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上竄下跳”別亂阻止

丁丁喜歡爬來爬去, 一會兒爬到櫃子裡, 一會兒爬到桌子底下, 還喜歡玩沙發墊子, 一個一個往上摞, 摞好後踩上去蹦跳, 倒下來後再來一遍, 樂此不疲。 外出時, 丁丁喜歡從高處往下跳, 喜歡爬假山, 喜歡走馬路牙子, 喜歡走不平的河沿。 當然, 令媽媽頭痛的花樣還遠不止這些, 丁丁最酷愛的遊戲是朝上扔東西, 一天, 他將沙發墊子扔到櫃子上, 居然要求蹲在櫃子頂上看電視。 媽媽對丁丁的這些舉動煩透了, 經常威脅他說:“別胡鬧, 再淘氣, 看我怎麼收拾你!”

點評與解析

從安全的角度看, 丁丁的表現是胡鬧或淘氣,

Advertisiment
但若從運動醫學角度來看, 彈跳運動有健身健腦的作用, 因為彈跳過程能產生振動, “外源性”振動與“內源性”振動相結合, 會讓孩子受益匪淺。 從孩子自身成長的角度說, 丁丁在全方位使用他的感覺系統去感知、探索空間, 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努力掌握空間智慧, 這些活動對孩子將來掌握空間概念、識別幾何圖形非常有幫助。 所有這些在大人看來毫無意義、淘氣的行為, 正是孩子瞭解物體、空間之間的關係, 建構空間概念的最好時機。

要求孩子“不要動, 安靜下來”, 實際上是成人以愛的名義, 包辦代替孩子的成長過程。 不讓孩子行動, 就等於不讓孩子思考。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神秘的未知世界, 別總是拼命地想去改變,

Advertisiment
而應該嘗試著去瞭解。 從生命的0歲到18歲, 某個成長環節雖然對成人來說似乎難以理解, 有些甚至具有不可知性, 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神秘的深淵, 即便是照料他的成人, 也難以達到對他的完全瞭解, 這是人類心靈的廣闊和豐富所在。 當我們不瞭解的時候, 讓我們懷著敬畏之心, 給他愛與自由, 這是最明智的做法。 承認對孩子瞭解還太少, 才是我們進步的階梯。

因勢利導

所謂“天時”, 就是什麼時候開什麼花, 什麼季節結什麼果。 同樣道理, 什麼時候教孩子也是有講究的, 養兒育女也有一個“時機”問題。

學者們把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稱為敏感期, 具體說來, 4個月~2歲是語言敏感期;1歲半~4歲是細微事物敏感期;2~4歲是秩序敏感期;2歲半~6歲是社會規範敏感期;3歲半~4歲半是書寫敏感期;4歲半~5歲半是閱讀敏感期;6~9歲是文化敏感期;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

Advertisiment
家長只要抓住孩子成長的“天時”, 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育, 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現, 幾乎孩子的每個年齡段都有一個敏感期, 做父母的豈不是每時每刻都要謹慎面對嗎?怎樣才能不錯過敏感期?有一個很簡便的辦法, 就是順勢而為。 丁丁正處在愛蹦的年紀, 就讓他蹦去吧;孩子一段時間會把凡是能拿到手裡的東西往嘴裡送, 把軟軟的香蕉捏得糊滿手,揮著沾滿香蕉泥的雙手, 在桌上拍來打去, 高興得手舞足蹈, 就讓他玩去吧。

Advertisiment
孩子捏香蕉、拍桌子, 正是手的敏感期的一個表現, 他在體驗粘糊糊和硬梆梆的感覺。 只要不是危險品, 讓他咬一咬又何妨, 他需要用嘴去認知這個世界, 不要人為地給孩子設置障礙, 剝奪孩子用嘴、用手的自由, 就等於剝奪他認識世界的機會。

所以, 在孩子的敏感期, 給孩子豐富多彩的刺激, 盡可能地讓孩子去嘗、去抓、去爬、去嗅、去看、去跳、去聽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