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早”母乳餵養成功關鍵

早接觸

早接觸是指新生兒出生後半小時內要與母親進行皮膚接觸, 接觸時間不少於30分鐘。 正常分娩, 新生兒斷臍後就將小兒趴放在母親胸前進行皮膚接觸。 胎兒娩出後不適應較大的溫度變化, 小兒與母親直接接觸可保持皮膚溫度, 還可感受到母親的心跳, 增加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這種接觸可刺激乳汁的產生, 增進母子間的感情。 母親懷抱小寶寶心情很愉快, 也很放心。 以前小寶寶出生後只給媽媽看一眼就抱到嬰兒室, 母子倆再見面要等1天, 甚至2~3天。 有的母親還沒有看清小孩子的摸樣, 心中不免擔心,

Advertisiment
從心理上對母、嬰是不利的。 母親與小寶寶接觸的過程中醫師抓緊處理會陰傷口, 由於產婦注意力分散, 可減輕疼痛感。 對於剖宮產的產婦, 胎兒娩出後也可進行皮膚接觸, 比如貼貼臉、摸摸手。

早接觸是個新事物, 產婦要有心理準備, 不要認為小兒剛出生時髒, 不願意接受。 產前應洗澡、保持衛生, 待產過程中護士要協助做好乳☆禁☆房護理, 將乳☆禁☆頭擦洗乾淨。 在早接觸過程中要注意給新生兒保暖, 可蓋一小毯子, 有條件的地方可用紅外線輻射保暖台。 還要特別注意協助產婦抱好新生兒。

早接觸10~15分鐘新生兒就會自發地吸吮乳☆禁☆頭。 原來乳☆禁☆頭是新生兒的視覺標誌, 小兒憑本能可找到乳☆禁☆頭並開始吸吮, 有的新生兒吸得可帶勁了。

Advertisiment
可聽到吧嗒吧嗒的聲音。 有人會問, 又沒乳汁, 吸什麼呀?這時乳汁的量隨很少, 但蛋白質含量, 特別是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高, 可減少新生兒患病, 增強抵抗力。 初乳對新生兒的益處是成熟乳汁所不能代替的。 早吸吮的目的不僅在於讓新生兒得到些初乳, 吸吮可刺激產婦泌乳, 刺激子宮收縮, 減少子宮出血。

早吸吮

生後30分鐘內在母嬰皮膚接觸的同時, 嬰兒開始吸吮母親的乳☆禁☆頭。 據研究證明, 嬰兒生後半小時左右可出現覓食反射、吸吮反射。 早吸吮可促進母乳餵養成功。 若超過此時期, 嬰兒進入長睡期, 故規定生後30分鐘內早吸吮。

早吸吮有以下好處:

(1)母親體溫適合嬰兒保溫, 利於母嬰早期皮膚接觸和早吸吮, 促使母乳餵養成功。

Advertisiment

(2)早吸吮可刺激母乳泌乳反射、射乳反射的儘快形成, 有助於早下奶及乳汁分泌。

(3)讓嬰兒吸到營養和免疫價值最高的初乳, 增強嬰兒抗病能力, 促進胎糞排出。

(4)促進母親子宮收收縮, 減少產後出血。

早開奶

早開奶是指產戶半小時再次讓新生兒吸吮媽媽的乳☆禁☆頭。

其實早開奶有利於母子的健康, 產後儘早讓孩子吮吸母親乳☆禁☆頭, 新生兒強有力吸吮是對乳☆禁☆房最好的刺激, 餵奶越早越勤, 乳汁分泌得越多。 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個小時是敏感期, 而且生後20-30 分鐘內, 嬰兒的吸吮反射最強, 因此母乳餵養的新觀點提倡產後1小時內即開奶, 最晚也不要超過6 小時。 早開奶存在許多好處:

1、親產後泌乳必須依靠嬰兒對乳☆禁☆頭的吸吮刺激。

Advertisiment
寶寶儘早吮吸乳☆禁☆頭, 能促使早下奶, 下奶快。

2、加快母親子宮復位, 早止出血。 嬰兒吸吮引起催產素的分泌, 可使產後子宮收縮, 加快復位, 有助於產後出血儘早停止。

5、能夠及時補充嬰兒從母腹到人間的生理斷層, 能夠儘快獲得生理需要, 特別是水分、營養的及時補充, 有利於嬰兒成長的連續性。

“三早”的關鍵要突出“早”字。 對母嬰的益處要抓住“早”才能體現出來。 正可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要做到”三早“, 需要向產婦及家屬進行宣教與指導, 在醫護人員和產婦的共同努力下做好“三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