很大一部分是針對十歲以后的孩子,而且您也有很多的粉絲,相當程度上來說是特別直擊到他們心靈深處的困惑。您認為十歲以后的孩子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殷健靈:現在女孩十歲有可能就來月經了,十歲以后小學三年級以上就開始發育了。身體成長的變化,隨之帶來的是心理上的變化。這種身體和心理的沖突之下,他同時對外面隔絕的世界,一般大孩子的家長都會有同感,就發現孩子跟他們講話越來越少了。可是雖然他們的外面似乎是純真的,但是他們的內心卻豐饒了。他是第一次成長,他是第一次經歷這個變化,他會覺得不認同自己,他對自己發生的種種問題會不認同,但是這是很要命的。自我認識在心理學上講自我同意性是很重要的,他必須認同自己、愛自己,很多看我們書的孩子,或者十年以后,因為我有一本書《紙人》的影響可能稍微大一些,很多孩子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是青春期,他十年以后,他成人了,他走過那段紛繁的階段以后,他告訴我那本書給了他多大的幫助,給了他多大的陪伴。對于一個寫書的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安慰。

主持人: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時候他的很多問題找到了第一個傾訴者,或者是分享交流者。

殷健靈:也可能是同伴。但是書本是無聲的朋友。

主持人:而且可能跨越很多不同的種族,大家都會有這種困惑。

殷健靈:在這個階段他們很需要一種勇氣和力量。前景在那里,他很想看到前景是美好的,只是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就好象在悶袋子里一樣,他不不知道前面的光在哪里。這時候的孩子很需要從文學中去看到光在哪里。出口在哪里。

一本好書的標準

主持人:涉及到一個人從小時候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剛才我們談的是閱讀與心靈成長這方面,剛才殷老師也說到,一本好的書可以引領孩子的方向,好書的標準是什么?

顏小鸝:我是做出版的,出版肯定是在里面淘,淘我們認為是好的作品。我們在對作品的判斷里面,至少我們在蒲公英圖書館這么一個點上一直堅持一個原則,這個原則是希望真正的兒童作品,我們推給孩子看的作品,第一是能在一個階段陪伴孩子成長。第二,讓孩子看完了以后,或者是孩子的家長看完了以后,不會說我們這些東西是垃圾。這是我們的一個基礎的標準。從垃圾這個概念里面又延伸得很廣了,有的人說這樣是垃圾,那樣是垃圾。但是我覺得推出的每一本書所承載的內容也好,傳遞出去的某些信息也好,首先是健康的。這種健康是我在任何場所里面都能夠擺到桌面上來談,經得起研討、批判的。這是做圖書人從良心的角度去判斷這個作品的好壞。現在我們也有很多流行讀物,淺閱讀也好,初步閱讀也好,我們現在把握的,現在蒲公英圖書館把握的,只要在自主閱讀領域里面,我們希望我們的閱讀都是淺閱讀的作品,希望他可以在里面享受文學的快樂,享受文學內涵里對他的成長帶來的一些幫助,她的《紙人》的作品,那時候還是原來的版本,我朋友的一個孩子上初一,是一個小女孩,她基本上不跟她爸爸媽媽交流了。每天騎著自行車穿著很大的衣服跟她的同學在一起玩,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回家的話越來越少。她媽媽給我打電話說這個孩子怎么辦,我說女孩到了發育期了,你不要管了。我說我送你一本書,她把這本拿回去放到她女兒的床頭。她女兒看完了以后說媽媽你什么也不用跟我說了,這本書把所有的知識都告訴我了。從那以后她女兒打扮得越來越像女生了。我朋友的女兒她當時是不認同自己的,當她看完這本書以后,她跟她媽媽說,媽媽你要給我買什么衣服穿,回到了小學階段愛美的階段。她覺得做女孩也是很美好的事情。從人在心靈的成長過程中,殷健靈這種作品,我為什么一直在跟她的作品。我覺得殷健靈第一是負責任的作家,第二是用她的真情和真心,包括她的真實的體會跟她的這幫讀者進行平等的交流。你可以在殷健靈的書吧里面看到,很多小女生、小男生,他們給她的回帖,都是她里面的東西帶給他成長階段里面,解開了他的一個什么困惑也好,或者幫助他走出了這一段比較陰霾的日子也好,一個人的作品能夠給人的成長階段留下一個刻骨銘心的作品,這個作品就是優秀的。同時,殷健靈的文字,現在我看了很多作家的文字,我也不敢恭維,我是學文學的,文學作品里面承載的首先要是文學的,不是一個純粹的講述故事,他有文學的內涵在里面。殷健靈在這方面的優勢是在她的同齡作家里面應該是很拔尖的一個作家。從她的作品談到我的堅持。她的作品不是暢銷書。但是我覺得堅持一個東西,她的作品會流傳很久,她的《紙人》從創作發表到明年是十年,十年的發行是上百萬冊,但是她是十年中上的這個量,但是很多人關注兩年就上幾百萬了。我覺得應該更多的關注這種,她在默默安靜的寫作中能留一些東西下來的作家。

殷健靈:《紙人》的確是幫助了很多女孩,這是我當初始料未及的。有一個女孩讀《紙人》的時候17歲,她當時是一個問題少女,她跟她母親反叛,要出走、逃學,不想念書、不想看大學,她看到《紙人》,就覺得我是她的知己,到后來我可能影響了她的人生。因為《紙人》里面有一個形象是丹妮的形象,生活中我也成為了她的知己,這個女孩現在不僅是大學畢業,現在成了一個文學雜志的編輯。可能對于一個作者來說,我真沒有想到文學會有這樣的功用,尤其是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所以你剛才講到一個好作品的標準。我很難像顏小鸝那樣從專業的角度去評價,我只想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我怎么去評判。讀者花了那么多時間去讀你的文字,他至少可以從我們的故事中,從我們中國古語文字的美妙中可以感受到。我想講兒童文學、成長文學、成人文學一個蠻大的區別。兒童文學也是反應客觀世界、反應人生,它里面有很殘酷的東西,也可能有絕望。但是很多成人文學讀過以后會給人骯臟、絕望的感覺。但是兒童文學不行,他給你表現的是世界陰暗面,但是最后結果是有希望、很美麗的。能夠給他一個期望。

主持人:剛才您也講到了,作為一個作家來說,其實對于整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負有一定責任感的,這種責任感今天在市面上很多作品中是缺失了,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殷健靈:現在是一個多元共生的年代,而且是一個商業競技的年代。出版社可能在更多的時候他在追求利潤。如果一本書暢銷,動輒上百萬,它可以支撐一個社一年的大部分的運營。但是我覺得多元共生,有這樣一部分人在,也有另外一部分人在,讀者也會去選擇,當然暢銷書中可能也會有一些好作品。這我不否認。但是我覺得我的堅持就是我希望我能夠寫一個比較長時間流傳的作品。而不是一家子就是暴發戶。

原創經典書目介紹

主持人:我們剛才談到的是圖書的判斷標準。下面我想問兩位老師關于引進和本土原創,80%大家耳熟能詳的都是引進版的作品,原創的比較少。顏老師談一談原創作品方面有什么經典?

顏小鸝:人要經常回頭看一看。我剛開始在做圖畫書的時候,是中國引進圖畫書剛興起的階段。我在引進的過程中至少我覺得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在引進對方東西的時候,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當我們回頭再看自己,我們有沒有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很關鍵的。人是要善于總結,我們在總結國外的時候,國外這個獎那個獎回來的時候,才想想我們小時候的讀物是什么。在這個總結的過程中我們才發現,其實我們自己也很優秀,不能拿人家的文化來抵擋自己文化的成長。中國的文化是有傳承的。這么多年不管是老祖宗的東西還是我們七八十年代這一批為兒童出版留下的精品,也是有很多的,只是我們學會忘記,我們喜歡忘記。現在該回頭看一看,我們崇洋媚外了一段時間。但是那個也是必須的,你沒有那一段的引進就沒有那個眼界。當這個眼界過了,我們再回頭看,我們也是有好東西,我們為什么不拿出來?在做原創書的過程,我們那天也在探討這個事情,如果我沒有做原來這一塊的整理,50年代到80年代這些老作家、老畫家他們作品的整理,我們認為現在的原創作品是從零開始的。其實不是的。他們是一屆一屆墊起來的,是臺階一階一階上來的,只是在上來的過程中,國外的東西沖進來了,日本的動漫進來了,現在我們為什么又回頭去找連環畫了?現在又是回頭總結的過程,中國的原創圖畫書,他們可能接受了更多西方的表達的方式,可能他們的技巧更到位一點。我覺得新的這一批作家、畫家,他犧牲的更多的是西方的表達技巧,他的骨子里面還是中國的文化。我們在做這個整理的時候,沒有這些原來給他們小時候的奠基、給他們骨子里文化的板塊,給他們營養,他們現在要走起來也是很不容易。我們有一個跨四五十年的整理,殷健靈老師也是我們整理隊伍里面最核心人物之一,是副主編。主編是任溶溶老師。他也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殷健靈:我們是打撈失落的記憶,你會發現五六十年代的圖畫書里面,畫畫的是一流的人。我們發現很多給兒童雜志畫封面的畫家是大家,第一流的大家。所以蒲公英圖書館最近推出的這一套圖畫書《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里很多是中國水墨畫的圖畫書。我們在想小時候我們都看過,小馬過河、看過小蝌蚪找媽媽。這一類的圖畫非常的精美,每一幅畫都可以放在墻上欣賞。

主持人:我們這個打撈經典的現象非常好,找作品通過什么途徑?

顏小鸝:先是個人愛好,自己在做回頭整理的時候,才知道我們很無知,遺忘了很多。我們這一代的出版人至少應該有這個責任把中國傳統文化這一塊整理出來傳承下去。在這期間我首先去建立,把殷健靈找上,把任溶溶老師找出來。把馮念康找出來。我們當時淘了很多書,這些書感染了我,我覺得我們有這么多優秀的東西,為什么不拿出來。

殷健靈:那些畫家已經淹沒了,很多人已經去世了。我們今年夏天一一拜訪那些畫家,他們已經分散在各地,如果已經去世了的就是拜訪他們的家屬。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這套書從制作到找到他本人,都會附有對畫家的生平、背后故事的介紹。在重新制版的時候,因為我們既要保證這個畫面的質量,同時還要對文字上要符合今天人的口味。不要讓人感覺已經老舊的、過時的。

顏小鸝:包括一些文字作者還在,他們對文字也重新做一些修正。這個工作量很大,但是我們在跟這些老作家、老畫家接觸的時候。特別是那天講了一個楊苡是中國很有名的翻譯家,也是楊羨苡的妹妹。他寫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個詩歌,我們要請他授權,通過很多關系才找到他。他接到我們的電話,知道我們要重出這個版本的時候,他相當激動,他說天氣如果暖和一點我就去北京看你們。你想九十歲一個老人。

殷健靈:這么多一流的畫家和作家他們可能已經沉寂了,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下子當年發行就是一百萬冊,那些圖畫書一發行就是上百萬冊的。但是我們就遺忘了,以為圖畫書就是最好的就是國外進來的。我們去看他那些畫面我們會感動。他們沒有把他當做小孩子的畫,真的是一流的作品。

主持人:我們有沒有選取的標準?

顏小鸝:一個畫家的作品很多,十幾二十本,首先我們要摒棄當年文化感特別強的,文革、大躍進那種東西我們盡量的剔除,還是保持它的童真、童趣。這次我們選取詹同的作品的時候,首先他的畫面是童趣的,他的中國元素是無人能比的,他里面的文字是完全中國化的,童詩、童謠和那種表述方式。我們剛出來日本一個搞童書的人他拿到這個東西以后,他說我一定要把這本書介紹到日本。方軼群的《蘿卜回來了》,這個故事在日本從七十年代出版,到現在流行了接近四十年,成了日本兒童流行黷武的經典,今天我們已經把它忘掉了。《蘿卜回來了》,方軼群的作品在日本成為了經典,但是我們今天已經忘掉了。最近聽說我們要重出這本書,我們在網上發布了以后,好評如潮,很多人很關注,證明還是需要本土的作品。

殷健靈:從這個圖畫書還可以談到國內原創的兒童文學創作,大家推得比較多的還是引進版。但是實際上當然我覺得國外的很多兒童文學中還有非常多的創作手法,他的故事、他的理念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們可能就是忽視了。在國內其實有很多作家在認認真真的為孩子寫作,而且寫作的品質還是很高的,這還是需要我們發掘。因為這些作品會離中國的孩子更近,它的語系、接觸的東西更有親切感,可能會更他們有感染力。

新書的題材與嘗試

主持人:由此我想到一個問題,殷老師新近推出的《1937.少年夏之秋》,這跟您之前選擇的題材不一樣,您怎么考慮當時選這個題材的?

殷健靈:印象中我們中國國內的戰爭兒童題材不多。有王二小的故事、有小兵張嘎。但是我們家長常常說讓孩子做一個愛國主義的教育。今年國情六十年,我們有很多這一類型的作品,但是給孩子看的東西很少。我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從我個人習慣,我是一個在創作上不喜歡改變的人,我喜歡挑戰自己,喜歡改變。因為我喜歡的當下的題材,幻想小說,但是去接觸歷史題材對我來說是第一次,我個人希望用特別簡潔、特別好看的故事去給今天的孩子呈現一段二戰時期的中國普通少年的生活。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凡間的少年。另外一個原因有感于當下兒童創作的現狀。我們會看到當道的讀物大多都是校園故事,家長里短的故事,或者是卿卿我我的準言情的題材比較多。兒童文學可以觸及所有的主題,所以我想選擇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厚重的歷史題材。通過以一個民族記憶的背景,以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但是卻通過一個普通少年的眼睛去看那段歷史。同時也是展現一個少年個體的成長。

主持人:我也很好奇,這段歷史跟我們現今的生活比較遠了。各種環境我們也想象不到是一個什么樣的,您當時在創作的過程中怎么去體會當時的感覺包括孩子的心理變化的?

殷健靈: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寫這個小說花的力氣比我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大。因為我必須要從現在回去,回到七十年前,這種方式可能就是查閱資料,大量的閱讀當年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看當年的報紙、雜志。有一個故事內核,然后就要想象他生活的那個世界。更多的是做前期的復原工作,不但是書面的,還要向當時的今天已經是老人了,八十多歲的老人,去體驗他們當時的生活。我覺得更多的是秉持著一種比較嚴謹的精神。盡管如此我在小說中還有一些披露歷史的瑕疵。也讓我經歷了一次和以往不一樣的創作。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創作經歷對于一個作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已經出版了嗎?

顏小鸝:已經出版了。

殷健靈:已經定版,但是前一陣還在浙江師范大學,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題材,開了一個很嚴謹的題材。有50多位教授參與,他們對這個小說的細節上面的問題提出了一個修正,再版的時候都會一一改變。這個小說不僅要給孩子看那段歷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看見那個世界,看見一個少年在亂世中的成長,從夏之秋的身上你看到了勇氣、愛和希望。

閱讀是否可以修正不良性格

主持人:有很多家長有一個疑問,孩子出現了性格上的一些問題,比如說他很膽小,很淘氣、不服管,家長希望通過閱讀來解決。早期閱讀對于孩子的性格培養方面,有沒有什么幫助?或者說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可以起到作用呢?

顏小鸝:現在家長很不喜歡給孩子講怕人的故事,我小時候,我蠻喜歡聽很嚇人的故事,一幫人坐在那兒把燈關了。小孩膽不膽小,勇不勇敢,在于對這個事物的真相了不了解。剛才有一個《哎呦,嚇死我了》,講的是小孩想象的各種妖怪,這些妖怪跟我們孩子是一樣的,跟我們的人是一樣的,他沒有什么可奇怪的東西。包括童話書《壁櫥里面有妖怪》,他講的就是有妖怪,最后這個妖怪出現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孩子的朋友。所以家長不要在意他怕什么,越怕,你就讓他自己去練就,別越怕把他拉得越開。我很反對家長說,狗是要咬人的。動物和孩子的親近是很自然的,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樣的。如果家長太強調對他的敵對,他慢慢對這個東西形成畏懼、恐怖的心理。你說狗會咬人,他會想狗把人咬成什么樣,這慢慢就成了他的陰影。另外,讓小孩看一些真正魔怪的東西,有這種教育方式包括一些讀物,可以慢慢讓孩子調整過來。這么多鬼怪的東西,沒有什么可怕的。

殷健靈:童話書有認知的,有不同主題的,你要讓他知道不同的東西。

顏小鸝:包括為什么要讓三歲的孩子了解死亡,死亡并不可怕,真正了解死亡的真相。

殷健靈:童話書《我的爺爺回來了》,他就是講死亡的真相,就是讓孩子正確的認知,是不是要改變小孩的性格,說性格可能不準確,可能去解開他的一些疑惑,讓他能夠坦然的面對周遭的種種。

顏小鸝:從小就去面對這些我們大人覺得不能教給孩子的真相,放在他那兒。我小時候外婆去世,我怕得不得了。躲得老遠。當車把她帶走的那一瞬間,我爬在墻上,我覺得我的外婆就走了,覺得她親得不得了。小孩只要面對,他用情感體會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就過了,沒有這么可怕的。

主持人:殷老師一直在關注兒童心靈成長方面,您談談為什么這么關注這方面的內容,是之前有什么樣的經歷觸動您?

殷健靈:我個人來說我可能是特別珍惜記憶的人,也是特別敏感。小時候當我第一次開始準備寫兒童文學的時候,我覺得那些記憶歷歷在目,太清晰了,就像在昨天一樣,我后來為什么比較關注這個主題,一開始不是有意識的。后來是有一些意識的。我感覺到因為跟我的職業有關系,曾經有很長時間我一直是做記者,做家庭教育雜志和女性雜志。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面,我采訪了很多成功的人,包括女性也有很多,很多熱點的。我會發現其實他們有今天,他們的成長在小的時候經歷的那些事情對他們的今天起到了絕對的作用,奠定了他今天的成長。最初的顏色,生命的底色改都改不了。所以我特別贊成佛洛依德的心理學說,我覺得童年經歷對他的未來太重要的。

早期閱讀中家長的引導作用

主持人:我們這里多數是零到三歲的孩子父母比較多,他們比較關注早期的閱讀應該怎么讀,包括童話書和繪本,家長應怎樣起到引導作用?

顏小鸝:曾經有一個爸爸告訴我,他的一份享受,因為很多人都說珍惜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可能到十歲你再讓他干嗎,他就有點拒絕了。到了十四可能就已經遠離你了,家長和孩子的距離,時間是有限的。爸爸說我最享受的是把我的兒子放在我懷里跟他一起看這本書,我在講,我兒子也在問。這個過程是我最享受的。我也觀察了很多的繪本、家長讀圖畫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孩子坐對面,他坐在這邊,孩子在玩自己的,他像講故事。第二種,收獲最大的是孩子在旁邊兩個人一起看,他從畫面的展示去欣賞這個畫面,同時聽著媽媽或者爸爸栩栩如生的在講這個故事。孩子是雙向的享受。他從故事的畫面。因為他看不懂這個字,一旦他喜歡這本書的時候,他隨時拿出來的時候,他基本上大意是一樣的,會有一點他的發展,他的想象。他會把這個故事雖然一個字不認識,但是他能夠講出來。而且一頁一頁的翻,真的覺得他認識了這個字。因為孩子對畫面的理解是第一認知的感官。他對畫面的理解、畫面的記憶里面,他能夠把這個故事講得比較完整。這種既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又能夠把情感的交流、父親和孩子、媽媽和孩子共同融到這個部分里面去。這就是繪本帶來的最大的好處。

殷健靈:在親子共讀當中,孩子看一個畫面的變化,聽著父母念這個的聲音,我很主張家長在和孩子共讀過程中進行討論,我們經常會講《活了一百萬次的貓》。這只貓是國王的貓、水手、雜技團的貓,它活得一點不快樂,但是它變成了一只野貓,它覺得很快樂。它愛上了一只白貓,它原來能夠活一百萬次的,它也哭死了,這個貓再也沒有回來。這個故事很淺,我很主張大人和孩子要討論。孩子得到了最初的啟蒙,在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中包含了太多,我曾經拿這個故事問一年級,大人會問,這個貓可以活一百萬次,白貓死了以后,它為什么不活過來呢?小孩不說話。大人接著問,你是愿意活一百萬次,還是愛一次就死掉呢?四歲的小女孩說我愿意愛一次就死掉。你會有很多的問題在探討。大人可以幫助小孩提高他的思辨能力。小孩在懵懂中獲得了最初的啟蒙,這樣的討論是非常重要。你知道為什么。還有小孩子在看的時候,他會發現大人沒有發現到的畫面中的很多細節。小孩是非常敏感的,大人也可以從小孩那里得到很多。這是雙向的,你會有很多驚喜、很多發現。

主持人:很多家長也反應有時候在跟孩子進行親子共讀的時候,會跟孩子提到,貓的臉,胡子上三根胡子少了一根,這是很快樂的一個親子共讀的過程。

殷健靈:很多小孩在學齡前看的童話書,他當時是不識字的,但是在看童話書的過程中就識字了,很多在學齡前就能夠識三百個字,他不是刻意的。

主持人: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家長的理解,現在很多家長壓力很大,生活上有很多瑣事,慢慢消解了很多的精力,他的想象力會有所退化。他去理解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沒有保持真正的童心,栩栩如生的感覺。你有沒有什么建議給家長?

殷健靈:這是一個很無奈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我們的工作節奏已經很快了,而且時間被擠壓得已經沒有空缺了。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能夠出去踏青,都希望能夠去親近自然,我想是不是每個做父母的也能夠每天對自己說,我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也能夠給哪怕十五分鐘給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我們共同的在燈光下安靜的一起來讀一本童話書,每天給自己安靜的十五分鐘,一開始可能是要求自己做到的,到后來他會發現安靜的十五分鐘會成為家長自己的心理需要。

顏小鸝:健靈這個建議相當好,人在紛雜的繁忙過程中,回到家里以后,還有那么多雜事要做,孩子鬧了半天,他要睡覺了,睡前他需要有一個故事,這安靜的十五分鐘不僅是給孩子的,也是每個家長自己心理的調整期。如果有一個人能堅持,今天爸爸堅持一天,明天媽媽堅持一天,或者爸爸堅持兩天,媽媽堅持三天。如果有這么一個節奏,孩子性別的成長也會很健康的。我一直很佩服當當網少兒頻道的王月,她在這么繁忙的工作狀態里面,我們覺得每天都是瘋掉的,她的工作狀態是瘋的,她一定要堅持,如果每天她不在場,她的老公也要給孩子講三個故事才睡覺,現在她的孩子已經六七歲了,她在班上講出來的東西,老師都說這個小孩太好教了,太有意思了,她的想象力、動手能力、理解力、對很多事情的體量都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

殷健靈:閱讀是幫助她全方位的培養,領悟事物的能力、觸類旁通的能力,她的眼界是非常重要的。缺少閱讀的孩子眼光是狹窄的,是局限在一個小角度。幼時給孩子的閱讀是為把將來的成長買單,是給家長的未來買單。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就是要弘揚給孩子愛,昨天我碰到一個育兒頻道的主編,他說他的女兒小時候給他關愛,可是這個孩子太敏感了,他受不了一點挫折。所以我們給孩子的閱讀要是全方面的。我們不僅要給他看猜猜我有多愛你,還要給他看戰爭與鐵絲網。還有一個老師跟我舉了一個例子,說他有一個學生寫了一篇作文,他爸爸開車帶他去郊外,一般我們在郊外的公路上開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小飛蟲撞在玻璃上。那個孩子看到小飛蟲他哭了。當我們看到一個小動物死了,他哭很正常。但是小孩看到玻璃上死掉的小蟲,把痛哭不已,這樣的孩子能不能很好的成長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對孩子情緒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中外兒童閱讀對比

主持人:剛才我們談的都是一些很細的方面,下面我們請兩位老師談一談大的宏觀的方面。因為現在我們國家也在大力推廣兒童閱讀,但是無論從時間上來說,還是人均的書的數量來說,跟國外都是有差距的。中國少年兒童對閱讀方面的缺失也是非常嚴重的。顏老師談一下中外對比?

顏小鸝:現在孩子的閱讀量肯定是不夠的,但是不是課外閱讀不夠,是課內閱讀太多,占據了該給不他性格、各方面的培養補養的東西這方面不夠。國外你上學就是上學,回家看書也可以,他們每個學期都開的有書單的。我們老師沒有意識讓孩子什么時候讀什么書。我認識南京一個老師,他放學以后絕不給孩子布置作業,讓孩子回家,你今天回家我給你開一個書名,這幾本書你可以選來看,一個星期以后我檢查你看的感受是什么。也不要小孩去寫讀后感。他每天早晨的早自習讓每個孩子講,你讀這個書的感受,兩句話總結。這是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讓他向著有針對性的去讀一些書。這個老師是很優秀的。但是在全國這種老師是很有限的。

殷健靈:首先老師不閱讀、家長不閱讀。現在很多家長是功利性的閱讀。學齡前我培養孩子,讓他上學以后不要落在別人后面,上了學以后,給他看閱讀,就是希望能夠對他的作文有幫助、對學習有幫助。這是家長的功利性。這個要剔除。另外,家長自己問自己,你自己閱讀嗎?你下班以后你的時間大多數花在什么方面?我不相信一個家長不閱讀,他的孩子會愛上閱讀。所以閱讀推廣首先我們應該是家長和老師掃盲。

顏小鸝:那天說了要教育孩子閱讀,首先要教育家長閱讀。

殷健靈:而且家長不知道辨別,家長辨別一個書的好壞,就是孩子拿著這個書能夠看得放不下,這個孩子拿到漫畫書也放不下。你說這個書是最好的書嗎?家長標準太單一了。很盲目。而且現在我們有一個調查,中國現在的閱讀狀況就是看書的人越來越少,而書的品質越來越低。這是我們現在的閱讀現狀。

主持人:現在學校包括各方面給孩子的壓力也特別大,面對很多問題,家長第一選擇先是有利于他成績的提高和分數的提升。您覺得孩子在教育方面面臨最大的缺失是什么?

顏小鸝:還是讓孩子全方位的閱讀,每個孩子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閱讀的缺失。鋼琴也學了,鍛煉也有了,技術性的教育都做得很好,只要家里有錢,今天給孩子學英語,明天給孩子學鋼琴,后天給孩子學跆拳道。健康也照顧到了,但是真正的孩子的閱讀時間,家長沒有認真考慮的。那天我在網上看一個討論的話題,應該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一直說贏在起跑線上。醫在起跑線上的時候把孩子的性格做了扭曲,他沒有讓孩子自然、真實的成長。而是說我給你限定一個范疇,你就在這個范疇里面成長,不管你適不適合,我就是這么定的,你就要這么去做。家長以為他學會了鋼琴會變得很優雅,會在某些高層領域里面出入得很自在,這都是功利性的,第一扭曲了孩子成長的自然狀態。第二,是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二十年以后我們才能看到。

殷健靈:確實把孩子當做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人來培養。我覺得閱讀更大的功用是對一個人格發展的情智的培養起到很大的作用。這種閱讀,文學的功用是承載人生經驗,他對一個孩子在人生最初的時候,去學會從閱讀中面對這個世界,面對以后他可能經歷的人生。另外,不單是文學的書,歷史、哲學的書都很好。另外一個,我們家長比較注重的就是對孩子智力方面,閱讀也是智力,但是更重要的還是一個小孩情智方面,他能夠有一個特別好的心態,面對世界的姿態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有人說增長知識是讀書最重要的功能,又有人說孩子只是看了書高興,沒有收獲,這個書的價值并不大。有一部分人覺得讀書就是學知識,這種知識有助于他以后事業上、學業上有促進的。還有人說,這個書對孩子來說就是娛樂性的功能。您覺得這兩種可能都有一些道理,但是閱讀最大的價值體現并不是體現在這兩種上。

殷健靈:增長見識當然是讀書很基本的功能。你會透過書看到你眼睛無法看到的世界、你的腳無法走到的世界。更重要的讀書的功能就是拓寬人生的厚度。因為你一個人壽命是有限的,只能活一次,但是通過讀書你能夠體驗無數的人生,那種厚度我覺得可能是別的方式無法達到的。

顏小鸝:我覺得也是,人要去樹立一個英雄的概念,比如說我說我小時候最喜歡讀的是名人傳記,哪怕傳記寫成小說。這種作品給我的成長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性的,或者說我知道凡高是誰。這也算是一個知識點,但是真正的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成功,他們在當時那個歷史階段里面,他們傳遞出來的,人成長過程中真正的筋骨在哪。如果我只知道三加二等于幾,昆蟲是什么名字,這個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如果一個人在閱讀里面沒有獲取他的筋骨,這就是淺閱讀。家長就有責任讓孩子往深一步的進行。如果家長只認為讀書只是一個知識性的東西,那這個孩子只適合讀大百科全書。

殷健靈:他可能就是心靈很不健全的人,情商很不健全的人,他是一個高級的知識機器。

主持人:今天我們也談了很多,不管是閱讀的價值也好,還有閱讀的功能。我相信通過今天的這場訪談家長也能夠從各個角度去理解閱讀、認識閱讀,重新規劃孩子的閱讀,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能聊到這里,非常感謝兩位老師精彩的分享,本次訪談結束!

顏小鸝:謝謝所有的網友!

殷健靈:謝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