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怎麼總粗心大意?”小時候沒引導,大了不要怪孩子

我發現她好像自帶了“顯微鏡”一樣, 總能發現各種我壓根不會注意的東西, 地上的螞蟻, 草上停著的七星瓢蟲, 還有那些泥土、沙粒, 從來都不會錯過。

有一次, 我把這個當成笑話和小D的認知老師說, 我養了一個“愛撿破爛”的女兒, 再多玩具都不如那些小垃圾。 老師卻非常認真地告訴我, 這是特別好的現象, 這說明了小D開始對於細節敏感了, 而幼兒時期發展細節敏感對於今後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細節敏感的好處

細節敏感對於今後的學習大有幫助, 舉個例子, 數字中的“6”和“9”就很相似, 英文字母中的“b”和“p”就很相似,

Advertisiment
孩子只有首先發現它們的不同, 才能正確完成數學計算或者單詞讀寫。 而這一些就要求孩子有觀察細節的能力。

有些孩子進入小學後, 家長總是說他“粗心”, 細問一下發現, 孩子總是把91看成19, 把1000少寫一個0等等, 很大原因就是孩子對於細節不夠敏感, 沒有足夠地能力去發現這些的不同。

除此以外, 細節敏感也有助於人際交往。 成人中有些情商高的會特別擅長留意對方的肢體語言, 細微的表情變化, 而這些恰恰也是對細節敏感的能力。

這些情況你可以說孩子“粗心”, 但更關鍵的其實是孩子對於細節的觀察不夠好

由此可見, 孩子出現的這些特別奇怪的“愛好”是好事, 我們要做的反而是順勢引導, 抓住他們的細節敏感期,

Advertisiment
好好地發展孩子觀察細節的能力, 分享一些老師和小D互動遊戲的一些方法吧。

孩子自發的細節探索行為不阻止不干擾

這一點相信讀到這裡的媽媽們自己都會反思, 當孩子自己對於那些小的細節東西感興趣時, 我們千萬不要粗暴地制止和打斷。 我們大人習慣了去評判“值不值”, 比如我以前帶小D去動物園, 總是想讓她多看大象老虎, 但小D也許就對草地上螞蟻搬家感興趣。 現在我明白了這是她細節敏感期表現出來的特點, 就不會去打擾, 讓她自己一個人靜靜地看, 這種觀察的本身就是孩子自發地在鍛煉自己的專注力和觀察力, 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而當小D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和我分享時, 也許只是一根羽毛落在了草地上,

Advertisiment
我也一定會特別認真地和她一起觀察, 對她進行肯定。 千萬不要不當一回事, 被鼓勵才會讓她有積極性繼續觀察。

但很多媽媽一定也會擔心, 這些東西好髒啊, 萬一放進嘴裡怎麼辦啊?分享一個我自己的做法, 每次小D撿了石子什麼的, 我會和她一起數數、比大小、觀察上面的花紋顏色, 當我引導她把注意力放在了觀察上, 她就不會那麼容易放嘴裡吃了。

觀察細節最好的課堂就是大自然, 所謂“一花一世界, 一鳥一天堂”, 千萬不要圈養孩子, 而是多帶孩子去廣闊天地發現這些生活的細節吧。

玩玩具有技巧

孩子一般從1歲以後慢慢就會開始出現對一些細節特別感興趣的跡象, 我們平時和她玩玩具時也要開始有意識地引導。

Advertisiment
我從易到難分享一些遊戲技巧給大家參考。

入門級別

每次給孩子兩個玩具, 鼓勵孩子進行觀察比較。 一開始推薦玩具小汽車, 我們可以買兩輛款式一樣顏色不同的, 或者顏色一樣款式不同的, 方便孩子比較。 這也是我們一開始和小D做的遊戲。 每次只給她兩輛小汽車, 一開始是我們主導, 告訴她, “紅色的汽車比藍色的汽車大;藍色的汽車比紅色的汽車小。 ”多使用比較的句式引導她注意細節, 發現相同和不同。

這樣的做法可以引申到平時生活中, 也要有意識地多使用這樣的比較句式, 引導孩子去發現觀察相同和不同。 當孩子習慣了有意識去觀察後, 我們可以開始向孩子提問, “哪個是藍色的?給我更大的那輛車。

Advertisiment
”看孩子是否觀察正確。

進階級別

當你發現孩子已經可以自如地進行上面的互動後, 就可以考慮引進圖片的比較。 圖片比較要比實物比較更難, 因為實物孩子還可以摸, 而圖片完全就考察孩子的觀察能力了, 但這就是今後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能力。

小D老師有時會使用一些美國幼稚園教學模版, 他們這邊叫做worksheet(練習冊)。 我觀察下來, 這樣的模版很適合像小D這個年齡段(1歲半~3歲左右)的孩子, 所以分享一些我們使用過的, 供大家參考。 這裡也要額外提一句, 這些練習手冊, 也許國內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 但大家完全可以自己DIY的。

哪個輪胎更大?

哪個和第一個是一樣的?

哪個是紅色的?哪個是黑色的?哪個是黃色的?

我的DIY,也不錯吧^_^

另外,這方面訓練還有兩個特別好的工具,一個是類似尋寶或者找不同的繪本,比如下面是我買給小D的。買的時候小D才1歲剛過,圖片有點過多,感覺不如上面的練習手冊好。不過現在她越來越感興趣了。另外一個就是拼圖,這個我以後會針對不同年齡適合的拼圖做個推薦,今天就不展開了。

隨著小D慢慢長大,我越來越發現美國這邊很多早期啟蒙的知識非常有趣,在養育小D的同時也解答了我自己的很多疑問。相信我們這一代的每個人小時候都被父母說過“粗心”,但我回想當時的經歷,自己也覺得很委屈,明明很“認真”了,為什麼做題時就會題目看錯,現在終於有了答案。

我們總說,“三歲看到大”,也許就是體現在這些日常的點滴啟蒙,一點都不難,但就是需要有人點撥提醒一下。因此,我特別感謝小D的認知老師,也希望我的這些分享可以帶給你們啟示。

我的DIY,也不錯吧^_^

另外,這方面訓練還有兩個特別好的工具,一個是類似尋寶或者找不同的繪本,比如下面是我買給小D的。買的時候小D才1歲剛過,圖片有點過多,感覺不如上面的練習手冊好。不過現在她越來越感興趣了。另外一個就是拼圖,這個我以後會針對不同年齡適合的拼圖做個推薦,今天就不展開了。

隨著小D慢慢長大,我越來越發現美國這邊很多早期啟蒙的知識非常有趣,在養育小D的同時也解答了我自己的很多疑問。相信我們這一代的每個人小時候都被父母說過“粗心”,但我回想當時的經歷,自己也覺得很委屈,明明很“認真”了,為什麼做題時就會題目看錯,現在終於有了答案。

我們總說,“三歲看到大”,也許就是體現在這些日常的點滴啟蒙,一點都不難,但就是需要有人點撥提醒一下。因此,我特別感謝小D的認知老師,也希望我的這些分享可以帶給你們啟示。

相關用戶問答