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時在球館裡見了一位老友, 她工作出色, 精明能幹。 但她那天卻滿臉愁容, 一見面她就搖頭歎息:“很有挫敗感, 做母親真失敗!”原來她說服中考後的 兒子每天傍晚陪她去打羽毛球, 因為孩子的身體發育都不好。 誰知去了兩天就虎頭蛇尾, 半途而廢。 任她怎樣遊說, 兒子就是不跟她出來打球。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 不愛運動?為什麼怕苦怕累?我真煩惱。 他在家裡玩遊戲上網幾天幾夜不睡覺也不覺得累!以前我叫他幹什麼他都去做。 現在越大越難教。 ”
“不管”是最好的“管”
我的孩子比她兒子大幾歲, 也曾經犯過這樣的毛病,
Advertisiment
“你別生氣, 別操之過急。 現在的學校教育基本是智育第一, 頭腦發達, 四肢無力, 宅男宅女越來越多。 體育運動也要有興趣有毅力, 並養成習慣。 而且 必須從小培養。 現在十多歲才注意培養他愛好運動, 是比較難一些。 運動的好處要耐心講解, 自己說服不了, 就請他爸出馬, 雙管齊下, 保證事半功倍。 他不願意跟 你, 說明他長大了, 你可以鼓勵他找附近的同學玩。 同齡人容易溝通好玩。 父母也要做榜樣, 堅持運動, 身教勝於言教。 ”
過了兩天再見老友, 不見她身邊的兒子, 但見她有了笑容:“今天他願意跟同學去打球了。
Advertisiment
我恭喜她, 孩子不用做你的尾巴, 你自由啦!老友很感慨:“現在孩子總是對著幹, 不聽話。 不去夏令營, 不去旅遊, 不去探親……什麼事都我行我素。 ”其實我的孩子也曾有過他們的“通病”, 我自己也在不斷學習尋找“良方”, 孩子總算開心平穩地度過了叛逆的青春期。
我發現做家長的失落都是自己找來的。 我們做父母沒有陪著孩子成長, 沒有跟著他們身體心理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教法, 總是把17歲的孩子當作7歲的樣 子去教育。 對孩子居高臨下, 追求完美, 處處干涉, 缺少耐心和寬容。 小時候這些方法似乎管用, 但一到孩子獨立獨行的時候, 我們發現自己不是孩子對手,
Advertisiment
其實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我們發現小時管得越嚴, 反叛越厲害。 其實孩子叛逆有時並不是壞事, 是他成熟的標誌, 與你思想背道而馳是他獨力思考人生的 開始。 如果他永遠是你的應聲蟲, 你更擔心。 到了孩子讀中學了, 就不能再以權威的角色管教孩子了, 應該順其自然, 耐心傾聽, 適時點撥。 正如《好媽媽勝過好老 師》的作者伊建莉所說:“不管”是最好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