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喝奶、不吃飯、不睡覺,媽媽不要走” | 磨人的分離焦慮,到底應該怎麼辦?

昨天又收到了一個媽媽的緊急求助。 其實她的育兒條件得天獨厚, 產假+請假+拖拖拉拉地在家辦公, 磨到了孩子八個月大, 但一開始規律上班, 每天早上跟孩子的生離死別簡直捏碎了一顆媽媽心, 再加上家裡老人彙報孩子不喝奶、不吃飯、不睡覺, 她恨不得立馬辭職回家陪孩子了!

其實我特別理解這種狀況。 雖然我是在弟弟差不多一歲半的時候才重新出來工作, 但即使是在家裡一直陪伴, 也經歷過兩個階段性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分離焦慮, 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 簡單地說, 分離焦慮跟父母離開多久多遠關係不大,

Advertisiment
而跟孩子的心理發育日趨成熟有關。

那位媽媽經歷的是典型的上班分離, 這是規律的、大塊的、長時間的分開, 而更多的媽媽, 如我, 經歷的是那種每天的小drama。 哥哥分離焦慮最嚴重的時候, 剛好是我肚子裡懷著弟弟的時候。 可能當時對哥哥的投入確實變少了, 畢竟精力和時間確實是跟不上。 那段時間, 哥哥每天都跟在我的後面哭哭哭。

上廁所, 哭, 去做飯, 哭, 轉身拿個盤子, 還是哭, 基本上除了上廁所, 哥哥都是掛在我的身上, 單手抱娃炒菜這個技能, 也算是當媽的基本修養吧。 就算是心裡清楚分離焦慮是正常狀況, 但一眼看不到底的哭泣大法還是讓我頭皮發麻、性情煩躁、心生焦慮。 估計要是能看到進度條,

Advertisiment
情緒會穩定很多, 所以弟弟再有分離焦慮的時候, 我的應對就輕鬆多了。

分離焦慮, 其實是個好事

絕大多數嬰兒會在六到八個月會開始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分離焦慮, 也有的孩子開始的晚一些, 在孩子兩歲之前都有可能會出現。 主要表現為, 一眼看不到媽媽就用盡生命的能量大哭, 據科普群媽媽描述, 有的性格剛烈的孩子能哭一個小時(媽媽去上班), 然後哭累了就睡著了……

但是, 分離焦慮其實是好事, 原因有二:

第一, 他搞清楚了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的, 自己左右不了媽媽的想法, 這是智商在發展。 要知道, 小嬰兒可是生活在自我為中心的世界的, 我想吃奶, 奶來了, 我想睡覺, 媽媽來哄我了, 我拉完了, 媽媽來換尿布了……早點認識到這世界還有別人也是好事啊,

Advertisiment
咳咳。

第二, 這也意味著, 母嬰之間形成了比較清晰的依戀關係, 關於安全依戀的科普可以戳連結查看【風浪越大娃心越蕩】。 這裡只簡單說一下, 六個月以前是建立母嬰依戀關係的時候, 叫做“形成中的依戀”(一般是6周到6個月), 六周之前的小嬰兒不怎麼認人, 相信大家都清楚。 我猜這也是為了給媽媽時間迅速恢復體力, 因為接下來就是硬仗了。

所以說啊, 要是你在在孩子六到八個月之後跟他分開, 他表現得一臉冷漠一派淡定, 則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陪伴方式出了問題。 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指出, 影響嬰兒形成安全的依戀類型的關鍵, 在於陪伴的“質”而不是“量”。

Advertisiment
除了生活上的照料、情感上的聯結, 跟孩子足夠的身體接觸和對孩子需求的及時回饋, 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這個如果細說可以再寫一篇了, 我們以後再聊。

分離焦慮, 到底會持續多長時間?

分離焦慮沒有規律, 也無階段性過渡, 就如同寒潮, 突然降臨, 又突然結束。 面對每天的悲情大戲, 再淡定的媽也會有點hold不住, 那分離焦慮到底會持續多長時間呢?

我家哥哥是一歲一個月開始表現的非常明顯的, 我帶著哥哥回家省親, 面對一家的外公外婆老叔老嬸, 硬是掛在我身上不下來, 一直抱著不肯走, 再放, 准嚎啕大哭。 說實話當時我非常受挫, 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已經全職帶他每天陪他了, 怎麼還會這麼“黏人”呢?難道是我的陪伴品質出了問題?

Advertisiment

但突然有一天, 哥哥的分離焦慮不見了, 孩子成長得讓我措手不及, 以至於我現在都不大記得清, 到底為什麼前一天哥哥還是痛哭著要我抱抱, 第二天就開開心心把我送出門, 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神奇的變化。

弟弟的分離焦慮是從一歲九個月開始出現症狀(我家的兩個男孩子都好晚咳咳), 但只持續了一個月不到。 當時我已經是一個職場媽媽了, 每天都要跟他告別, 當然這一個月也是哭得我意亂神煩。 他大哭抗議了一段時間之後, 畫風突轉, 看到我和爸爸出門上班, 會噔噔噔指引我出門的方向, 然後在門口開(語)開(焉)心(不)心(詳)地招手:“爸爸, 媽媽, 拜拜, 弟弟, 校, 課, 泡泡(弟弟要去學校上泡泡課)。 ”

所以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分離焦慮持續的時間沒有一定之規,理論上講,在孩子搞清楚了“物體恒常性”的概念(也即“看不到媽媽並不意味著媽媽不在了”)之後,確認了“暫時看不到媽媽但是媽媽依然愛我”之後,分離焦慮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些孩子需要的時間長一些,有些孩子需要的時間短一些,這些都是個體差異,不一定跟媽媽的陪伴品質有關,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陷入深深地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只要用心陪伴,足夠好的媽媽已經足夠支持孩子平穩過渡了。

這些小技巧,平穩過渡時期可能用得著

雖然我沒有辦法明確地告訴大家,分離焦慮到底何時才會結束,但作為過來人,我能分享的一點經驗是,成功度過分離焦慮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自足和自信是很讓人感動的。

一歲的時候,帶哥哥回老家省親他哭著要我抱不下來,看外公外婆就和看到外星人一樣害怕;兩歲的時候,哥哥已經滿屋子跑和外公外婆聊天嘮嗑,一點都不生分;三歲的時候,哥哥已經彬彬有禮地在外公外婆面前“吹噓”自己在學校裡的“戰績”了,而且還是一句一句的英文,“would you please help me bring the bottle(雖然發音不標準,但是我聽懂了)”。

他所表現出來的滿滿的自信(嘚瑟),讓我很感慨。回想那一段暗無天日自我懷疑的日子,還好我並沒有走錯路,而是一直一直地堅持給他無條件的愛,幫助他平穩過渡。當然也有可能是哥哥自己比較強大啦,當媽的就是容易自我感動(咳咳)。

我堅持的幾個小原則:

不拒絕孩子尋求安撫的要求

如果哥哥要我抱,我就抱,哪怕需要單手炒菜。如果出門在外我也比較累了,我就找個地方坐下來,靜靜地抱著他,等他滿意了再放回推車繼續走。孩子提出要求安撫的要求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尋求加油和充電,以及在探尋,媽媽是不是真的還愛我,給我無條件的支持。

所以只要哥哥提出來,我就會盡力滿足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事實上這樣的滿足並沒有培養出一個專橫驕縱的孩子,我家的白羊哥哥非常暖,很會為別人考慮,我猜也跟他的愛的荷包比較滿有關,自己不匱乏,自然不吝贈與別人。

不把自我懷疑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我確實也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比如是不是真的沒有給哥哥足夠的機會去認識更多的人,才導致哥哥這麼黏我,也會陷入焦慮,每天跟牛皮糖一樣貼在身上,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處理自己的事情,當時我已經在做萌芽研究所了,很多事情要處理,哥哥一直哭也讓我很焦慮。但我很努力的不要把我的情緒傳給孩子,需要透口氣,就請家人接手照料。

那個階段,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給自己洗腦了,那就是分離焦慮是好事,終將過去,過去之後哥哥就成長了。當然也要感謝媽友們的支持,有時候聽資深媽媽聊聊經驗,知道自己當下的黑暗都不是事兒,真的能從中得到很大的勇氣,比如我現在做的。

最重要的是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

我們的孩子天性地對父母有依戀性,不管何時何地,孩子們還是希望可以得到父母全神貫注、持久不間斷的愛、注視、餵養、玩耍和陪伴。分離焦慮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要學著成長,學著度過,在得到父母的支持的前提下,他們,其實非常樂意快點長大。

反而是我,現在在孩子們的身上,完全看不到“對我的依戀”了,說真的,我竟有很多很多的失落感。

父母的愛是孩子的加油站,加滿油後的孩子,在富足地獲得了父母的關愛和疼惜之後,會慢慢地在信任和安全感中成長,並且獲得獨立。

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支持與陪伴了,然後獨立宣言猝不及防地襲來,讓我們一面欣慰,一面落淚。

分離焦慮其實是繞不開的坎啦,只要牢記,孩子焦慮是因為那是他成長的一部分,並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好,媽媽不焦慮,也會讓孩子的心境更為安定,大家都能平穩度過的。

要是還焦慮,那不如做點好玩的?比如,曬包包!之前跟大家聊說我家的媽咪包是極簡風,好多媽媽都表示要看要看,於是昨晚我終於鼓足勇氣發微博曬包包啦,然後覺得曬包也是很爽啊,一起來玩一下吧!

好物推薦,任性曬包,都可以玩,戳閱讀原文連結一鍵直達活動頁面,一定記得加話題標籤#媽咪包#哦!好多媽媽都來玩了,就等你了!

你們家寶寶多大了,有沒有特別黏著媽媽?如果你走開,寶寶會哭鬧嗎?你家又是怎麼安撫寶寶,並順利度過這段難熬時光的?來說說,截止明天中午12點,點贊數第一的粉絲,將獲贈萌芽精心挑選的一本繪本。

所以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分離焦慮持續的時間沒有一定之規,理論上講,在孩子搞清楚了“物體恒常性”的概念(也即“看不到媽媽並不意味著媽媽不在了”)之後,確認了“暫時看不到媽媽但是媽媽依然愛我”之後,分離焦慮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些孩子需要的時間長一些,有些孩子需要的時間短一些,這些都是個體差異,不一定跟媽媽的陪伴品質有關,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陷入深深地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只要用心陪伴,足夠好的媽媽已經足夠支持孩子平穩過渡了。

這些小技巧,平穩過渡時期可能用得著

雖然我沒有辦法明確地告訴大家,分離焦慮到底何時才會結束,但作為過來人,我能分享的一點經驗是,成功度過分離焦慮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自足和自信是很讓人感動的。

一歲的時候,帶哥哥回老家省親他哭著要我抱不下來,看外公外婆就和看到外星人一樣害怕;兩歲的時候,哥哥已經滿屋子跑和外公外婆聊天嘮嗑,一點都不生分;三歲的時候,哥哥已經彬彬有禮地在外公外婆面前“吹噓”自己在學校裡的“戰績”了,而且還是一句一句的英文,“would you please help me bring the bottle(雖然發音不標準,但是我聽懂了)”。

他所表現出來的滿滿的自信(嘚瑟),讓我很感慨。回想那一段暗無天日自我懷疑的日子,還好我並沒有走錯路,而是一直一直地堅持給他無條件的愛,幫助他平穩過渡。當然也有可能是哥哥自己比較強大啦,當媽的就是容易自我感動(咳咳)。

我堅持的幾個小原則:

不拒絕孩子尋求安撫的要求

如果哥哥要我抱,我就抱,哪怕需要單手炒菜。如果出門在外我也比較累了,我就找個地方坐下來,靜靜地抱著他,等他滿意了再放回推車繼續走。孩子提出要求安撫的要求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尋求加油和充電,以及在探尋,媽媽是不是真的還愛我,給我無條件的支持。

所以只要哥哥提出來,我就會盡力滿足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事實上這樣的滿足並沒有培養出一個專橫驕縱的孩子,我家的白羊哥哥非常暖,很會為別人考慮,我猜也跟他的愛的荷包比較滿有關,自己不匱乏,自然不吝贈與別人。

不把自我懷疑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我確實也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比如是不是真的沒有給哥哥足夠的機會去認識更多的人,才導致哥哥這麼黏我,也會陷入焦慮,每天跟牛皮糖一樣貼在身上,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處理自己的事情,當時我已經在做萌芽研究所了,很多事情要處理,哥哥一直哭也讓我很焦慮。但我很努力的不要把我的情緒傳給孩子,需要透口氣,就請家人接手照料。

那個階段,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給自己洗腦了,那就是分離焦慮是好事,終將過去,過去之後哥哥就成長了。當然也要感謝媽友們的支持,有時候聽資深媽媽聊聊經驗,知道自己當下的黑暗都不是事兒,真的能從中得到很大的勇氣,比如我現在做的。

最重要的是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

我們的孩子天性地對父母有依戀性,不管何時何地,孩子們還是希望可以得到父母全神貫注、持久不間斷的愛、注視、餵養、玩耍和陪伴。分離焦慮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要學著成長,學著度過,在得到父母的支持的前提下,他們,其實非常樂意快點長大。

反而是我,現在在孩子們的身上,完全看不到“對我的依戀”了,說真的,我竟有很多很多的失落感。

父母的愛是孩子的加油站,加滿油後的孩子,在富足地獲得了父母的關愛和疼惜之後,會慢慢地在信任和安全感中成長,並且獲得獨立。

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支持與陪伴了,然後獨立宣言猝不及防地襲來,讓我們一面欣慰,一面落淚。

分離焦慮其實是繞不開的坎啦,只要牢記,孩子焦慮是因為那是他成長的一部分,並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好,媽媽不焦慮,也會讓孩子的心境更為安定,大家都能平穩度過的。

要是還焦慮,那不如做點好玩的?比如,曬包包!之前跟大家聊說我家的媽咪包是極簡風,好多媽媽都表示要看要看,於是昨晚我終於鼓足勇氣發微博曬包包啦,然後覺得曬包也是很爽啊,一起來玩一下吧!

好物推薦,任性曬包,都可以玩,戳閱讀原文連結一鍵直達活動頁面,一定記得加話題標籤#媽咪包#哦!好多媽媽都來玩了,就等你了!

你們家寶寶多大了,有沒有特別黏著媽媽?如果你走開,寶寶會哭鬧嗎?你家又是怎麼安撫寶寶,並順利度過這段難熬時光的?來說說,截止明天中午12點,點贊數第一的粉絲,將獲贈萌芽精心挑選的一本繪本。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